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矛盾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层次布局优化方法探析
——以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021-04-11 12:49:04邹宇航
园林 2021年4期
关键词:磁器前台后台

邹宇航 吕 梁 朱 捷

随着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游客的造访带动了街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旅居矛盾。以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前台—帷幕—后台”理论与空间句法技术,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层次优化方法,满足游客与居民对开放空间的使用需求,化解历史文化街区旅居矛盾,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具科学性的研究方法。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前台—帷幕—后台”理论;空间句法技术;开放空间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可持续地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成为该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课题。阮仪三、孙萌发表的《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一文,阐明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内容,明确了保护范围,落实了规划管理相关的问题[1]。此后,学界进行了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商业开发、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了大量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实践,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尊重多样性、分级分层保护、优化人口结构、强化公众参与等原则[2-3]。既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旅游发展与街区保护两方面,很少有学者注意到发展与保护相互重叠之处,游客的造访虽有益于街区经济发展,但也干扰了原居民对开放空间的使用方式,从而引发“旅居矛盾”。如何化解此矛盾,成为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课题。本文以重庆市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为例,结合“前台—帷幕—后台”理论与空间句法技术,探析历史文化街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开放空间层次布局优化方法,为解决历史文化街区日益加剧的“旅居矛盾”提供一种更具科学性的思路。

1 研究对象概述

历史文化街区需具有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并完整反映城市过往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风貌、民风民俗、生活方式、地域特征等。其发展并非是对成功实践的简单模仿,其保护并非是对历史文化空间的刻板保存[4],应是对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后,找到适合地域文化特征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以实现时代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

1.1 研究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背景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是市内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随着时代更迭,磁器口码头功能日渐衰退,功能更多突显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发展文化旅游上(图1)。从旅游发展来看,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在建筑风貌、空间肌理、山地文化挖掘等方面做出较好的示范;从原真性保护来看,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有相当一部分原居民,亦是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之根本。但因旅游人群、居住人群对街区开放空间使用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引发旅游和居住功能之间的矛盾。街区开放空间功能穿插,进而导致边界不清晰、开放空间层次混乱,这也是大多数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故本文以磁器口为例进行探析,可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层次优化提供参考。

1.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发展

1.2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现存问题

古镇旅游发展对原居民来说利弊同行。基于2020年7月对磁器口原居民“近年来街区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96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旅游发展对原居民生活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和环境层面等(表1)。本文依据该问卷结果,深入研究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

表1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对原居民的影响

1.2.1 旅居矛盾突显

古镇主街直接通向嘉陵江,路面最宽敞,留有通往各向的交通接口,是古镇主要交通轴线和通往大多数传统民居的步行必经之路,沿主街自发生出42条大小不一的街巷,与主街轴线形成主次明确的树枝状格局,原居民打牌、下棋、吃饭、修鞋、摆龙门阵等活动均在开放空间内实现[5]。但随着旅游发展,大多原居民未因旅游发展得益,反而日常户外活动被严重边缘化,开放空间被侵占,空间使用相互干扰,旅游与居住矛盾愈发突显,导致街区开放空间层次逐渐混乱。

1.2.2 开放空间系统性较弱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是自组织建设的居住性集镇,古镇开放空间整体融合度较差,道路常出现尽端路,较难顺畅地穿行,导致空间混乱无序,系统性较弱。大多数开放空间可达性较低、空间使用舒适度较低、设施完整度较低、节点与路径周边环境质量较差。问卷结果显示,街区原居民对开放空间的功能需求呈现复合性(表2),目前,街区开放空间未成体系,难以满足原住民空间使用需求,导致空间使用价值日渐衰退。

表2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活动需求及影响因素

2 研究理论与技术

2.1 “前台—帷幕—后台”理论

“前台—后台”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提出的理论,美国旅游社会学家迪恩·马康纳(Dean Mac Cannel)通过观察剧场前台后台差异化场景提出“舞台真实”二元论,并将其引入旅游领域中,其思想在旅游学领域和社会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6]。国内学者杨振之教授在2006年首次将“前台—后台”理论引入国内,通过本土实践提出“前台—帷幕—后台”理论[7],强调过渡性空间的重要性。国内该理论主要用于传统村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领域,通过区域划分和差异化发展,实现经济与文化平衡发展。“前台—帷幕—后台”理论能够以协同发展的视角,审视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空间层次划分,最大限度满足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与居民对开放空间的需求,实现旅游与居住平衡发展。

2.2 空间句法技术

空间句法由英国伦敦大学(UCL)巴利特学院的Bill Hillier等人提出,是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研究空间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关系,揭示物质空间形态的社会成因及影响的量化研究法[8]。空间句法的主流研究集中在城市空间形态、园林空间、建筑空间及街巷空间4个方面[9-12]。借助空间句法技术进行量化分析,可以使研究更具逻辑性和科学性,更全面地分析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规划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2.3 “前台—帷幕—后台”理论与空间句法技术的耦合

“前台—帷幕—后台”理论多以地域发展需求为主导,强调游客与原居民对空间差异化使用,及构建差异化空间层次,目前该理论的应用以定性分析为主,鲜有定量分析。本文通过空间句法对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进行量化分析,选用整合度、连接度、选择度指标,研究游客和原居民空间使用习惯、节点空间渗透能力、开放空间格局,其结果能为“前台—帷幕—后台”理论的实际应用提供量化分析数据支撑。将二者结合的研究方法能够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层次构建、科学化更新发展(图2)。

