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药”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2021-04-11 07:27黄新明黄晓梅
甘肃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甘肃省中医药中药

黄新明,黄晓梅

(1.甘肃省食品检验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2.甘肃省社科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甘肃作为中医药产业的大省,一直以来“陇药”是其传统优势产业,拥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发展基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经济战略地位。2017 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批准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自此,甘肃省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实验区;2018 年甘肃省重点扶持以中药、生物制品为主导的陇药产业,将中医中药产业确定为十大生态产业之一。政策叠加为“陇药”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之“陇药”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走向国际,造福世界人民发展合作前景广阔。

1 “陇药”对外发展的优势

1.1 丰富的资源优势

甘肃药用品种达1527 种,中药材2540 种,18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被列为10 大“陇药”的当归、党参、黄芪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90%、60%和50%。中药材播种面积中药材产量逐年递增,从2012 年起,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到2020 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65 万亩、产量130 万吨。

1.2 配套的政策支持优势

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部署,甘肃省相继出台《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方案》《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方案》《甘肃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甘肃省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0 年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陇药”产业大发展。2018 年甘肃被确定为全国唯一中医药综合改革发展试点示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6 个试点省之一、中乌和中吉中医药合作执行省份,为“陇药”走向国际奠定了基础。

1.3 长期对外合作交流优势

自20 世纪70 年代起,甘肃省就派出医疗队援助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长期以来,我省医疗队精湛的医术及踏实的工作作风,在被援助的国家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后,甘肃省又与俄罗斯、乌克兰、吉尔吉斯坦、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马达加斯加、匈牙利、韩国等国家开展了多项中医药交流合作,并在这些国家建立岐黄中医学院和岐黄中医中心,范围涉及人才、服务、教育、贸易、“陇药”产品、器械等多个领域。

1.4 防治瘟疫疗效显著

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甘肃省感染人数少、治愈率高,得益于甘肃省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得益于中医药在我省老百姓中的普及和运用。

自疫情暴发后的前4 个月,甘肃省出口中药材、中成药332t 和120t,分别同比增长2.8 倍和86.2%[1],“陇药”以其药材道地、质量上乘,在新冠防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陇药”走向国际的发展障碍

2.1 中医药文化尚未得到世界范围的普遍接受

中西方文化、中西医哲学思想、中西医医疗体系和医疗思路的差异;国际上中西药企业间的利益之争;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不足;对中药销售以及中医行医资格的限制等都是阻碍“陇药”走向国际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以当归、黄芪等原料药为主的“陇药”出口,都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2.2 中药生产尚无国际公认的规范化标准体系

目前,中药尚无国际公认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标准体系,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违禁成分等问题,使中药产品的质量与稳定性难以保障。生产规范统一标准的缺失,也是制约国际化的瓶颈。

2.3 国际话语权的缺失

中医药的原产国在中国,我们是传统中医药的东方大国,却在国际传统医药有关标准的制定工作中缺少话语权,这也制约着“陇药”的国际化。

2.4 研发能力薄弱,营销理念滞后

对中药新药的研发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在人财物上投入的欠缺,也制约着“陇药”前进的步伐。传统的前店后坊式散点经营、代理式营销,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2.5 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陇药”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薄弱。美日韩等国之所以把我国原创的中成药改头换面后,抢先注册专利商标,正是钻了我国药企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空子。

3 “陇药”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抢抓“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甘肃丰富的药材资源、独特的地理优势、厚重的中医药文化资源,良好的中医药发展基础、初见成效的中医药特色医改之路,积极探索“陇药”国际化的战略路径。

3.1 借力“一带一路”,优化完善“陇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中医药作为甘肃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应根据国家中医药产业政策,在已取得进展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调研、适时动态调整“陇药”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和方向,优化、健全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切可行、便于实际操作、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在税收、信贷、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规模经济,对已制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以及政策措施要抓落实,把任务具体到各相关部门,使政府在发展、培育和扶持“陇药”产业国际化方面有所作为。

3.2 组建“陇药”发展智库,强化“走出去”战略研究

组建“陇药”发展智库,聚集省内外相关部门、科研院所、高校、药企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作为专业研究组织,通过实地调研、主题论坛、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特点,展开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发展战略研究,一方面为“陇药”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另一方面为“陇药”国际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3 以培育大“陇药”产业为突破口,提高产业综合实力

实施“陇药”知名品牌战略,打造大品种、大品牌,积极支持组建航母式的“陇药”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扶持发展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生物制品、化学药、中药农药、中药兽药、医疗器械等品种的研发和生产,加大对预防与治疗重大突发性疾病药物的研制,倡导产品创新,重视产品研发,加大宣传推介范围和力度,争创全国药品知名品牌示范区,为“陇药”国际化埋伏笔。

3.4 提高“陇药”产品质量,提升对外竞争的硬实力

要使“陇药”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关键是提高产品质量。从源头种植开始,优化品种,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土壤污染,减少农药残留,控制重金属含量超标,严格实施生产全过程、全流程的质量控制,继承传统工艺、技能和方法,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学习借鉴、引进吸收国内和欧美日韩等国在中药方面的成功经验,以产出高质量的“陇药”产品作为市场竞争力,加快推动“陇药”国际化进程。

3.5 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众所周知,和大部分中药一样,“陇药”在国际市场上只是以药材和低附加值植物提取物的身份出现,而中成药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微弱。政府应逐年增加对“陇药”的投入,并将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充分发挥政、学、研、企的作用,形成合力,建立“陇药”现代研究开发体系;加强对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中医药复合人才的培育;鼓励社会团体、组织机构和个人投资“陇药”产业,逐步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创新机制。

3.6 制定规范的“陇药”标准,突破国际技术壁垒

中药质量标准尚未得到世界市场公认,是阻止其进入国际市场的原因之一。因此,“陇药”企业需熟知进口国的准入制度,遵循“陇药”自身的特点,采用先进设备,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实现“陇药”制剂技术、提取工艺、药理分析的现代化,参照国际上已有的标准,借鉴其他国家传统医学标准化方面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完善的“陇药”质量控制标准,以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同和接受,打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

3.7 加强交流合作,营造对“陇药”文化的国际认知度

通过“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平台,多样化、多元化地宣传中医药文化,在沿线国家营造中医药应用氛围。甘肃省作为中国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的执行省份,已与沿线10 国在中医药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8 所岐黄中医学院和5 个中心,今后要进一步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展览、讲座、论坛和学术交流,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把互派专业人员进修、留学常态化;继续延续外派医疗援助队传统,扩大治疗人群和受益范围,增强患者对中医药的接受和认知;充分开发利用深厚的中医文化资源,在养生保健、疾病康复、治未病、医疗旅游等方面,研发国际中医医疗、医美旅游产品和线路,输出健康的中医药医疗养生理念和生活方式;把甘肃中医药文化和“陇药”品牌打造成世人皆知的亮丽名片。

3.8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世界医药公司前15 强在我国销售产品、建立合资企业、医药研发中心不惜成本地改造、转化我国单味药和经方复方药,并在我国和其他国家抢注专利,从2012 年开始,跨国医药企业在我国申请的中药专利达到平均每年100 件以上[2]。对于如此严峻的形式,“陇药”产品要走向国际,必须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争取“陇药”传统优质产品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猜你喜欢
甘肃省中医药中药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