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姝
(大连金普新区融媒体中心,辽宁 大连 116600)
电视专题节目具有真实性、权威性,在融媒体时代拥有自身的发展优势。电视专题节目的编辑与策划工作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让电视专题节目具有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大众对电视节目的信赖程度更高,原因在于电视专题节目从专业角度出发,具有更强的纪实性。在当下融媒体时代,电视专题节目生存的根本在于纪实性特点,记录真实,反映社会实际状况。不同于网络平台吸睛内容的片面性,纪实性的特点在于全面性的真实,而网络平台的专题节目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局限性以及从业人员的非专业性,过度地追求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片面性真实的问题[1]。真实情况报道的不完全也是一种虚假,因此电视节目与当下自媒体、网络节目相比,它的纪实性强调得更加深入与全面。
电视专题节目一般是对人、事、物或者事件做真实的反馈,如果信息内容缺失,真实性就不存在。在电视节目要展现真实全面,这是电视节目赖以生存的根本。
电视专题节目相对于一般的新闻内容而言,可以对报道对象进行持续性的报道播放,由此更为完善地展现出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性、艺术性以及教育内容,对于文化传播与艺术感染有更强的影响[2]。
权威性也是电视专题节目在融媒体时代不可取代的优势。不同于网络平台的随意性,通过电视平台或者电视台制作的专题片,节目制作更为谨慎细致,播出后会有一定的权威性。
对于电视专题节目编辑工作而言,文字编辑十分重要。与常规文字稿相比,电视专题节目的文字要更充分地结合视频、图片等内容,两者相互呼应。一般电视专题节目所展现的图片与视频内容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而文字内容的阐述是对这些信息内容的补充与完善。专题节目文字的篇幅相对而言比较短,要更注重语言的通顺流畅以及逻辑连贯性,要达到文字简洁精妙的效果,让文字产生更强的联想、渲染、阐述能力[3]。
电视专题节目的解说可以阐述画面与视频所表达的思想与内容,对整个画面呈现较强辅助效果。解说是一种对画面内容的补充与辅助,可以达到引导人们关注思维的效果,让整个专题片的散落元素逐一串接起来,形成最终的作品。在具体解说中,专题节目可以收取现场同期声,这样可以更为情景化地展现真实感强的解说效果,实现与内容有更强的呼应效果。网络化时代培养了一批习惯于同期声视频内容的受众。这种真实感更容易打动人心,具体同期声的筛选还需要专业化角度的支持。一般同期声还会选择专业人士的点评解说等,具有更真实可信的效果。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的解说词可以将国宝的价值与特点充分解说出,让每个观众都可以清晰地意识到其被称为国宝的原因。如玛瑙兽首杯的一期节目中,对于现代人来说,看惯了各种新奇的事物,对国宝并不会产生特别的感触,但是通过解说可以发现,这个玛瑙杯具备了西方典型圣物器皿的特点,同时玛瑙块较大,显得更为奢华珍贵,而人们日常看到的普通小玛瑙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其整体的设计具有时代的价值。只有通过这些细致的解说,才能让观众看到其中的珍贵与魅力[4]。
电视专题节目中,画面是最为直观清晰的内容阐述方式,同时也是电视专题节目的核心内容。画面编辑技术的水准直接关系到专题片的整体水平。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所有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感、艺术性,通过不同的角度取舍来展现人们生活的烟火气以及食材、菜肴本身的魅力,让人垂涎欲滴,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世间的喜乐与温情。又如《焦点访谈》的专题节目设计,对于影响力大的专题内容报告,不会过多地运用全屏的显现。通过近距离的拍摄,可以让观众群体对整个事件的发展、人物的经历有更强的感同身受意境。而过多的远距离拍摄容易产生距离感。因此,画面的近景、远景的取舍,直接关系到整个观看过程中观众的感受。
在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音乐通过节奏与旋律带动整个内容展现,呈现出应有的情绪,呼应主题,有较强的情绪感染力,从而达到触动人心的效果。电视专题片的应用中,音乐所带来的助力效果非常明显。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有较多的音乐来烘托整个专题内容的情境,可以发挥专题片起承转合、高潮迭起的呼应。音乐的选择与专题片内容需要保持匹配,这样才能相得益彰[5]。