2.空间句法技术与“前台—帷幕—后台”理论应用的耦合

3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层次布局优化方法

为化解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的旅居矛盾,本文结合“前台—帷幕—后台”理论与空间句法技术,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层次布局优化方法,即“量化—辨析—划分—构建”的技术路线:应用空间句法技术对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进行量化分析;根据空间量化分析结果辨析开放空间发展导向与职能;结合“前台—帷幕—后台”理论划分开放空间层次;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体系,以化解旅游与居住之间的矛盾,优化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层次。

3.1 整合度、连接度、选择度量化分析(量化)

应用空间句法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空间渗透力及人流量,为优化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布局提供数据支撑。将磁器口古镇路网结构导入Depthmap进行开放空间特征分析(图3),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磁器口古镇街巷空间句法分析图

(1)全局整合度分析:磁器口古镇主街空间整合度较高,其交通承载力及活动承载力相对最高,且具有集中性;其余街巷沿主街向外整合度递减,空间活力相应递减。

(2)连接度分析:磁器口古镇主街空间连接度较高,向外渗透的能力较强,与古镇其他街巷融合度高。交通节点较多的空间连接度次之,其余空间的连接度较弱,整体空间渗透性、融合性较差。

(3)选择度分析:磁器口古镇主街空间选择度较高,可达性较高,居民出行和游客游览对主街的依赖程度最高,因而人流量最大;选择度适中的街巷可达性适中,人流量次之;选择度较低的街巷可达性较低,人流量最低。

(4)协同度分析(表3):磁器口古镇作为游览景区,从空间体验角度来说,极具吸引力,游客能够在古镇中感知不同的空间特性,从而保持游览好奇度。

表3 磁器口古镇街巷空间协同度分析

3.2 辨析开放空间发展导向及职能(辨析)

以空间句法分析结果为依据,结合旅游与居住需求,辨析各类型开放空间发展导向及职能,为“前台”“帷幕”“后台”空间划分提供科学依据。

(1)全局整合度和全局选择度均较高的开放空间,具有活动承载力高的特性,应以开发为导向,强化街巷空间活力,为游客提供“舞台化”的体验性空间,充分展示街区生产生活方式、民俗特色、文脉传承等,并建设触媒点[13]与“帷幕”相接。

(2)全局整合度、连接度适中的开放空间,是磁器口商业文化向生活文化过渡的区域,应以复合功能为导向,强化与其他街巷的联系,为游客补充提供山地民居特征体验、形成回环游览体验,为居民提供高品质出行、休闲活动空间。

(3)系数较低的开放空间,具有可达性较低、渗透力较差的特性,应以保护为导向,保留空间肌理、传统民居空间特征、开放空间使用方式等,配套健身、游憩、商业设施,形成居民生活组团。

3.3 划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层次(划分)

引入“前台—帷幕—后台”理论进行开放空间层次划分。根据开放空间辨析结果,发现历史文化街区系数较高的街巷呈线性连续,故采用线性“帷幕”进行开放空间层次划分,提出“前台—帷幕—后台”理论在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层次规划应用模式(图4)。把全局整合度高、连接度较高、以旅游开发为导向的开放空间定义为“前台”;把全局整合度适中、益于提升空间认知、旅游和居住共用的开放空间定义为“帷幕”;把系数较低、以保护为导向的开放空间定义为“后台”。

4.“前台—帷幕—后台”理论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应用模式

3.4 构建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系统(构建)

以游览者和原居民对街区空间需求为主导,根据量化分析结果及“前台—帷幕—后台”理论,划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前台”“帷幕”“后台”空间,构建开放空间系统(图5)。

5.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前台—帷幕—后台”开放空间层次布局优化

从游客层面,主街是其主要游览的对象,而“前台”过大的人流量、同质化的业态可能导致古镇游览内容单一,从而影响游客对古镇的空间感知。这需要在规划设计时注意古镇建筑形式及其色彩的控制、商业街区业态等方面,避免误导游客空间感知。游客可以通过“帷幕”感到山地古镇空间的丰富变化,但这是在牺牲了整体性的基础上实现的,需要在规划设计时注意“帷幕”空间的轻微介入、保护空间肌理。

从居民层面,他们更偏向于短距离出行,便捷地抵达社区基础设施配套空间,以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在保证古街的空间特征的前提下,提升街区内选择度较高的街巷互联程度,提升“后台”空间品质,强化“后台”开放空间系统性,建设居民快速出行交通体系及健身体系,将是历史文化街区“后台”更新的重点方向。

通过促进各层次街区开放空间功能差异化发展,构建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空间层次,“前台”丰富旅游完整度,“帷幕”优化空间品质、旅居人群分时共用,“后台”满足居民对生活空间需求、强化开放空间系统性,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与生活平衡发展。

4 结语

随着文化旅游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综合性较强的研究对象,“旅居矛盾”又是不可被忽视的研究课题。本文以物质空间研究为出发点,结合“前台—帷幕—后台”理论与空间句法技术,提出“量化—辨析—划分—构建”的技术路线,优化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层次,最终化解街区内由“人”引发的“旅居矛盾”。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呼唤更多学者以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参与到历史文化街区研究当中,为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具说服力及科学性的方法。

猜你喜欢
磁器前台后台
公路电助力 从幕后走向前台
中国自行车(2018年6期)2018-07-23 03:17:24
孟晚舟:从前台打杂到华为副总裁
海峡姐妹(2018年6期)2018-06-26 07:27:15
后台暗恋
磁器口,瓷器口?寻找一个消失的制瓷王国
中国三峡(2017年7期)2017-09-03 09:21:52
前台、后台精彩花絮停不了
风采童装(2016年2期)2016-08-02 09:18:38
网站前台设计分包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
基于单片机与IPM的PWM脉冲脱磁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重庆磁器口商业过度化对古镇旅游的影响探究
电力调度中后台监控系统的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0:03
后台
中国摄影(2013年6期)2013-04-29 21: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