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
王进喜,1923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旧社会的苦难生活练就了他刚强、坚毅的性格。1949年9月,玉门解放。26岁的王进喜,从旧社会受尽苦难的奴隶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1950年初玉门油矿招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他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高度的责任感促使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文化、钻研技术。从1950年起,他先后担任过石油工人、副司钻、副队长,1956年任贝乌5队队长,同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为石油部新疆现场会献礼,王进喜带领贝乌5队喊出“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口号,创出平均7天一口井,月进尺5009.7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
1959年9月,王进喜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休息期间,看到没油烧背着“煤气包”满街跑的公共汽车,才知道国家是如此需要石油,这位坚强的西北汉子蹲在街头哭了起来,他感到莫大的耻辱。“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怀着为国分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主动请缨,要求到东北参加石油大会战。
王进喜带领一二〇五钻井队于3月25日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这场会战是在极其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生产上,器材不齐全,设备不配套。生活上,没住房,没床铺。王进喜曾说过:“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环境,他带领全队工人“人拉肩扛”,苦战几天几夜,将长38米、22吨重的钻塔竖立在茫茫荒原上。没有打井用的水,他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王进喜喊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豪迈口号,带领工友们日夜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就啃几口冻窝头,困了就躺在钻杆上睡一觉,没人嚷過一句累。在石油大会战的日子里,人们见他无日无夜工作,不怕难不怕累不怕苦,困难压不倒,重活累不垮,用自己的身体制伏井喷事故,便赞誉他是“铁人”。4月19日萨55井胜利完钻,首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到1960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一举摘掉了我国的贫油帽子。
王进喜不仅吃苦耐劳,更是科学求实的典范。深感没文化开展工作的困难,就抓紧一切机会学文化,他说:“我认识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在科技领域,他刻苦钻研,带领工人们从实际需要出发搞技术革新,被大庆油田党委授予“工人工程师”的称号。王进喜对待工作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同工友们在钻井生产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制度,作为油田规章制度,并在全国工业系统推广。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称赞王进喜是我国的“工业带头人”。
在长达30多年的艰苦工作中,王进喜得了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但他长期置疾病于不顾,坚持工作。1970年11月15日,终因积劳成疾,患胃癌医治无效,不幸病逝,年仅47岁。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他在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即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艰苦创业、存真求实的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一代代石油工人迎难而上、不甘落后,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王进喜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永远是我们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