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承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今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并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家庭教育彰显出其重要的“国事”一面。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注重统筹家庭、教育、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协同育人格局。市委主要领导在调研教育工作时专门强调:要做好家长的培训,针对“有家没有教”打出组合拳,腾出一些学校的资源抓好家长的教育,形成示范。今年2月,南京出台《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关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促进全面发展、实施全员育人、推进社会协同、实现家校共促等十大重点任务,着力营造积极、健康、协同、有序的教育氛围。
强化资源整合,促进社会协同
《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各级政府应当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南京市教育局抢抓机遇,系统梳理过去的工作资源,夯实青少年思想政治和德育心育工作基础,搭建家庭教育资源平台,推进形成社会协同育人的互动格局。
推动建立三项机制。建立包括宣传、政法、教育、民政、人社、妇联、团委等19个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关部门在内的联席会议制度,充分集聚行政力量、资源要素,形成共识与合力。同时,建立三项机制:探索公安、教育、卫生、民政、妇联等部门间困境儿童状况信息收集、信息共享的途径和平台,建立联合预警机制;在市级联席会议带动下,推进区级层面的力量整合,向学校下沉服务力量,以学校和家庭教育需求为中心,发挥社区、驻区单位、社会各界各自优势,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和突发事件联动处置机制;开展政、校、家、社四方合作运行方式研究,发挥家庭和学校主观能动性,调动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沟通对接桥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协同育人机制。
开展资源整合对接。为充分用好社会资源,实现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对接,确保家庭教育的落细落地落实,市教育局参考南京科技创新券的做法,整合教育系统能够链接的政府部门、教育专家、教师志愿者,医院、大学、心理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各类资源,着力开发以服务家庭需求、促进亲子关系为主要目的的家庭教育服务券,提供给亟需转变教育观念或者需要某种教育服务的家庭。
坚持问题导向,促进专业指导
深入分析当下青少年成长和家庭教育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集聚教育内外各种智慧和力量,增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注和参与,努力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建立起健康、绿色、和谐的互动关系。
完善工作网络。组建南京家长成长学院,进一步深化市、区、校三级阶梯式工作网络。与南京开放大学和市妇联等单位合作,依托高校专家和社会专业力量,开设以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能力、强化家庭经营、形成和谐关系为主要目标的家长教育培训,以全市1700所各级各类学校为基层实践点,以12个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为中层推进点,以市级家长成长学院为顶层培训指导点,编织一张“家校共育”三级工作网络图。
加大专业培训。在学校层面,依托教育系统已有心理专业师资力量,开展班主任和全体任课老师的心理健康和沟通指导能力培训,夯实全员育人的能力基础;在区级层面,依托“陶老师工作站”和“宁教授工作室”,开展学校中级心理辅导师的定向专业培训,为区校提供更多的专业老师;在全市层面,遴选具有国家高级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资质的名师专家,开展学校高级心理辅导师培训,从更高研究层面提升队伍的专业性。
推进理论研究。针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专业性、科学性强的特点,积极依托专家力量开展理论研究。市教育局牵头成立由30名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社会引导专家组成的南京市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专业知识讲座、专业心理辅导为主要工作方式。专家们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学术优势分项领办研究内容,力争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汇集指导团队。市教育局组建专家引导团、教师志愿服务团、“五老”关爱团和家长互助示范团等四个指导团队,分别从专家、教师、优秀家长中吸收家庭教育指导力量,着力在学校师资培养、教师志愿奉献、家长示范带动等多个方面增强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多层面、多力量帮助学校实施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及家庭教育指导。
建立常态机制。市教育局建立家长线上线下培训、问题征集回复与提醒常态机制。利用各级家长学校特别是家长成长学院,每月开展专题家长培训。采用多种方式定期征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扰和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教育义诊、广场活动、汇编辅导教材、开展线上互动等方式,给予及时的回复、帮助和科学指导。结合春秋季、中高考、寒暑假等敏感节点,公开发布面向全市学生家长的提醒通知,时刻绷紧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之弦。
倡导互助示范,促进家庭和谐
结合现代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特点,尝试利用网络技术和社会化方式,创新开展家长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开展特殊亲子作业。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实际,市教育局今年设计开展了“一份特殊的‘家庭寒假作业——亲子创意年 大Jia一起嗨”活动,通过亲子共运动、共学习、共读书、共创造等方式,在南京德育在线平台上提交和展示照片、文章、视频等,引导全市家庭过一个有趣味有意义的寒假和春节,带动更多家庭形成健康的亲子关系。在今后的长假中,将丰富此类活动形式,以亲子活动为引领,引导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评选家长互助项目。南京人文荟萃,有着非常深厚的家长资源和重视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市教育局就势开展了家长互助示范团重点项目申报,改变以往的行政推进和常规报名,探索了项目申报、综合评审、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倡导家长团队以亲子活动、家庭体验等项目为载体,建立家长分享知识、交流思想、组团活动的自我服务阵地。启动至今,收到申报项目100多个,类型涉及红色研学、公益服务、亲子运动、读书写作、发明创造、理论研学、家庭体验和结对帮扶等各个方面。下一步将评选和推介一批重点项目,给予经费、场地、资源、宣传等支持,同时以这些示范项目,带动孵化更多的家长服务团队,带动更多的家庭参与到自我教育与服务的行列。
设立家长服务中心。集聚南京特殊教育的优秀师资和设施条件,在原有南京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基础上,设立特殊教育家长服务中心。中心面向全市各区有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子女、不良行为儿童和心理或者身体残障儿童的家庭,为有特殊需求的家长提供专业康复指导、心理应对支持、未来职业规划、家庭教育理念、社工陪伴喘息等各项服务。筹建南京市家长教育服务中心,内设亲子“四史”教育指导服务、家长互助项目孵化服务、特殊教育家长服务、家庭教育資源对接服务、家长心理健康服务和亲子互动能力培训等相关服务项目,力争打造全国首个家长教育实训和体验基地。(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