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钱群,俆甲强
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上海 200444
一门课程的绪论课,应该承载着三大功能,第一,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该课程,了解该课程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第二,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热情;第三,能够激发起学生学好该课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绪论课在一门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好这一课至关重要。
以往,由于对这一点的认识不足,有些教师对于绪论课不够重视。这主要是由绪论课的特点决定的。因为绪论课涵盖面广,内容多而杂,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学生,结论先行的单向灌输方式很难达到目的。而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设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和学习,则有望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基础上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绪论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认识这门课程。为达到这一目的,可让学生先梳理自己已有的认识并将自己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以文字的形式发到指定微信群,网络教学平台或聊天室中,再选取部分人的认识进行解读,对其中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种设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那么如何做好课程思政呢?上海大学叶志明教授认为,课程思政无处不在,但不能生拉硬拽,而是要深入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内涵[2]。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才是最高的教育艺术[3]。因此,结合学科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非常重要。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课程思政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4]。
本文紧紧围绕环境化学的课程特点及任务,结合习总书记的倡议,对环境化学绪论课程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明确了环境化学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作用,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该设计对其他绪论课的开展也具有示范作用。
上海大学环境化学课是化学和环境专业的课程,课程内容与课程设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污染物的产生及其在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等介质)中的各种化学行为和变化规律,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状态、特性和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影响,认识一些主要的环境污染现象及其防治办法,具备分析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努力实现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明确环境化学课程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环境化学绪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课前准备,第二环节为课上学习,第三环节为课程巩固。
在课前准备环节,要求学生思考三个开课问卷调查题目并将思考的结果以文字形式传至微信群,题目如表1所示。表1还列出了从问卷中抽取的两种有代表性的回答,每种回答代表一类学生。可以看到,第一类学生无论是对环境化学课程还是对自身发展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思考,而第二类学生的认识则相对较模糊。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堂上就设计这些题目的初衷作进一步阐释,让学生明白,之所以设计这样三个题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诉求,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效调节教学内容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思想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掌握学习方法或做事方法远比学习一门课程重要。因此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问自己这样三个类似的问题,并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做到“牢记初心,不忘使命”[5],以确保在后面做事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会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也需要对自己和这些问题都有清醒的认识。
表1 开课问卷调查情况表
因为成长环境和所接受教育的不同,有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比较弱。要提高这些能力,就需要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决策的机会,本课程的课前准备环节正是围绕这一思政元素展开的。首先,我们通过在课前准备环节进行问卷调研,促使学生去思考,思考课程的问题,也思考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问题,然后再通过课上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环境化学绪论课的教学任务有三个,第一是认识当代的环境问题,第二是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是明确环境化学的内容和任务。紧紧围绕这一知识体系,本环节从介绍环境和环境污染等概念入手,分别给学生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前和70年代后震惊世界的八大污染事件(表2),引导学生从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地域、背景及污染性质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还与经济、社会、资源等密切相关,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是全人类的问题。所以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就像当前的新冠疫情,没有一个人、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大家只有守望相助,协同作战,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抛出三个问题,并让学生即时将自己的思考上传至微信群。
表2 20世纪70年代前和70年代后震惊世界的八大污染事件
表3是关于环境问题的思考及认识情况表。表中列出了随机抽取的五名学生的思考,并对其进行解读,我们发现,学生的思考中出现频率较大的关键词有:不合理、分享、帮助、节约、绿色、发展技术、责任和义务、逐渐等,而这些也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素[6]。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且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表3 关于环境问题的思考及认识情况表
(续表3)
可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是能够对问题进行正确认识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的。因此在解读的过程中,用“同学们都有做联合国秘书长的潜质”这句话,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再开始解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学生通过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自己的思考相比较,更容易产生共鸣。
总之,本课的课上学习环节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课程内容合理进行了问题设计,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长知识见识上下足了功夫。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变“应该学”为“我想学”,效果非常显著。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问题,了解环境化学的内容和任务,所以本次课后环节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个问题:说一说本次课程学习后对环境化学或环境问题有哪些新的认识?对于这一问题,大家共性的认识是,环境污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环境变化和污染物产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进而更好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尤其是化学人的责任,所以要努力学好环境化学。
至此,环境化学绪论课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我们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将课程思政融入环境化学绪论课教学当中,围绕教学目标,对环境化学绪论课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这种设计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环境化学的基础理论,结合环境化学的前沿和学科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上海大学环境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其成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