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研究方法及预测参照实用理想模型

2021-04-09 00:48:08李永才魏子鑫孙凤舟任良良张贺然司淑云杨亚娟骆雪飞
地质与勘探 2021年2期
关键词:外带前缘矿床

李 惠,禹 斌,魏 江,李永才,王 俊,魏子鑫,孙凤舟,王 旭,任良良,张贺然,彭 伟,李 上,司淑云,杨亚娟,骆雪飞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保定 071051)

0 引言

勘查区是指正在开展找矿评价的工作区,包括矿权主矿山及外围的普查、详查、勘探找矿区,将尚未发现矿床的地区(新区)称为勘查(新)区(普查或详查区)(叶天竺等,2014),不同勘查区构造叠加晕的研究预测方法不同。

近年来,很多矿权主要求在所属的勘查(新)区进行找矿预测,由于尚未发现矿床,无已知矿床建模,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一般只发现化探异常或各种构造蚀变带或矿化体露头(或探槽揭露),或地表矿化体只用少量钻孔或平硐进行了深部控制。为进一步进行深部探矿,矿权主急需了解地表未见矿化的构造蚀变带深部是否有盲矿,矿化体露头向深部有无延伸,地表矿体经深部钻孔控制若不见矿,钻孔深部是否还有盲矿等问题。

日前,国内外在勘查(新)区应用化探方法找矿预测中,主要采用1/2000~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部分(新)区采用了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发现和评价异常,缩小找矿范围,为深部探矿提供依据。近年来作者根据热液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构造是成矿热液活动的导矿、容矿空间,当构造带中有热液活动形成矿体时,必然形成比矿体大的成矿-伴生元素晕,通过对构造带内采样、多元素分析,强化异常,加大预测深度,可发现构造带内成矿成晕叠加的直接信息,指导深部探矿。构造叠加晕法抓住了勘查(新)区找矿的关键,相比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更直接、快速、有效。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按照从已知到未知原则,研究建立本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型(包括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从而实现对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预测。根据作者在90多个矿山研究建立的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并已证明该模型在矿山深部预测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热液金及有色金属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前缘晕、近矿晕及尾晕的特征指示元素)共性和叠加晕的共性特点及预测盲矿的共性标志(李惠等,2013,2015,2020),建立了热液金及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理想模型(李惠等,2020),为不能建模的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研究、异常评价、预测和建模提供了重要依据。按照从已知到未知原则,参照“实用理想模型”,结合勘查(新)区特点建立了勘查(新)区深部预测采用构造叠加晕寻找热液型矿床的“参照实用理想模型”。当在某勘查(新)区采用构造叠加晕研究预测时,再结合该区主要寻找矿种,选择参考指示元素,可转换为某勘查(新)区深部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具体“参照实用模型”。据此,对本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异常进行评价和深部含矿性预测,可解决矿权主上述问题,缩小找矿范围,为深部探矿提供依据。

1 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研究-建模-预测的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

热液金及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研究成果及“实用理想模型”中所总结的热液矿床构造叠加晕特征、深部盲矿预测理论、方法及标志的共性,也是勘查(新)区将要发现的热液型矿床的共性和建模的依据。

1.1 热液金及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研究成果及“实用理想模型”

(1)构造叠加晕在矿山深部及外围预测已取得了显著效果

近30年来,作者团队先后应90多个矿山邀请,120多次立项应用构造叠加晕研究预测,建立了90多个(金、银、铜、铅、锌、锑等)典型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型,90%以上矿山都取证得了显著找矿效果,19个矿山以此验证预测靶位,累计找到金已突破300吨,达312吨,铜18万吨。2010年全国危机矿山项目要求跟踪14个矿山验证预测靶位见矿情况,结果表明,预测准确性达80%以上。研究预测成果已发表五部专著及近百篇论文(李惠等,1998,2011,2013,2014,2015),2008年获中国地质学会十大科技成果“危机矿山深部预测盲矿的新突破-构造叠加晕找矿法”,先后获省、全国性学会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4项。实践证明,构造叠加晕在矿山深部及外围预测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新方法。

