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2021-04-09 09:53:45张家港市应急管理局陈肖潇
现代职业安全 2021年7期
关键词:监管部门咨询监管

张家港市应急管理局 陈肖潇|文

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经济发展迅速,常年稳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三甲。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行业企业安全发展并没有同步跟上。虽然当地政府监管部门及时发现了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政府购买第三方咨询公司专业服务,对高危行业进行深入专业检查,期望化解行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对中小微企业鼓励委托第三方管理,力求破解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难题。然而,随着服务过程的深入,第三方在指导服务企业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一些咨询公司把服务当业务来做,专家检查指导服务流于形式、效果堪忧:还有一些机构专业人才配备不足,

出现了一些“理论专家”“业余专家”,使专家指导服务效果打了折扣,这让好政策在落地时走了样。不仅如此,一家企业还往往受到多个层级的监管,不同层级监管部门组织的专家,其意见往往不一致,甚而出现专家意见“打架”的现象,让企业在整改时无所适从,不仅影响了整改效果,安全风险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本文就以上问题,从制造企业、第三方咨询公司、监管部门三个层面展开分析,供读者参考。

制造企业层面存在的问题

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领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把手”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素。

领导作用不明显

大多数企业负责人都知道,一旦企业发生事故,除了赔偿,还要停产加处罚,客户资源流失,声誉受损,对企业负面影响极大。是他们不想企业安全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们不懂安全,不相信自己企业的安全风险会失控;还有些负责人只是想解决所谓的关键重点风险,不愿意在细节上投入人力物力。而管理学告诉我们:魔鬼藏于细节。所以,领导作用不明显,是导致安全管理绩效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安全认知有偏差

部分中小微型企业没有借助好外部技术力量来夯实自身的基础管理工作,一味依赖第三方,给一些不良咨询公司钻了空子,给滥竽充数的所谓“专家”提供了土壤。有些监管部门检查企业的时候,仅检查台账资料,这使企业误以为找个第三方服务机构帮其做台账就可以,而不关心服务方如何帮助他们提升安全管理能力,这当然错误地理解了政府购买第三方提供的专家检查指导服务的本意。

安全管理不主动

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人员配置符合法规要求,但安全管理基础仍然很薄弱,良好的管理体系与机制尚未形成。追根溯源是因为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是被动式管理,是碎片化、运动式的管理,未结合自身生产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实施动态主动管控,错误地认为创建标准化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都是政府监管部门强制性要求的规定动作,没有认识到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能力的。

第三方咨询公司存在的问题

咨询公司的存在源于市场需求,部分服务机构偏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以至于服务质量不佳且流于形式,其服务并不能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安全技术问题。

角色定位不清

部分提供咨询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偏离初衷,收费不轻,服务不深。导致监管部门认为企业串通咨询公司逃避监管,企业认为咨询公司伙同监管部门压榨企业,政府和企业都有“抱怨”。笔者认为,主要是咨询公司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在战略规划和业务执行上出现了重大偏差,没有真正起到“服务企业、指导企业”的作用,角色定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重大偏离。

服务动机不纯

近年来,由于政府部门对安全工作力度的加强,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深入,安全技术服务不再需要资质,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看中里面的“商机”,迅速成立公司,开始承接安全咨询服务。这其中,不排除一些公司并没有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也不关心自身是否有能力做好安全咨询服务,这样一来,自然无法为企业提供真正有效的安全技术服务和帮助。

专业能力不强

少数咨询公司在人员选聘时,没有评估应聘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工作任务是否匹配。有些刚入职的新人手上项目可能不止一两项,为了快速挣钱“产生”出很多“速成专家”,这些人没有在安全管理系统研究方面下功夫,技术弱,甚至说外行话,做外行事,企业也因此被误导。

监管部门层面存在的问题

监管绩效的体现是事故发生率的降低,在此前提下,一些推出的监管措施只解决表面上的问题,监管体制也未起到长效机制的作用。

行业管理弱化

各行业协会通过社会服务职能手段服务企业(会员),是非赢利性的组织。但是,个别行业协会主要精力没有放在服务层面上,而是放在收缴会费,组织各类外出活动上,还有些行业协会眼里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工作时盲目搞“创新”,凡事只看是否有“亮点”,导致行业管理的“实绩”弱化,人员无暇、无力钻研和学习安全专业知识。

监管体制不顺

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之间应有明确的界限,毕竟面对的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企业的生产安全不仅需要政府安监部门的共性监管,更需要懂得行业特点的专业性指导。市场经济条件下必不可少的同行自律的行业管理,与计划经济条件下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相混淆,在制度设计上脱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又脱离制度,以致出现有机构无机制、日常工作既离不开行业管理又不承认和支持行业管理的尴尬局面。监管体制的不顺,界限不清,导致安全应急人的“恐惧感”“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整改建议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控,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在企业,只有企业自己具备安全管理能力并落实主体责任,才有能力真正管控安全风险且防范事故。

政府部门的监管重点是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监管人员到企业检查时,首先询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各级从业人员对安全风险的认知,了解其管控安全风险的能力,参与了哪些风险管控的工作,判断各级从业人员是不是具备安全管理的能力;然后再查现场、查记录台账,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履行了安全生产责任。如果他们会做,而且认真做了,风险在可控范围。如果他们不会做,即使记录台账再漂亮,也是虚假的。只有政府监管部门关注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于情于理于法,企业都觉得是自己该做的。

笔者建议,未来,监管部门的关注焦点宜放在企业自身安全管理能力建设上。让企业切实履行自身主体责任,所有企业主有信心致力于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能力;让安全行业的咨询公司认真研究客户真正需求,提供细致务实的服务,以培养企业造血功能为中心,持续改进为目标,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只有监管部门、制造企业和咨询公司都实事求是,共同努力,相互成就,才能做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安

猜你喜欢
监管部门咨询监管
浅谈市场监管部门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中的防控措施
扬州江都区推进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
监管部门严查直企退换货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2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42
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在公安监管部门的应用
警察技术(2013年1期)2013-03-20 14:10:50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
中国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
健康咨询
祝您健康(1987年2期)1987-12-30 09: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