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演播室中全媒体互动功能的应用分析

2021-04-10 14:36:34
电视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演播室传统媒体受众

季 勇

(郑州广播电视台,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传统演播室在电视媒体节目制作、现场导播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功能,基础设施的搭建也较为完善,能够满足节目制作与播出的一般需求。但在信息化、全媒体时代下,传统演播室却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即缺少与受众的动态、实时互动功能。在节目制作与播出的过程中,受众只能作为客体被动地观看节目,不能直接参与到节目中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受众的节目体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少受众正在流向新媒体甚至是自媒体。为此,传统演播室应当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探索,尤其要借助全媒体的互动功能,建立起一套高效的互动体系,以吸引受众观看、参与节目,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电视媒体传播效果,帮助电视媒体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1 演播室全媒体互动的必要性

在现代媒体中,与受众的互动性,是决定媒体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具有表达自我的强烈意愿;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变得简单。自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出现以来,其就一直在高速发展、飞速地普及,渗透到了各个行业,改变了各个领域的传统业态[1]。在媒体行业领域,科技带来的主要影响和改变是催生了新媒体,并促成了全媒体的出现。现如今,只要具有一部智能手机或其他信息化设备,便可以接入互联网,访问各种媒体和信息内容,且信息量大、信息形式丰富,给予了受众极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更重要的一点是,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输优势,与节目直接互动,如发送弹幕、进行视频直播互动等,发表自己的评论、看法,这在当前已经相当普遍,吸引了大量的受众,导致传统媒体受众流失。

反观传统媒体,由于演播室不具备这样的互动功能,受众难以直接参与到节目中,这给受众带来一种隔阂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受众的好感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传统媒体演播室必须增强自身的互动功能,在节目的制作与播出过程中,与受众进行高效的互动,突出受众的主体地位,满足受众参与节目、表达自我的需求[2]。要真正实现这一点,传统演播室应当科学、合理地应用全媒体,与信息化技术全面、深度地融合,借助全媒体在互动层面上的高效、动态优势,使节目变得更加开放、灵活,满足受众的主观需求,保持更好的“媒体-受众”双向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媒体重获受众认可,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2 演播室全媒体互动的思路、要求和技术特点

2.1 演播室全媒体互动思路

当前,“全媒体”还并非一个严谨、正式的学术性概念,其在媒体行业领域中,主要是指新媒体、传统媒体在运营理念、传播技术等方面进行整合,从而形成的一个更加完整的媒体平台体系。全媒体是开放的,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界限,通常可以将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作为全媒体的基本平台,受众可以通过各种设备、方式、途径接入全媒体,筛选、获取符合自身需求的媒体节目信息。早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相互独立的,受众在一种媒体平台中不能访问另一媒体平台的内容,而全媒体打破了这样的界限,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整合为一个有机体[3],通过传统媒体可以访问新媒体,也可以通过新媒体访问传统媒体。

在全媒体环境下,传统演播室接入全媒体平台、进行全媒体互动,应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应当对传统媒体演播室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不仅仅是对设备、条件及视觉效果的优化,也包括对氛围的优化,以给受众一种开放、亲民的感觉;二是要在传统演播室中实现全媒体多屏互通,如电视屏幕、计算机屏幕、手机屏幕,都可以应用于节目中,由多屏幕实现整体节目的播出,有利于更多受众参与、互动。

2.2 演播室全媒体互动要求和技术特点

实现演播室全媒体互动的要求主要有以下 几点。

一是演播室的基本功能。能够正常进行节目制作、现场导播,是实现节目互动的基础,是决定节目品质的关键。

二是演播室全媒体的传播途径。全媒体的受众应用端口众多,如电视、计算机、手机以及计算机和手机上的各种网站、软件等。演播室应以三网融合为基础,借助互联网实现对各种应用端口的全覆盖、全互动。

三是受众的互动表达形式。除了邀请观众作为现场嘉宾的传统做法,在全媒体下,还可以允许受众通过各种信息化途径参与互动,如开通专门的留言专区,与受众进行实时连线,在评论区与受众进行实时讨论[4],并以字幕、画面等方式,将有意义、有价值的受众信息直接投放到节目播出的主屏上,让受众看到自己的参与;还要响应受众的互动要求,互动不仅要展现受众的看法、意见,还可以根据受众的意见,灵活调整节目的编排、走向。

四是演播室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在是实现演播室全媒体互动的关键,确保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设备与演播室的直连,强调互动连通的实时性、动态性。