(2)构造叠加晕法在矿区深部预测的高准确性及显著效果,证明了构造叠加晕研究-预测的核心理论、特征指示元素及预测盲矿的标志的正确性,据其共性建立的热液金及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理想模型”,不仅适用于矿区,也是勘查(新)区采用构造叠加晕研究-预测-建立“参照实用理想模型”重要参考依据。

1.2 构造叠加晕法在勘查(新)区寻找热液矿床的三个核心理论

在研究建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及预测过程中,始终有三个核心理论指导,在勘查(新)区寻找热液矿床采用构造叠加晕法研究-预测也必须用三个核心理论指导才能取得好的找矿效果。(1)热液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理论”:即每次成矿形成的每个矿体都有自己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晕比矿体范围大,其中前缘晕指示元素异常,在矿体前缘可达几百米,是预测盲矿的重要依据。热液矿床的前缘晕和尾晕特征指示元素组合有很大共性,如F、I、As、Sb、Hg、B等在热液矿床中都是前缘晕指示元素,而Bi、Mo、Mn、Co、Ni为尾晕,这是勘查(新)区选择参考指示元素和预测盲矿的重要依据;(2)“原生叠加晕理论”:热液矿床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不同期次形成矿体-晕在空间上有同位-部分同位叠加或同一次成矿形成多个相近矿体或串珠状上-下矿体前-尾晕可叠加共存。“原生叠加晕理论”不仅破解了原生晕“反常-或反分带、前-尾晕共存”的难题,而且将“反常或反分带、前-尾晕共存”变成了预测盲矿的重要标志。在勘查(新)区,当地表构造叠加晕出现前-尾晕共存,反映了上部已剥蚀矿体只残留尾晕,有深部盲矿体前缘晕叠加,指示深部有盲矿存在;当地表矿体经打钻深部不见矿时,而钻孔出现前-尾晕叠加共存,反映了深部盲矿的前缘晕叠加,指示钻孔深部还有盲矿存在;当坑道盲脉构造叠加晕出现前-尾晕共存,指示坑道上部、下部都有盲矿存在;(3)“构造叠加晕理论”:热液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只研究构造带内叠加晕足可反映矿体-晕轴向分带和叠加结构及各种成矿信息,只在构造中采集叠加晕样品,不但强化了盲矿信息,加大了预测深度,而且大大减少了样品采集、加工、分析工作量(李惠等,2011,2014,2015,2016)。

1.3 勘查(新)区特征指示元素的选择

“实用理想模型”中热液型矿床矿体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共性特征指示元素组合是(李惠等,2011,2014,2015,2020):

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I、F、Hg、As、Sb、(Li、Sc:W-Sn矿)、B、Ba等;

近矿晕特征指示元素:Au、Ag、Cu、Pb、Zn、Cd、Sb(矿)、W-Sn(矿)等;

尾晕特征指示元素:Bi、Mo、Mn、Co、Ni、V、Ti、W、Sn等。

以上共性特征指示元素组合为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研究-预测选择参考特征指示元素提供了依据,在不同勘查(新)区寻找的矿产不同,选择的参考指示元素也有区别。

1.4 勘查(新)区预测盲矿的构造叠加晕标志

构造叠加晕预测矿床深部有盲矿的六条共性标志,不仅明确了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特征指示元素组合标志,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其浓度(内、中、外带)标志(李惠等,2011,2014,2015,2016)。这六条共性标志中有三条适用于勘查(新)区,指示深部有盲矿标志是:即在成矿元素有中-外带异常的条件下:①前缘晕元素为中-外带异常,尾晕元素无-弱异常;②前、尾晕元素为中-外带异常叠加共存;③前缘晕元素浓度增强趋势准则:当有两个以上标高控制构造蚀变带时,从上到下,前缘晕及近矿晕指示元素强度由中外带→中-内带→增强。

