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玲
为确保工程项目建设水平有所提升,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集团型企业普遍建设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强化统一协同管理、移动应用,使各个业务板块实现信息互通并满足日常移动办公需求。笔者所在的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福建建科院)也逐步着手整合企业现有的MIS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企业的管理、经营、考核为主线,形成“人、财、业务”完整的企业资源信息化应用架构。初步建立统一的数据规则,通过打通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各个数据应用环节,沉淀关联数据形成企业数据资产[1]。本文基于福建建科院目前现状,就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相关情况进行探讨。
福建建科院从2006年起开始全面信息化建设,十多年来,完成了各地办公网络建设,构建了网络互联互通;建成了多套办公、业务系统,基本实现了由计算机替代人工的电子化。
国家互联网+、大数据战略的实施,以及企业跨越式发展内在需求的推动,对企业信息化的内涵有了新的要求,即需要整合业务能力,采用主流新技术,通过企业资源数字化,强化统一协同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打造互联网产业链,实现福建建科院转企改制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目前福建建科院信息系统仍然存在数据孤岛、信息孤岛、应用孤岛的现象,系统虽然保存不少数据,但分散在各个业务管理系统中,应用效能低,综合服务能力差,造成各级管理层获取业务分析数据难度大[3]。同时各个系统移动应用过于薄弱,缺乏一套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信息化系统自主研发能力低下,缺乏二次开发平台,对快速多变业务发展无法灵活响应,明显不适应转企改制后力求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辅助决策。
1.系统框架搭建
摆脱过去系统“各自为政,孤芳自赏”的模式,新系统从一开始就从最底层打通了数据逻辑,将项目管理的数据贯穿始终,打造集团化组织架构、“一体化”管理模式[4]。工程项目管理模块主要包含客户管理、商机管理、投标管理、立项管理、项目合同管理、技术质量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分包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工程款收支管理、项目资料用印及归档管理等。以项目信息为主线,把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起来,打通各个生产管理系统,并与财务联动,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5]。
2.系统过程控制
(1)客户管理
为摆脱以往客户资源分散于业务部门中的困境,实现客户资源信息化统一管理迫在眉睫。为加强客户信息管理,通过多维度分类及主数据管理,实现客户信息在横向跨组织和纵向上下级共享,实现集团公司、子公司、经营单元之间的分级客户信息分配,建立统一的客户跟踪平台,将拜访信息、商机跟进、投标、合同、项目运营等关联,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6]。通过系统数据,将客户分类,筛选出每年合作最频繁或项目标的最大的重要客户,便于公司有的放矢地维护客户资源。
(2)商机管理
商机管理是对市场人员跟踪的项目进行合同前的全过程管理,正在跟踪或洽谈的项目,为避免信息流失、内部竞争等,可通过报备、分派商机,对商机的进展过程进行系统跟踪,最大限度保留项目可溯源信息,便于后期商榷、判定,并努力将商机转化为合同。也可通过系统数据,在商机池的蓝海中过滤、沉淀,筛选出可能错失或即将错失的商机。通过建立商机之间的关联关系,复盘分析,提高合同签订成功率。
(3)投标管理
投标管理分为投标备案、投标文件审批及投标总结模块。从始至终,让投标管理形成闭环,利于投标相关数据的汇总及分析。投标总结中更是增加了“中标通知书”“中标公示”“中标网页”和“未中标原因分析”等选项,便于后续业绩累积、经验总结等。
(4)立项管理
立项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立项体现了项目整体的概况、阶段明细划分、工程量、开支情况、预估利润等。在合同签订前,立项作为项目总览的关键环节,从立项的可行性能分析出该项目的难度、周期、盈利等。也可以通过系统的数据对比、后期与项目实际情况比较,分析出哪些项目立项与实际支出及收益情况相差较大,设置项目风险提示,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5)项目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建立管理表单和管控流程,合同文本的审批主要分为经营风险审批、法务风险审批、财务风险审批等,各环节均由相关专业人员把控,层层把关、处处留痕。对合同签订、评审、归档的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并通过合同下的采购、分包、收款、结算,结合费控、预算管理,对合同的收支进行全面管控。