3 传统演播室中全媒体互动功能的应用

3.1 全面引入各种媒体技术

传统演播室的全媒体化发展,尤其是全媒体化互动,首先应全面引入各种媒体技术,打造媒体平台的有机聚合体。其中,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是极其突出的,它是整个传统演播室全媒体互动的基础,一方面,可以丰富、扩展媒体信息的传播途径,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演播室实现节目信息、互动信息的动态采集和发布。在全媒体语境下,演播室的信号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仅仅来自广播电视台,同时还汇集了各种网络信号,具有多平台发布的特点[5]。不仅传统的广播电视台可以接收来自演播室的信号,网络电视台、移动网络及手机终端也可以接收到信号,进而实现视频的多平台发布。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形式,它不是单一的、不变的模式,可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行自我更新,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新型交流形式。新、旧两种媒体形式的结合,才能进一步促进互动式直播演播室的构建和发展。

3.2 实实在在地展现全媒体互动过程

传统演播室对全媒体互动功能的应用,应当围绕用户中心思维,实实在在地展现全媒体互动过程。如果要将“互动”作为节目的一个卖点,那么这一点极为关键。实际上,传统演播室的全媒体化发展,即与新媒体的融合,技术上的难度其实并不高,当前的三网融合已经基本实现,并且各电视媒体也打造了各自的融媒体中心,健全了各自的融媒体体系。但最重要的问题是,演播室如何基于各种端口、信息通道及设备,来展现与受众的互动,即如何真正与受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发挥出全媒体在技术、设备上的优势。其实,在这方面,很多电视台已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且也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例如,在新闻节目的演播室现场,针对某一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主持人的评价不一定能代表所有大众的意见。为此,便可以通过全媒体技术,将来自计算机、手机等各种端口和应用的用户评论快速筛选出来,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快速过滤那些无价值、无意义的用户评论,并将有建设性的用户评论直接投放到演播室的互动屏幕上,再由主持人对部分评论作出陈述。除了这种文字性的互动之外,演播室还可以直接与受众进行视频连线互动,将演播室的舞台交给受众,让受众通过手机或是其他相关设备,直接“亲临现场”,参与节目所设计的各种活动。这样一来,不论是直接参与节目的受众,还是观看节目的受众,都可以获得更大的乐趣。节目的播出效果必然会更加理想,节目会更受受众的喜爱和认可。

3.3 丰富演播室互动场景

为了方便互动,同时改进节目的视觉效果,演播室还应当根据全媒体的表现特点,丰富演播室互动场景。可以对整体布局进行规划,将先进的灯光、布景技术融入其中,呈现出整体的视觉艺术,满足多种主持形式以及节目录制和直播的需求,从而构建具有多种新闻背景的多功能直播室。演播室内要对空间和视点等进行深入的挖掘,需要能随时根据节目需求进行背景的置换,配合不同的节目风格,呈现出移步换景的效果。可以在主持人主播区设置大屏幕的多媒体播报屏,在主持人左侧互动点评区、资讯播报区设置不同尺寸和不同功能的多媒体屏幕。同时做好舞美灯光,舞美灯光要与大屏幕相关联,体现出时尚、大方、新颖的整体设计感,满足观众视觉感官上的需求。另外,还要配备三维图文在线包装系统和虚拟现实图文包装等系统。其中,三维图文在线包装系统负责完成节目播出过程中的前景图文动画效果的制作和播出,提高节目播放的安全性;虚拟现实图文包装系统则进行三维建模,呈现出3D场景进行渲染,从而使演播室的场景更具丰富性和灵活性,为观众呈现出逼真的视觉效果。通过三维渲染引擎的实时渲染播出功能,还可以实现三维字幕角标叠加、游动字幕播出、全屏动画特效、外来视频多视窗播出等众多重要功能,能有效地丰富节目的播出形式[6]。

3.4 加强对演播室外部资讯的管理

虽然在全媒体语境下,演播室需要与受众进行密切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不能干预正常的节目制作和播出。为此,应当加强对演播室外部资讯的管理。例如,需要设置外部资讯管理系统,此系统可由实时短信微博资讯接入管理系统和外部实时资讯发布管理系统组成。资讯接入管理系统负责对节目播出过程中所需的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和审核,资讯发布管理系统则对所采集的资讯进行筛选、编辑,确认无误后进行播出。外部资讯管理系统需要与外网进行连接,因此,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受到攻击或病毒的侵入,需要做好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文件的后缀名进行检测和筛选,查看是否符合传输要求[7]。通过对各种信息安全技术、设备的应用,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防止系统遭到入侵和破坏。

4 结语

在如今的信息化、全媒体时代下,传统演播室应加强转型探索,要通过对全媒体互动功能的应用,搭建起受众直接参与演播室节目制作、播出的桥梁,突出和增强受众的主体性,满足受众的主观需求。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节目效果,得到受众的认可与支持,从而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演播室传统媒体受众
县级电视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52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虚拟演播室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3:54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虚拟演播室系统在大同广播电视台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