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美,白 戌
(1.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2.武威市中药鉴定与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
《中药鉴定技术》是高职中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1],其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运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及显微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优劣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药调剂、中药购销等工作奠定基础。
现阶段,《中药鉴定技术》 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各药材的来源、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其区别于其他药材的显著特征。在诸多教学内容中,药材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是重中之重,其内容主要涉及药材的形状、大小、颜色、断面、气味等[2]。这些内容不仅是中药类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也是中药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通用技能。故而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充分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也是课堂教学必须要达到的目标。
然而,目前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因为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课堂教学效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一是教材内容不能充分对接岗位需要。教材内容侧重于对药材的全面描述,内容多而杂,学生很难记得住,更无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二是实训内容不足。通常教学过程中只能提供常见的、大宗的、当地常用的中药材,而一些精细的、贵重的、濒危的、临床不常用的中药材,基本不能提供实物药材给学生观看辨识其特征,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三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单一的教师讲授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下降,而听不懂、跟不上、不想学等情况会逐步上升,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四是教材插图老旧落后。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教材,各味中药的插图基本是老旧过时的黑白简图,一般只能看出来中药的形状和少数一些特征,而像中药的颜色以及表面、质地等这些特征都无法获知。
基于《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有多位学者从本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3],“赛—教—政”结合的教学改革[4],“互联网+教育”模式改革[5],混合教学法[5],基于信息化的教学设计[7],基于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教学改革[8-9]等角度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帮助学生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本文以中药材彩色图片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为研究内容,旨在丰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能够胜任岗位需要的现代中药学专业人才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构建以彩色图片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建立各类中药材图片库。图片库的建立要根据教学实际遵循一定的规则,如可按中药材药用部位或功效分类编号,每味药材包括其原植物、生药、饮片和断面多角度的高清图片,对图片中不明显的特征要进行文字标识,最好还应该有这些特征的放大图片。
对于图片素材的收集,最好是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性的进行积累,也可采取以下一些方法。一是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搜索和筛选,将能用于实际教学的图片资料下载收集;二是工具书。目前有许多中药学工具书,如《中草药全图鉴》[10]《中药材及饮片原色图鉴》[11]《中草药大全》[12]等都配有精致的中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图片,可通过拍照或扫描收集;三是自行拍摄。当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无法找到所需的图片时,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聘请专业摄影人员,对实物药材进行拍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所学药材图片,并带领学生进行辨识,然后选取教材图片让学生辨识并写出图示药材主要的鉴别特点,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鉴别结果,根据汇报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最后再进行辨别实物药材,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会贯通;或者先让学生认图并写出药材特点,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挑选出易混淆难辨认的药材,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辨认这些难点药材,最后再检测学生们鉴定中药材实物的能力。
在以上两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用图片观察新药材特征和依据特征辨识新药材的环节中,学生都为了展示自我,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对新药材的学习当中,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以彩色图片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学习中药的积极性,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而且对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通过学生对药材的直观观察,即可形成对该药材的一个总体印象。在总体印象的框架下,再按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纹理、断面等的顺序进行细节补充,则可形成对药材的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因为这些药材特征都是学生亲自观察得出的,所以印象深刻,容易记忆且能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要。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的活动。如果仅仅只是老师依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不参与,体会不到学习成果,很快就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当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很难将其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尤其是在中药的显微鉴定方面,学生基本是零基础,如果没有在课堂上就把它理解明白,那么后续的实验课程学生基本不能正确的找到其显微鉴定特点。在以彩色图片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当新药材图片出现需要找出鉴别特征时,还是新药材学习结束后辨识药材图片时,学生们通常都会调动全部注意力,争取当一回“第一”。师生良好的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实物药材的可控性比较差。首先,部分药材价格昂贵或市场稀缺,通常无法购买到实物药材;其次,中药材诸多的鉴别特征,往往是该种药材的总体特征,每一块实物药材上可能只具有其某几个特征,并不能通过一块实物药材就把该种中药材的全部特征观察到。而采用图片示教,则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不会受到以上现实因素的制约,按需可展示观察中药材的每一个鉴定特征。
以彩色图片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易于推广。一方面,用图片示教成本比较低廉,可以轻易地被其他兄弟院校接受。只要完成示教图片库的制作,基本上可以不受时间、空间范围的限制,推广到其它可以应用的各种地方。而且图片可以重复使用无数次,比起需要不断更换的中药材实物来说,成本确实更加低廉。另一方面是采用图片示教成效显著。在没有彩图的教学环境中,即使有实际的中药材,也不可能每个药材学生人手一份药材,即使每人或每组一份,也不能保证药材的特征都清晰可见,更不用说实际操作中课堂教学组织的难度了。笔者在已开展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图片示教可移植性强,只需教室有多媒体或者要学生有手机就可以进行,组织课堂与以往基本没有差别,50min 的一节课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基本可以讲解6~10 种药材,课堂效率较高。
总的来说,学生们通过彩色图片来学习中药材的鉴定,首先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是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中药的特点,特别是显微鉴定特点,形成深刻记忆;最后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转变为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
任何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若能在教学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都可收到意想不到效果。《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应用型课程,若想在实际工作中能应用自如,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而这个基本功就来自每节课的教学。教材中介绍的300 余种中药,逐一都是各味药材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罗列,且很多药材的性状相似性高,极易混淆,使学生很难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产生厌学和抵触的情绪,最终可能导致课堂教学无法组织。以彩色图片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近于真实工作岗位的情景下学习交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实时的学习成就感激发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交流探讨中逐步掌握药材的鉴别要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