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把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到关乎政权、道路,关乎旗帜、命运的高度。对于基层领导干部而言,其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水平,决定了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安全,也决定了社会基层的稳定程度。目前基层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与当前意识形态建设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表现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把握不够,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多,难以应对当前复杂的意识形态工作局面。因此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对于在复杂局面下全面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斗争本领、有效应对基层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基层领导干部已经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由于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限制,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方向、总体要求及主要抓手等方面的认识仍然存在与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一面。
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尚不到位。“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对基层领导干部而言,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做好上级安排的各种工作,工作越多,应付就越多,实际效果就越差。意识形态工作只是众多工作之一,只要平时上级不检查、不出问题,都可以先缓一缓、放一放,因此在思想上放松、认识上不足、行动上不够。同时意识形态内涵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如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基本内容、基本特征等,都是比较难以掌握的理论知识,这对基层领导干部而言,容易产生不愿学、不想学的畏难和抵触情绪。
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仍有欠缺。由于对意识形态基本理论的欠缺,反映在实践层面上,就是基层领导干部对具体分管的事可以做到事无巨细,对分管的人做到不出紕漏,但是对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如何体现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性、实效性,则心有余而力不足,总是感到无从下手。
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还需提升。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隐蔽性,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各种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传播和渗透,都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危害。加上当前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以及基层领导干部对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认识与斗争、网络意识形态的防范与监管、三种地带的分析与识别等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都对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基层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斗争的辨别力不足、防范意识不够、处理问题方法不多,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经验不足,应对不够,既难以发现在工作领域中存在的意识形态潜在问题,也难以应对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使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自己分管领域内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影响了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基层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看,实际上是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能力、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能力、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监管能力、对意识形态存在风险的防范能力等方面。因此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是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基层领导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需要加强培养“四力”
能力是一个心理学概念,黄希庭在《心理学导论》中把能力解释为:“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实际上能力除了心理学特征之外,还包含了身体的潜力、思想的潜力等。因此能力主要是指能够完成或者胜任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身体条件、思想条件和心理条件的总和。
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主要体现为对意识形态的认识水平、直观反应、方法运用及可管可控,实际上就是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能力、反应能力、解决能力和防范能力。这四种能力既包含了思维的认识力、直观的反应力,也包含了具体工作中的执行力和控制力。这四种能力决定了基层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认识力。认识力实际上是认识能力。具体到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对意识形态内涵、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对意识形态工作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等。一是对意识形态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式,具体表现为文学艺术、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如果仅仅从概念去理解和做意识形态工作的话,是无从下手的。需要把概念做具体化的理解,首先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人的思想领域;其次意识形态所反映的是人的现实思想,而人的现实思想又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有关系,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所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二是对意识形态工作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对意识形态基本概念特征的理解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一致的,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反映的是党和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就是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使之与社会主义的道路、原则和共同目标相一致,并且反对各种非社会主义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意识形态工作就是管人的思想、管思想的出口,也就是管理意识形态阵地,人在哪里、思想在哪里,意识形态工作就管到哪里。三是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极端重要的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一个极其重要的高度。之所以如此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西化、分化的图谋一直没有放弃,另一方面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同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弱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极端重要的高度,以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