在电视专题节目的编辑过程中,由于具体采集素材情况不同,对应的结构编辑也有一定的差异,可以运用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主题表现式、集纳式、平行对照式、传统故事类等结构。时间线索方式主要是通过时间发展来进行整体内容的呈现与讲述;空间线索方式则是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以及整个空间转换顺序的合理规划布局,让内容得到整体匹配;主题表现方式则是在确定主题之后,围绕主题进行节目内容的筛选,从而烘托出主题内容,保持清晰条理状态;集纳式的方式则通过一个明确的主体部分对各散落部分做串接,通过多角度、多方面阐述主体内容;平行对照式的方式通过两个对立又有内在关联的事件做陈述表现,展现其中的冲突点,明确主题内容;传统故事类的方式则是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让情节更加具有可看性,有具体的情节波动起伏。
电视专题节目策划工作首先需要做好观众定位。融媒体时代,面对海量的观众群体,各媒体节目为了提升整体的吸引力,倾向于选择每个群体所喜欢的内容,根据大众的实际需求特点选择对应的专题内容,每一个专题素材都呼应着对应的观众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观众定位确定了专题节目整体的设计思路。如果观众定位较为模糊,则在实际的编辑层面就不能很好地满足观众群体的口味,不能很好地吸引目标观众收看节目,进而导致节目的收视率更低,社会影响力弱。
对于观众群体定位工作,首先,需要知晓具体群体的社会经验、知识结构,掌握其对事物了解的能力与深度,而后依据情况做好节目语言风格与深度的设定。其次,需要了解观众实际的生活节奏以及特点,观众自身的生活节奏决定了节目时间段的选择,而时间段的选择也影响着专题节目的风格。例如,针对普通受众的专题片,需要更接地气,具有更强的亲和力,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提升整体收视率。但是随着网络收看习惯的养成,时段的选择已经不再重要,观众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根据需求随时点播收看。最后,需要知晓观众的心理诉求。电视专题片的目的是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吸引受众,注重带来良好的积极性社会影响。对于大众而言,观看专题片的目的是了解社会现实;对于学生群体而言,专题片提供的主要是其对社会了解不足的知识补充与好奇心满足;对于女性群体而言,其有更强的情感共鸣与自身认同感的满足需求。
电视专题节目策划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需要保持与时代热点的紧密跟随,另一方面需要做好对社会的教育。当下,对于社会热点方面,传统的电视专题节目与常规的自媒体及网络媒体之间,具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统一性在于,各媒体在内容选择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网络热点甚至是电视专题节目在题材选择上的首选方向,因为其具有社会影响力与关注度。差异点在于,电视专题节目需要更加注重提高素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与社会影响力,注重对人物背景故事、报道内容情况的本质以及对整体社会生活与舆论氛围影响力的挖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来扩展节目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而对立关系是专题节目与网络媒体的呈现形式、角度以及立场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电视专题节目注重对整个人物以及事件进行透彻的分析,通过纪实性、真实性的方式让受众了解到实际状况,不仅仅强调内容的吸睛效果,更注重网络热点的真实性,同时要攻破谣言以及假象。电视专题节目选题一般选事实热点、典型事例,但是这种类型的资源大多集中在省级以上电视台。对于地方台来说,要专注于地方特色发掘,讲好地方故事,牢牢把握地方文化特色。
融媒体时代,电视专题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但是电视专题节目自身的专业性依旧在融媒体时代脱颖而出,而网络媒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为电视专题节目的宣传提供了有效平台以及渠道。当下的电视专题片以权威性以及真实性拥有绝对的内容优势,这也是电视专题片需要坚守的职业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