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营,朱元龙,苟金全,周宝鹏,刘世增
(1.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20;2.陇西县自然资源局,甘肃 定西 748100;3.陇西县气象局,甘肃 定西 748100)
经过改革开放40 余年,全国梨产业已经解决了“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正在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面对大宗水果供应整体趋于饱和、部分品种呈现过剩新形势,果业的出路在于品牌化,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来提升产业竞争力。目前,全国梨以鲜食为主,加工较少,产业同质化竞争激烈。2017 年,梨栽培面积92 万hm2,约占全国水果总面积的8%;加工用梨为155 万t,占我国梨总产量的9.4%[1]。全国梨加工业滞后的原因之一是缺乏适宜加工品种。罐头、浓缩汁是我国梨主要加工产品,其次有梨膏、梨果酒、蒸馏酒、梨汁、梨汁饮料、梨醋饮品、梨干、梨脯、梨糖等产品,民间传统加工方式有煮梨汤、烤梨、冻梨、泡梨等。面对市场梨产业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只有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才能在市场中有立足之地,而陇西黑梨资源,就是甘肃梨产业深度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
陇西县梨栽培历史悠久。据清乾隆陇西县志记载,有砂梨、鸡腿梨、冬果梨等,主要栽植于庭院、房前屋后。1985 年,全县梨园达324 hm2,化心梨、八盘梨、红金瓶梨等品种品质极佳,畅销外地。2019 年,全县梨园1733 hm2。陇西县内黑梨资源包括红果梨(小黑梨、红梨儿)、化心梨(大黑梨、软儿梨、香水梨)、剥皮梨(啤特果、皮胎果)、酸梨等众多品系。按照贮藏及食用方法,陇西黑梨又属于冻梨类。黑梨冷冻贮藏后食用,在我国北方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例如,辽代契丹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契丹人便把一些晚秋收获的梨、柿等水果冷冻保存起来,想吃时随化随食,非常方便。在东北三省、内蒙赤峰、河北北部,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冷冻贮藏的黑梨很受欢迎,在冬季的农贸市场随处可见[2]。
目前,陇西黑梨种植面积较大的是化心梨,集中分布在首阳镇梁家营村、水月坪村,文峰镇苟家山村及云田镇咀头村。红果梨则多散种在农户房前屋后,梨果或供自家食用,或馈赠亲友,远未产业化开发。
在陇西县众多的黑梨资源中,以红果梨适应性最强,在海拔1 900~2 200 m 的冷凉山区,也丰产稳产。此外,周边武山县、甘谷县也有零星红果梨分布。黑梨既可秋收季节食用,也可在冬季冷冻贮藏后熟后食用。到春天冰雪融化之时,冻硬的黑梨开始融化,其颜色转为棕黑色,果瓤全化成了果汁,只留下一些很少的果皮和果核。这时的黑梨是最好吃的,喝一口果汁,甘凉透心,可润肺止咳、清胃泻火,亦能醒酒,深受群众喜爱。亦是馈赠亲友的果中珍品。于右任曾赋诗赞誉“冰天雪地软儿香”。但是,冷冻贮藏的黑梨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尤其随着春季气温回升,日趋解冻的黑梨难以贮藏,只能借助机械冷库与冷链物流,方能延长货架寿命。
陇西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分南部中低丘陵、渭河河谷平原、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区三类地形地貌[3]。多样的地形地貌使得各区光热水肥资源不同,气候条件各异,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总体看,全县气候偏凉。据本县巩昌镇气象站1957 年以来的连续监测数据,渭河两岸川区热量条件最好,但近63 年的年均温度仅为8.1℃,即使最高年份也只有9.7℃,全县大部分区域年平均温度则低于8℃[4]。对于有效积温(≤10℃)适合大多梨栽生长条件,全县适宜发展规模化量产。例如苹果,其适宜的年平均温度为8~14℃,能够大面积栽培区域仅限于文峰、巩昌、和平和云田等低海拔区域的乡镇。相比之下,陇西黑梨可以适应冷凉气候,在年平均温度6~8℃区域也可规模化发展,尤其黑梨资源中的陇西红果梨,在菜子镇、福星镇、德兴镇、双泉镇、碧岩镇等海拔1900~2 200 m 的深山区,也能实现稳产丰产,是难得的加工鲜食兼用品种。作为传统的农业县,陇西县无工矿企业污染,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危害轻,大部分区域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适宜栽培黑梨,所产梨果口感好、风味佳,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潜力极大。
2019 年底,陇西县整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如何继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需借助黑梨产业的发展,根据陇西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市场空间,“对症下药”,大力发展黑梨产业,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致富转变的有力抓手。为此,陇西县委县政府从当前资源优势出发,提出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通过“示范带动”育产业、“延链提质”拓市场、“构建体系”促增收等重大行动,做大做强生态林果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
长期以来,陇西黑梨产业之所以滞后,是产业链条延伸不够,采后贮运加工没有跟上,主要以初级产品供应市场。经过冷冻后熟的黑梨,果实变黑,成为名至实归的“黑梨”。虽然“果实变黑不变坏”,但食用起来不方便,不了解的人以为是“烂梨”“坏梨”,其消费也仅限于北方地区,很难打入南方市场。所以,黑梨产业的飞跃发展,关键在于贮藏加工业要跟上,特别是对经过后熟变软的果实,要通过开发功能饮料等产品,方便消费者食用,才能提高梨果“价值”。