鉴别力。鉴别力是指对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认和识别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阵地划分为红色地带、灰色地带和黑色地带,其中红色地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主战场,灰色地带和黑色地带是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对基层领导干部而言,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同时要教育引导和批判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有较高的识别能力。一方面是对本部门工作人员思想言论的识别。一些基层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思想上有偏差,发表一些与社会主义不相符合的言论,对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或革命领袖进行调侃或者抹黑。对此,基层领导干部要擦亮眼睛,注重分析和识别,客观定性究竟是属于灰色地带还是黑色地带。性质不同,开展斗争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是关于网络信息的分析与识别。当前网络是一个去中心化、去主体化的开放空间,任何人都有表达言论的自由和从事网络活动的权利,但一些所谓的“意见人士”利用直播、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打着“客观公正”的幌子从事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一些利用网络评论功能大肆对党和政府的政策路线进行批评,还有一些社会思潮以反思社会的名义发表不当言论和见解,实际上都是以西方的价值观为导向来批评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矛盾问题,实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的渗透,既不客观,也不实际,但是却有很强的迷惑性。如普世价值论、宪政民主论、三权分立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这些都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具有高度的识别能力,能够识别这些言论或思潮的实质、目的、影响及危害,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反应力。反应力是对发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时及时做出的回应以及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对新闻舆论所做出的及时回应。新闻和舆论相伴而生,新闻是舆论的前提,舆论是新闻的影响与后果。新闻不仅要做到及时、客观,而且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如果价值导向出了问题,反映到舆论领域,就会使舆情迅速发酵,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这些舆论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管控,不仅会影响和干预到党政部门的正常工作,而且可能会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对本部门、本领域意识形态问题的及时处理和回应。社会基层处于意识形态第一线,由于利益矛盾或者管控不力等问题,都会引起意识形態领域内的斗争。如造谣或虚假信息、肆意夸大党和政府的工作纰漏或不足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回应或者处置失当,就会影响党政机关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从而陷入“塔西佗陷阱”。这些都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领域所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做出及时回应,一方面不避矛盾不护短,实事求是、客观处理;另一方面要注重价值导向,及时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尽量使矛盾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控制力。控制力是指对本部门、本领域所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在及时快速做出反应的基础上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能够有效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的能力。当前由于新媒体、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严峻性,在从事具体工作中,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发生意识形态问题。如文字材料表述不够严密、信息发布滞后、被别有用心的不良分子所利用和攻击等,都有可能演变成为严重的意识形态事件。从事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对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如何有效控制,使之消除在萌芽状态或者把负面影响消除到最低,这实际上是对基层领导干部的重要考验。一是对可预测的意识形态问题的有效控制。这种问题会表现在对一些公开性问题的处理上,在本部门、本领域内出现的可能会发生的意识形态问题。这就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加强本部门、本领域的管理和监督,管住思想、守好阵地,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把潜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对已经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有可能在本部门、本领域内出现,也有可能是在处理公开性问题上面所导致的不到位或者失误时发生,这就需要基层领导干部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澄清问题的目的,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如果确实有问题,需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党规党纪、部门规章为制度根据,给予通报或处分,或者端正态度,接受社会批评,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如果是被利用或者是以谣传谣,就需要认真查实,进行通报声明,坚持用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上述四种能力从认识、鉴别到及时反应,最后到具体实践,构成了一个系统整体。其中认识力是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明确了为什么做、做什么的问题。鉴别力和反应力是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能力,体现了基层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理性思维力,明确了做哪些、怎样做的问题。控制力是基层领导干部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本部门、本领域不出问题,出了问题也能及时补救。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
三、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基层领导干部面对形势复杂的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全面提升个人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这就需要基层领导干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性、复杂性的认识能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系统性、规律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水平。同时把能力化为实践方法手段,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有效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加强理论学习。对基层领导干部而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重视理论学习。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体现在意识形态理论上,既包含了意识形态一般理论,又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建构理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现实性特征,更加深入理解西方对中国社会主义西化、分化的图谋,更加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二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领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包括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性质、基本任务、基本内容等,对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进一步把握方向、把握原则、把握要求。因此上级主管或分管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专题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理论教育和培训,使之能够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抓手及着力点等。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要为现实服务,思想要为实践服务。一是基层领导干部要多关注实际问题,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重点舆情、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等,要结合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思考,不断提高自身辨别力和分析力。二是基层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对分管部门和工作相关领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注重对其思想动态、行为态度及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研判,保证人的思想不出问题,保证人的工作不出失误。
总之,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基层领导干部需要在提高认识能力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能力上下功夫,才能尽职尽责,切实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意识形态相关工作。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刘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