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湖 黄炎揆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就开展学习的意义、重点和实效等问题作了详细阐述,为我们抓好学习教育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学习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组织部门作为党的建设“操盘手”,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使命重任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必须身体力行,把学习研究这两大法宝牢牢抓在手上,在组织工作的生动实践中磨砺学习研究的鲜明品格,切实擦亮“党性最强、业务最精、作风最正”的组工干部品牌。
注重学习研究是新时代优秀组工干部的必然选择。“责重山岳,能者方可担之。”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对象更加多元,遇到的矛盾问题也更为复杂。当好选育干部的“审核人”、凝聚人才的“发起人”、管党治党的“代言人”,首先要在学习研究上走在前、作表率。一是时势所趋。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正处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夺取脱贫攻坚双胜利的关键时期,也恰是组织工作最“吃紧当忙”的时候。可与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相比,一些组工干部的素质本领却出现了不相适应的一面,总感觉“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经常处于“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尴尬境地。如果再不抓紧学习、补足短板,胜任工作都困难,遑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所以说,要想把组织工作干好干出特色,就得发扬“安专迷”精神,善于在学习研究中填补知识缺项、补齐能力短板、消除经验盲区,全面提高素质水平。二是职责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俗话讲,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党治党、选任干部、集聚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特别是在当今世情国情党情社情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一次充电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老老实实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担当起党委赋予的神圣职责。三是成长所需。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职业之魂,是组工干部的浩然之气。唯有悉心养之,“时时勤拂拭”,才会“勿使惹尘埃”。而重视学习研究、善于学习研究,通过学习研究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就是滋养身心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观的多元、诱惑的增多,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成了被围猎的对象,个别人走上了歪路邪路,甚至落了个一失足成千古恨、身陷囹圄的下场,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殷鉴不远,值得警醒。只有通过深入持久的学习研究,日复一日,润物无声,方能守住组工干部的浩然正气。如果放松学习,跟不上形势、把不准方向、控不住大局,伤害自己是小事,贻误党和人民事业,则“罪莫大焉”。
培养学习研究习惯是做优做强组织工作的有力支撑。纵观党的发展历程,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研究,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当前组织工作也面临着不少新问题新挑战,面对高质量发展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我们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能上能下方面探索还不够;少数基层干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想法,“隐性不作为”现象有所抬头,出工不出力、坐诊不号脉;年轻干部“断档”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致使需要的时候“选不出来”“没人可用”。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抓党建的责任压得还不够实;有的地方基层党建“有盆景无风景”,有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个别基层干部作风简单,能力素质跟不上新要求;一些基层阵地建设还比较滞后。面对产业振兴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人才投入、人才金融支持力度还不够;有些地区落实人才政策不到位;对人才落地后的跟进服务还有待提升,等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上述问题和繁重艰巨的目标任务,唯有拿起学习研究的利器,以学固初心、以学聚共识、以研强素质、以研促提高,方可乘风破浪,永不迷航。当前,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力争学多一点、学深一点、用好一点,真正学懂弄通,掌握精神实质。要注意加快知识更新,除党建知识之外,还要广泛涉猎凝聚前人智慧的文史哲、民法典等知识,反映时代进步的经济、科技、管理知识等,增强思想的灵气、讲话的底气、行动的朝气、工作的锐气。要善于以研究的精神开展工作,组织工作千头万绪,要研究其要害和“命门”,这种“命门”一旦找到了,就像抓到了牛鼻子、抓住了门把手,做起工作来势必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要坚持学研互促、学研并进。从本质上讲,学习是研究,研究也是学习,两者都服务于解决问题的共同目标。要把学和研贯通起来,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精神实质,以新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研究,聚焦组织工作“三个五五”等重点,瞄准问题挑战,把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突破惯性思维、研究创新思路、开阔眼界视野,形成新办法、走出新路子。还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研究习惯,尽力做到工作学习研究化、学习研究工作化。
涵养学习研究品格是建设模范部门过硬队伍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对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出了“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12字要求,为我们打造示范机关和建设模范部门提供了根本遵循。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要以更高的政治标准、更严的工作要求、更实的工作作风、更优的工作实效,彰显新时代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政治担当和良好面貌。一是在学习研究中锤炼无坚不摧的政治信仰。建设模范部门关键在于过硬队伍,打造过硬队伍靠的是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把对党忠诚作为组工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组工干部的精神标识,有机融入组织工作的全过程和组工干部的日常生活。广大组工干部要向王彦生、祁爱群、杨汉军等先进典型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认真学习研究组织工作发展,在传承优良传统中汲取宝贵经验和精神养分,在指导实际工作中把握工作特点和规律,在提升组织工作质量过程中检验党性、锤炼党性、彰显党性。二是在学习研究中练就业精技湛的过硬本领。“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需自身硬。”组织工作是一门学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过硬的专业本领和专业精神。要常怀“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能力不足”的忧患感,以“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的紧迫感,学习理论知识,研究工作方法,准确把握新方位,紧紧聚焦新目标,推动落实新部署,熟练掌握政策法规,努力成为“政策通”“活字典”,真正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三是在学习研究中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新时代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應有之义。要竭力避免“接触群众就是躲在房间看《群众》杂志”等现象,真正走出去、走下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开展一些扎实、鲜活、接地气的调研活动,持久深入地倾听群众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服务科学决策。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树牢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狠抓任务落实,多做人民群众认可、党员干部欢迎的事。要牢固树立“组织工作无小事”的理念,把经手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文件、每一件小事都做实做好,使“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成为每一名组工干部的自觉追求。
(作者单位:中共徐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