1.5 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研究预测关键技术

(1)构造叠加晕特殊的采样技术,保证取得可靠的样品(李惠等,2011);(2)根据寻找矿种选择好特征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参考指示元素;(3)确定各指示元素内、中、外带浓度分带参考标准,特别是前缘晕、尾晕元素分带标准。因为各种构造叠加晕图是以各指示元素内、中、外三个浓度带作图展示的,若对前缘晕、尾晕元素确定的分带标准不合适,在构造叠加晕图上会出现都是内带或外带异常,难以识别出前缘晕和尾晕元素;(4)确定构造叠加晕预测盲矿的标志:即近矿晕、前缘晕、尾晕组合及内、中、外带标志确定。“实用理想模型”总结了90多个矿床构造叠加晕预测盲矿的共性标志。如找金,在有成矿元素Au出现中、外带异常条件下,Hg、As、Sb等元素前缘晕出现中-外带异常,尾晕元素无或少量外带异常,指示深部有金盲矿。

2 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研究-预测的流程-方法-内容

2.1 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研究-技术流程

本文建立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研究的技术流程见图1。

图1 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研究技术流程Fig.1 Technical flowchart of structural superimposed halo research in exploration (new) area

2.2 收集勘查(新)区所处区域地质和已有地质-地球化学资料

首先分析成矿可能性:如有区域化探异常一定要仔细研究,据化探异常元素组合、强度及异常规模可确定寻找的矿种及矿床类型。根据热液矿床前-尾晕共性特征元素的分布,初步评价哪些异常深部可能有隐伏盲矿。注意研究异常水平分带,与斑岩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对比,识别是否有形成斑岩矿床可能。

2.3 样品采集,加工分析

(1)地球化学背景研究:对该区地层、岩浆岩等有代表性岩石类型,采集未受蚀变影响新鲜岩石样品,多元素分析,以其几何平均值作为本区各元素背景值,作为各元素外、中、内带浓度分带依据,也可为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信息,为岩浆岩与成矿的亲缘关系提供依据。

(2)不同构造蚀变带或矿化体叠加晕采样:系统对勘查(新)区地表-坑道-钻孔内所有构造蚀变带沿构造带采集样品。根据热液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叠加成矿成晕特点,在详细观察构造-蚀变-矿化特征基础上,在构造带中寻找有成矿热液蚀变叠加样品。点距一般5~10 m,出露不好部位可考虑按20~30 m距离挖点槽。当构造带宽度大于2 m时,垂直构造带每2~5 m采一个样品,样品重300~500 g,做好记录。

(3)送化验室加工、分析,不同指示元素采用不同方法定量分析。

2.4 不同构造带构造叠加晕研究

(1)根据区内各参考指示元素背景及其含量区间,确定其内、中、外带浓度分带的参考标准。由于各指示元素含量区间尚未显露,其浓度分带也是预测盲矿前、尾晕元素内、中、外带的参考标准。

(2)绘制各构造蚀变带构造叠加晕单一元素和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元素组合的平面图,若有二个标高工程控制作垂直纵投影图、剖面图或表图。

(3)圈定构造叠加晕综合异常,据主成矿元素、近矿晕、前缘晕及尾晕参照指示元素内-中-外带异常组合、强度划分构造叠加晕综合异常单元,对异常编号。

3 勘查(新)区寻找热液型矿床构造叠加晕预测的“参照实用理想模型”

由于勘查(新)区无已知矿床建模,其前缘、近矿及尾晕参考指示元素及预测盲矿的参考标志,都是根据热液金及有色金属矿床构造叠加晕共性建立的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理想模型”确定的,故建立的勘查(新)区深部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称为“参照实用理想模型”(图2、3)。