综上所述,陇西县域黑梨适宜栽培范围较广,发展黑梨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和久觅不得的历史机遇。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培育陇西黑梨产业,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培育黑梨产业,尤其抓好种植、贮藏、加工、营销等产业环节,可有效应对全国梨产业同质化激烈竞争,实现产业增值、农民增收,以黑梨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根据陇西县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全县黑梨产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可按照“一核引领、两极驱动、多点支撑”的建设思路整体推进。“一核引领”,是指以生产生态果品为核心,聚集产业发展高端要素,带动贮藏加工、冷链物流、观光旅游有序发展,引领全县黑梨产业“同心圆式”发展。“两极驱动”,是指以“示范带动育产业”和“延链提质拓市场”为动力极,驱动搭建技术辐射传播、产供需有效对接、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的平台,打造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产业集群。“多点支撑”,是指做强“基础设施、特色品牌、科技支撑、文化营销”等产业支撑点,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生态化是当今林果经济的灵魂,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要以生产生态果品为核心,走“同心圆”式的发展道路。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保护治理,实现种植基地生态化。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行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要以生态果品为“核心产品”,逐步延伸到冷链贮藏物流、精深产品加工、生态观光旅游、果药果畜果禽等上下游产业,实现黑梨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
在碧岩、双泉、德兴、福星等气候冷凉区,以乡镇为单元建设千亩精品科技园,以村组为单元建设百亩示范园,建成黑梨产业发展的展示窗口,带动种植基地有序拓展。要依托现有种植、贮藏基地,集中龙头、集成技术、集聚要素、集合保障,建成有一定面积规模、有综合引领配套技术、有稳定科技支撑团队的示范基地。积极吸纳有果业发展意愿的群众,参与示范园建设与田间管理,向群众展示摸得着、看得见的黑梨育苗、建园、整形、修剪、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和贮藏加工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如前所述,完成贮藏后熟的黑梨,货架期极短,但贮藏成本陡增。但是,经过后熟的黑梨,却是极好的果汁、果酒、果醋等加工原料。甘肃省黑梨产业之所以发展滞后,其原因之一是采后贮藏加工没有跟上。要以产业链的理念来发展黑梨产业,要聚焦黑梨冷链贮藏,以及果汁、果酒、果醋、果酱、果丹皮等系列产品加工和关联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步外延黑梨产业经济功能,适度发展果药、果菜、果畜、果禽、果蜂产业,实现立体式发展。生产基地建设与市场开拓同步推进,加大地域特色品牌培育力度,建立健全果品市场营销体系,在更宽领域和更深层面上开拓市场,以果品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底牌,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全力推进乡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出行、通讯条件,提升黑梨产业发展承载能力。进一步优化乡村路网,打通乡村产业道路“最后一公里”,实现种植基地与城乡路网的无缝对接,服务种植基地建设。多举措完善产业装备现代化水平,引进适合县情、农民需要、先进适用的各类农机,实现果园经营从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减轻园地劳动强度。
在融入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大营销体系的同时,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以“三品一标”差异化优势应对行业同质化竞争,培育陇原梨果“独一份”。陇西黑梨是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加工鲜食兼用的优质乡土良种,在全县海拔2 200 m 以下冷凉山区,规模化建设黑梨种植基地,并同步打造黑梨系列饮料加工基地,积极申报原产地标志认证,以差异化产品优势破局梨产业同质化激烈竞争。
把做强科技支撑作为做优黑梨产业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广专用机械,以及土肥水管理、气象灾害预防、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关键技术。依靠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型经营主体等,重点解决黑梨营养功能成分相关研究,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展黑梨资源基础研究,筛选育种材料及培育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的优良梨树砧木和特色品种。加强晚霜、冰雹跟踪探测和临近预报,指导果农积极采取科学防冻防雹措施。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黑梨产品想要卖得好,需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附加值,是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牢固树立文化营销观念,用区域多元的养生文化、李氏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元素为陇西黑梨品牌增添色彩。通过设计富有文化底蕴的品牌,传递文化感情、文化品位和文化价值,丰富品牌的内涵,用文化加速品牌的推广。通过讲好文化品牌故事,提升陇西黑梨产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