周 丹
糖尿病是目前全球所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统计数据[1]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仅因糖尿病死亡的人口每年就高达数百万。糖尿病发病后,需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以及血糖监测等各方面进行行为干预[2-3]。临床研究[4]发现,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但采取何种护理模式来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尚无统一标准[5]。时效性激励模式是通过把握有效的激励时机,在恰当的时机使用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鼓励患者,将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调整至最佳状态,有利于帮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实现较好的康复效果[6]。因此,本研究采用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探讨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7];(2)糖尿病病史在2年以上;(3)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可正常沟通;(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统一,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8]:(1)伴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2)伴有精神类疾病,存在严重语言及智力障碍难以配合研究;(3)合并严重心、肝、脑、肾等主要脏器疾病;(4)合并继发性高血压患者;(5)合并恶性肿瘤且半年内接受过放疗或化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对照组
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指导、胰岛素注射方法、并发症护理等知识,对患者进行口头教育与心理疏导。同时对患者每周进行1次集体糖尿病教育授课,每次30~45 min。同时, 向患者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及图册等。出院后由病房延伸小组对患者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定期进行门诊复查,追踪并记录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并对患者遇到的疑问进行相应指导。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入院时,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深入交流,对患者病情与心理状态进行全面了解,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管理自身疾病的信心;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基本常识,帮助患者制定相应的康复目标,使用鼓励性语言激励患者进行自我管理,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并在护理与治疗过程中不断进行强化激励,帮助患者把握治疗时机,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2)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针对临床症状改善不佳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正性激励,同时组织患者之间多交流与沟通,鼓励自我管理行为较好的患者传授经验,病友间相互激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制定相应的功能锻炼计划,并督促患者坚持完成,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疾病管理。(3)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建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档案,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与家庭状况为患者制订有针对性的追踪及随访计划,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消除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鼓励患者出院后遵医嘱进行自我疾病管理。(4)出院后的延伸护理。①由责任护士建立微信群,每周二、周五晚向患者推送糖尿病预防及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②门诊复查时,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医生制订下一步治疗计划。对于血糖控制效果较好的患者,可鼓励患者到病房进行1次现场分享交流,以激励患者提高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水平。③责任护士每周进行1次电话回访,跟踪并记录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及时解决患者存在的疑问,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
(1)血糖控制情况。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包括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FBG、2hPG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测定,HbA1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所用HF-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深圳方测精密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自我管理能力。干预6个月后,患者门诊复查时,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估[9],该量表包括药物使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饮食以及运动5个维度,总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0~7分,总分0~84分,评分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越高。(3)自我效能水平。干预6个月后,患者门诊复查时,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对患者效能水平进行评估[10],该量表包括遵嘱服药、健康饮食、饮食与血糖以及健康行为4维度,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0~10分,总分0~200分,分值越高则患者效能水平越高。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B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药物使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饮食、运动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3。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遵医嘱服药、健康饮食、饮食与血糖、健康行为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2 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表3 干预后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分)
表4 干预后2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糖尿病属于慢性终生性疾病[11],且并发症较多,病情严重时甚至需要进行截趾/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2-13]。研究[14]发现,科学的自我管理行为可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模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十分必要[15]。
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观察组FB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药物使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饮食、运动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对糖尿病患者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观察组患者遵嘱服药、健康饮食、饮食与血糖、健康行为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对糖尿病患者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提升更为明显。究其原因是,观察组实施时效性激励模式,结合患者心理状况、护理配合度、病情恢复状况,对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激励,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患者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完成。良好的遵医行为,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的稳定。糖尿病的治疗周期较长,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患者自我形象受损,产生负性情绪,部分患者身心遭到重创甚至放弃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需要依据其疾病及个体特点进行健康教育,而糖尿病患者又多为居家治疗,对于其健康教育的重点就是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糖尿病饮食,坚持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提升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鼓励糖尿病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配合治疗,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和自身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16]显示,自我管理能力不仅与知识水平、疾病情况有关,与外界环境的刺激也密切相关。时效性激励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的给予鼓励,在患者最需要精神支持时给予有效心理安抚,能够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在院外也能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随访,提升患者治疗、控制血糖水平的信心,从而形成规律的服药行为,进行并发症的监测。
综上所述,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好,同时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自我效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