3.1 勘查(新)区寻找热液型矿床构造叠加晕预测的“参照实用理想模型”立体图内容

(1)展示了构造-矿体-叠加晕在平面图、剖面图及垂直纵投影图上的三维形态(李惠等,2020);(2)平面图可视为地表构造带向深部预测,也可视为坑道或钻孔发现的盲构造蚀变带,当其上、下300 m内无工程控制,则向上、向下预测;(3)展示了不同条件(构造带地表有矿、地表无矿,地表-钻孔都有矿、地表有矿-钻孔无矿等),即:A、B、C、D、E、F、G、H、I九种情况下预测深部可能有盲矿的构造叠加晕具体参照标志,即前缘晕、近矿晕及尾晕组合及内、中、外带具体浓度标志;(4)“参照实用理想模型”立体图下方附有勘查(新)区共性参考特征指示元素组合及其外、中、内带浓度表。其中前缘晕指示元素:I、F、Hg、As、Sb、(Li、Sc:W-Sn矿)、B、Ba;近矿指示元素:Au、Ag、Cu、Pb、Zn、Cd 、Sb(矿)、W-Sn(矿);尾晕指示元素:Bi、Mo、Mn、Co、Ni、V、Ti、W、Sn。

3.2 勘查(新)区寻找热液型矿床构造叠加晕预测的“参照实用理想模型”中9种不同情况下构造叠加晕的具体参照预测盲矿标志

勘查(新)区地表的“高、大、全”异常指示深部有矿概率虽大,但不一定都有矿。地表的“弱”异常深部也可能有大矿,地表矿体露头向深部不一定有延伸,地表无矿体的构造带其深部可能有盲矿。根据作者对90多个矿床构造叠加晕预测盲矿的特征指示元素组合及其内、中、外带浓度的共性预测标志,确定以下3种不同情况深部可能有矿的参照评价预测标志:(1)地表无矿化(A、B、C)构造叠加晕预测盲矿参照标志(图2);(2)地表构造内有矿体需预测延伸大小的(D、E、F)构造叠加晕参照预测标志(图2);(3)据地表-钻孔变化预测钻孔深部盲矿(G、H、I)构造叠加晕参照预测标志(图3)。

图2 勘查(新)区寻找热液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参照实用理想模型立体图Fig.2 3D view of the reference practical ideal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deep blind ore bodies of hydrothermal deposits in exploration (new)areas

图3 勘查(新)区(有钻孔)寻找热液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参照实用理想模型”立体图Fig.3 3D view of the reference practical ideal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deep blind ore bodies of hydrothermal deposits in exploration (new)areas with boreholes

(1)地表或坑道构造中无矿化的A、B、C三类构造叠加晕参照预测标志:如果是对地表含矿构造带预测,A、B、C则是预测深部有盲矿的构造叠加晕参照标志;如果是坑道发现盲脉,且上、下300 m内无工程控制,A、B、C则是向上、向下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参照标志。预测有盲矿准则是:在有近矿晕中-外带条件下,前缘晕强-尾晕弱、前-尾晕共存。

A标志:在成矿及近矿晕元素有中-外带条件下,前-尾晕中-外带共存。如找金:近矿晕参考特征指示元素(Au、Ag、Cu、Pb、Zn,下同)有中-外带条件下,前缘晕参考特征指示元素(Hg、As、Sb、B、Ba)有中-外带异常。尾晕参考指示元素(Bi、Mo、Mn、Co、Ni、V、Ti、W 、Sn)有中-外带异常,若为地表构造带,则指示深部可能有盲矿,上部矿体已剥蚀;若为坑道盲脉-构造带,则指示构造带上、下都可能有盲矿(图2A)。

B标志:在近矿晕元素有中-外带条件下,前缘晕中-外带异常,尾晕无或少量外带,指示地表构造带或盲脉下方可能有盲矿存在。

C标志:在近矿晕元素有中-外带条件下,尾晕中-外带异常,前缘晕无-少量外带,若为盲脉-构造带,指示构造带上方可能有盲矿;若为地表构造带,则指示上部矿体已剥蚀,深部无矿。

(2)地表或坑道有矿体,三类构造叠加晕预测参照标志:

D标志:在近矿晕有内带条件下,前-尾晕中-内带共存。若为地表构造带,则指示向深部可能有延伸,上部矿体已剥蚀。若为坑道盲矿脉矿体,指示构造带向上、向下都可能延伸较大。

E标志:在近矿晕有内带条件下,前缘晕中-内带异常,尾晕无或少量外带,指示构造带脉矿体向下延伸很大。

F标志:在近矿晕有内带条件下,尾晕中-内带异常,前缘晕无或少量外带,若为地表构造带,则指示矿体上部已剥蚀,深部矿延伸很小;若为坑道盲矿脉,指示矿体向上方可能有较大延伸。