合同与商机、项目、收款、采购等业务协同关联处理,不同合同类别对应不同的数据信息和不同的合同标准模板,从签订审批、盈利预估、签订归档、价款结算/决算、合同完成关闭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及相关管控,把合同与开票、收款通过费控和预算模块与用友财务NC系统对接,实现基于合同应收计划的核心财务数据管控,包括分解、核销、实时监控,通过合同主数据关联财务、各个生产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及挖掘。
(6)技术质量管理
项目技术质量管理,指项目开工至竣工阶段的管理。开工时需填报项目开工申请,明确项目方案及人员任命等情况。在建阶段需定时填报项目进度、产值、质量安全检查及整改情况等。待项目完工后,可申请项目内部验收,内部验收作为检验项目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进行多环节审批,为外部验收提供了支持。系统中将项目的状态细分为开工、在建、完工、竣工,更能促使管理层及时发现问题,抓住项目进度、质量改进的最佳时期。
(7)供应商管理
因材料、劳务、仪器设备、服务等需要购买及外包,因此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大量供应商进行合作。申购者可根据具体需求提出申请,而采购工作小组则应根据需求,从服务内容、质量、水平和售后维护等方面筛选合格优质的供应商,服务过程中及结束后申购者均可对供应商做出评价及追评。通过对供应商的考核评估,系统将通过评分规则自动筛选出头部的优质供应商,实现供应商优胜劣汰,以达到提高采购执行效率和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与传统方式相比,此举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比较成本,精准且省时。
(8)采购管理
与传统线下采购管理相比,系统上进行采购管理可将购买过程分为申购和采购两个环节,分别由两类不同职能的人员操作,大家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可从根本上避免采购环节的廉洁问题,规避传统采购中自采、自用、自评的尴尬。年末可通过大量的采购数据分析出哪些物品采购量大,进而列入集采范围,降低整体采购成本。
(9)分包管理
分包管理分为分包过程、分包验收、分包评价等模块。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分包进行全过程管控,并将管控节点与分包付款相关联,以此制衡分包方,使其必须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分包任务。年末可根据各分包方所供服务的品质及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跟踪,对服务质量好的分包方择优选择。
(10)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采购、租借、验收、调剂、检定、报废等。通过与生产系统集成,实现对生产业务在用仪器仪表类资产管理,保证仪器仪表设备正常在用,如系统中仪器仪表有效期到期后可在运营平台中提醒相关人员,相关人员在运营平台中更新后将结果返回到生产系统。
(11)工程款收支管理
系统中将开票申请、认款申请、支出申请等流程严格关联项目的合同/决算金额,项目的立项预算开支,从源头上严格把控,使得项目的收入与支出都在立项和合同签订的范围内。降低业务人员与财务部门线下沟通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财务管控节点进行系统自动识别,减少人为判断因素,做到企业经营风险内控。
(12)项目资料用印及归档管理
项目资料用印主要通过用印表单和管控流程,秉承项目信息贯彻始终的宗旨,系统中将从立项阶段开始,所有与该项目相关的用印资料、合同资料、过程中的技术资料等均体现在项目台账中,部分线下资料采用扫描方式一并归档至系统中。全面实现信息化,解决了纸质档案易损坏、易丢失、难共享等顽疾。
3.驾驶舱数据管理
驾驶舱数据主要分为生产模块和财务模块,生产模块主要包含经营数据、客户类型分析、业务区域分布、项目排行、项目进度偏差及项目归档等。财务模块主要包含应收账款、逾期回款项目、资金计划、费控管理及财务指标各参数等。提供面向企业全业务分析场景的一站式数据服务平台,支持企业数据运营,辅助企业科学决策,通过可视化图表形式统一展现,支持同比、环比、占比、排名、预警、预测等智能分析,便于管理层实时、全面了解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更好地把控风险。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途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7],需要不断计划、实施、升级、迭代,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就福建建科院目前的信息化程度而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