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瑞平
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9
在海外工程中,因为各个国家的发展状况、社会文化、法律法规不同,项目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所以需要认真学习、总结和借鉴经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问题较多,如何规避这些潜在风险,了解一个国家建筑市场的运行规则,非常重要。
海外投标的项目,尤其是一些当地政府项目,业主的招标文件中通常会要求或建议来自境外的投标人与当地企业合作投标。对于准备进入一个新国家的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与当地公司组建联合模式时需要对此予以认真考虑。
例如,国内公司A在利马的一个房建项目主要专注投标平台的管理,没有专业的海外施工管理团队,中标后准备将施工内部转包给中国的另一个企业B。由于该项目是与当地公司联合投标,总包公司B不同意组建联合项目部,将水电、通信专业分包给了当地公司,施工过程中由于交叉施工、变更设计、工期延误及管理费的问题,产生了大量纠纷,导致公司A面临反索赔的风险。
中国企业之间的分包可能存在违反当地法律,导致合同无效的风险。在类似分包设计中,往往会通过境内外两套合同的模式来执行项目,即A公司将于中国境内签署适用中国法律的整体建安分包协议(包括在岸和离岸工作),在境外由B公司的当地分公司选择当地公司再拆分分包,由A分公司与B当地分公司及当地建安企业签订三方建安分包合同。在合同形式上,造成了A公司/A分公司将同一工程分包两次的情况,形成了境内、境外的阴阳合同,给整个项目的执行埋下了隐患。
EPC项目是在国际工程领域被广泛应用的工程承包模式,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设计与施工相对独立的模式使国内企业在独立运作国际EPC项目时较为被动,特别是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施工总承包经验,缺乏设计能力和设计管理经验,在总承包项目运作过程中经常采用设计外包的形式进行项目总承包。初步设计费一般占总投资的1.5%左右,对于一个EPC项目,前期可能需要投入几万至千万美元的初步设计费,如果最后竞争失败,这些初步设计费就是直接损失,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
海外项目因当地政局动荡可能会面临战争风险、国有化风险、政党更迭风险。例如,南美各国基本为多党执政,每五年换届一次,而海外项目一般工期较长,基本上会面临政党更迭风险,新的政权可能会降低对其他党派的项目的支持力度。部分政府官员态度消极,不重视,效率低,会使得项目难以开展,甚至导致工程严重亏损或者烂尾。
例如,原计划在2021年4月前完工的秘鲁某大楼项目,受到疫情影响,延期至2022年4月完工。该项目是业主的一项政治工程,但因无法按期完工,现任业主态度消极、不作为,不仅对变更设计的批复变得缓慢,甚至不批复施工单位合理的请求、费用和工期,导致施工单位只能通过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还面临分包商反索赔、材料涨价等新风险问题。
南美各个国家的劳工法非常严格,劳工福利达到70%~110%,辞退工人需要支付高额的辞退费,且工会经常组织工人罢工,使项目在劳工管理上非常被动。
例如,玻利维亚某公路项目由于业主拖欠工程进度款,项目无资金断链,不得不停工,但根据当地劳工法辞退工人需要支付剩余合同期限的全额工资,导致该工程项目部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若继续施工则没有资金购买材料和租赁机械,若停工辞退工人则需要支付大笔辞退费。
南美建筑技术发展相对较慢,当地施工人员的水平相对较低,施工工艺和方法相对传统,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很多时候企业需要招聘中国施工人员指导当地相关人员使用先进的施工工具和施工工艺,改善和提高当地传统的施工方法,才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施工质量,但是进一步增加了施工成本。
海外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其主要靠当地工人的施工模式,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风俗习惯、语言等差异以及当地劳工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工人和外来工人的比例,使项目施工人员主要以当地劳工为主。在分包管理经验中,提高工人效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劳务分包,劳务分包相比专业分包更灵活,分包商进场门槛也相对较低,能有效节约成本。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几个民工就可以组成一个队伍,而大型项目需要几百人,就需要招聘几十个劳务队伍,人员多,素质相对较低,经常面临各种劳务纠纷。
因地域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不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会呈现多种气候和自然环境,很多承包商在投标前未对项目所在地进行自然环境、材料来源、交通情况考察,等中标后再去详细考察,就易导致出现很多问题。例如,秘鲁塔拉波托的一个学校项目处于离利马城1000km的热带雨林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经常下雨,而利马城则是常年无雨。项目企业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未考虑下雨影响,直接按照利马无雨的天气编制,导致施工进度受雨水影响而拖延,无法按期完工,面临业主的工期罚款。
国际工程承包施工的实践经验证明,项目难免会出现工程量变更、设计修改、新增(减)工程、地基变化等问题,每项工程的建设成本从开工之日起便处于不断变化中,随着工程量及工期的变化,工程成本大多都在不断增加,直到建成之日,才能形成定值。例如,秘鲁某办公大楼项目由于疫情引发健康办公新思考,低密度开阔的办公环境成为办公新趋势,业主将原设计的半地下资料室变更为办公室,故需要更改电力、通信布线结构,而由于项目已经施工到半地下室,重新设计、监理审批、设计修改、再审批、业主审批等多环节导致停工时间长达4个月,使得企业损失了高额的管理费和租赁费。
根据海外项目的种类、所在地区的不同,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融资、投标、施工过程中均会遇到不同的风险,因而实施项目之前应认真分析,针对不同的项目找出潜在的风险,制订预防和规避措施。成功的项目不可简单的复制,但是失败的教训却是最好的经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及时更新风险预防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国外的政治、法律、建筑行业规范与国内千差万别,国内施工管理人员一般都习惯于国内的模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因而大多难以适应海外项目的相关工作。为此,施工企业需要聘请长期从事海外工程工作,具有丰富的海外管理经验的人才来进行管理,以提高企业海外项目的管理水平。
每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法律法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有些与其他国家差别较大。如果不了解工程所在国的法律法规,盲目照搬中国或其他国家的做法,很可能给项目带来严重的法律风险和违约风险。为此,需要相关企业了解海外工程所在国的法律,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解读和理解,同时从事海外工作的人员也需要坚持学习和研究海外法律法规,预防风险,通过法律途径有效解决争议。在日常的项目劳工管理、工会管理、合同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国外也都有相关规定,只有认真研读,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对项目进行有效管理。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多中资企业,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熟悉所在国家的环境和规则。在海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此时,可以向这些企业咨询解决办法,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海外项目施工时间较长,可能存在各种潜在风险,相关企业应尽早识别,尽快谋略,遵守和合理利用当地法律法规、文化、风俗习惯,处理好与业主、监理、分包商及其他团体的关系,如此才能管理好海外项目,将各类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在海外得以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