(3)据地表-钻孔变化预测钻孔深部盲矿G、H、I三类构造叠加晕评价预测标志(图3):地表→钻孔,钻孔在有近矿晕中-外带异常条件下,前缘晕有增强趋势,指示钻孔深部存在盲矿。

G标志:地表构造无矿,钻孔未见矿,预测钻孔深部有盲矿标志。地表有前缘晕中带和近矿晕中带,无尾晕,指示深部可能有矿,但钻孔探矿未见矿,地表→钻孔:前缘晕中带→钻孔升为中-内带异常增强趋势,近矿晕中带异常→中-内带异常增强,是趋近矿体的标志,指示深部有盲矿,可提出预测靶位。

H标志:地表有矿,钻孔不见矿,地表→钻孔:前缘晕增强趋势,指示钻孔深部有盲矿标志。

地表前缘晕中-外带,近矿晕内带异常,尾晕中-内带异常,前缘晕中-外带与尾晕中-内带共存,指示深部可能有矿,但钻孔未见矿。地表→钻孔:前缘晕中-外→中-内带增强,指示有深部盲矿的前缘晕叠加,指示钻孔深部有盲矿存在,可提出预测靶位。

I标志:地表有矿,钻孔见矿。地表→钻孔:近矿晕为内带,前缘晕中-内带异常→内带异常增强,反映深部有另一次成矿的前缘晕叠加,指示矿体延伸还很大(李惠等,2004,2008;马久菊等,2014,2015;李永才等,2015)。

4 某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预测的“参照实用模型”的建立及实例

在某勘查(新)区采用构造叠加晕研究预测,须根据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预测盲矿的“参照实用理想模型”,建立某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预测的“参照实用模型”,作为该区构造叠加晕预测盲矿的依据。

4.1 建立某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预测的“参照实用模型”

以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预测的“参照实用理想模型”(图3)为基础,只需将模型下表具体化,即换成某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特征指示元素组合及其外、中、内浓度分带标准,即形成了某勘查(新)区“参照实用模型”(图4)。

图4 内蒙古某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预测的“参照实用模型”立体图Fig.4 3D view of the reference practical ideal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deep blind ore bodies using structural superposed haloes in an exploration (new) area of Inner Mongolia

方法如下:①根据本勘查(新)区寻找矿种确定本勘查区具体前缘、近矿及尾晕参考指示元素;②采集勘查区背景样品及沿各构造蚀变带采集构造叠加晕样品,分析参考指示元素;③根据背景和各参考元素含量区间确定元素外、中、内带浓度分带标准制表,将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预测的“参照实用理想模型”下方表格换成某勘查(新)区前缘、近矿及尾晕参考指示元素及分带标准,即成为某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预测的“参照实用模型”。据此,可对某勘查(新)区构造评价预测。

4.2 实例

作者团队李永才、王俊等2018年对内蒙古某勘查(新)区采用构造叠加晕法进行了研究预测。该勘查区主要找金银矿,地表有十多条含金构造蚀变带(长200~300 m),有的构造带地表无矿,有的构造带地表有矿-钻孔未见矿,有的构造地表有矿、钻孔也见矿。为预测地表和钻孔深部是否有盲矿,根据“参照实用理想模型”(图2~3)建立了本勘查区地表构造叠加晕预测的“参照实用模型”(图4),即:将其下方特征指示元素表换成了该区参考特征指元素浓度分带表,其方法是参照本区找金银矿床的元素组合共性特征指示元素,确定了本区参考特征指示元素:前缘晕为Hg、As、Sb、F、B、Ba,近矿晕为Au、Ag、Cu、Pb、Zn,尾晕为Bi、Mo、Mn、Co,根据本区各元素背晕及构造叠加晕含量范围确定了各元素内、中、外带异常标准列表。

据各元素内、中、外带标准绘制本区各构造带的前缘、近矿、尾晕参考特征指示元素的综合构造带构造叠加晕平面图。根据异常分布、元素组合在构造带内圈定了构造叠加晕综合异常,用本区“参照实用模型”(图4)对各异常进行了评价和预测,提出了有利成矿部位,缩小了找矿范围,为进一步勘查提供了依据。

5 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预测是一种直接、快速、有效的新方法

(1)热液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构造中有矿就会有成矿及伴生元素晕。构造叠加晕研究预测抓住了成矿的本质(内因-晕),在勘查(新)区也是一种直接、快速、有效的新方法。

(2)对构造叠加晕评价,按照就矿找矿、从已知到未知的找矿准则,研究建立本矿床己知矿体构造叠加晕模型,用本矿床模型对矿床深部预测准确性高,效果好。勘查(新)区虽无已知矿建模,但根椐热液金及有色金属矿床构造叠加晕共性“实用理想模型”建立的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预测的“参照实用理想模型”,应用于某勘查(新)区时,再结合该勘查(新)区寻找矿产和取得的构造叠加晕资料建立该区的“参照实用模型”。据该区的“参照实用模型”对该区进行评价预测,其预测的准确性虽低于用本矿床模型对本矿床深部预测准确性,但仍可有效识别出构造蚀变带是否有成矿热液活动,筛选出深部可能有盲矿的构造蚀变带,提出深部可能有盲矿的有利成矿部位,进而缩小找矿范围,指导进一步深部探矿。

(3)由于勘查(新)区各指示元素含量区间尚未显露,其浓度分带也是参考标准,预测盲矿的前、尾晕元素的内、中、外带标准也是参考标准,所预测的有利成矿部位也不能肯定有矿,建议根据有利成矿部最好→较好→差排序,对最好的有利成矿部位先验证,视见矿情况认识评价有利成矿部位是否有盲矿。

例如找金矿,几乎所有金矿的前缘晕指示元素都有As,即其含量在矿体前缘比尾晕相对高,但不同矿床前缘、尾晕含量相差悬殊。如甲金矿床矿体As在前缘最高为120×10-6(单位下同)、尾晕为50;乙金矿床矿体As在前缘最高只有50、尾晕为20;无已知矿建模的某勘查(新)区,Au为出现0.05异常,若As最高出现50异常,由于矿体头、尾As含量区间并未显露,按乙矿标准为矿前缘(深部有盲矿),按甲矿标准为尾晕(无盲矿)。虽难以确定其深部是否有盲矿,但有As异常部位反映了有热液活动信息,深部可能有矿,无As异常则无矿。据此对区内异常评价-排序,建议用钻孔验证As的50异常。若见矿则证明其是盲矿前缘晕即与乙矿相近,则可确定区内其余As达50异常深部有盲矿的概率很大,建议全面验证;若不见矿则与甲矿相近,其余As达50异常深部都无矿,停止验证。

(4)当区内构造蚀变带有地表→钻孔(或坑道)两个以上标高控制时,即G、H、I标志(图3):即从上→下前缘晕指示元素含量若有增长趋势,则可较准确预测深部盲矿存在,可将预测的有利成矿部位升为预测准确高的预测靶位。

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预测的研究预测理论与方法及“参照实用理想模型”,对勘查(新)区寻找热液金及有色金属矿产采用构造叠加晕方法研究预测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在矿区外围地表或坑道发现盲脉可据“参照实用理想模型”研究建模预测,在老矿山上部坑道已充填无法采样、只在矿床深部1~2个中段或钻孔采到构造叠加晕样品,难以建模时也可参照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预测的“参照实用理想模型”来研究建模预测,都可取得好的预测找矿效果。

猜你喜欢
外带前缘矿床
宁波地区美沙酮口服液外带服务的评估与思考*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矿产勘查(2021年3期)2021-07-20 08:02:00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
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19 18:25:11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招远金翅岭金矿构造叠加晕深部探矿成果验证分析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1
南方文学(2016年4期)2016-06-12 19:54:37
西昆仑新发现盐湖型卤水硼锂矿床
新疆地质(2016年4期)2016-02-28 19:18:38
影院“谢绝外带食品”遭质疑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