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程 剑 张保华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政治、经济、学习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目前由于师资和学生基础的关系,高职院校的非信息大类的专业开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课程的很少,这就导致了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不了解其他专业行业,其他专业行业的学校也不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与我们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相背离。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校都需要上的公共基础课,在课程中加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模块的内容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另外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行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资源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形式、习惯也都随之改变。立足于国家十四五规划基于智慧教育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数字化升级,并结合课程、学生的特点和现状,立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进行研究探索是必要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几乎是所有高职院校一年级都会开设的必修课程,目前大部分学校基本上是在公共机房利用交互软件进行讲练结合的方式授课,授课内容基本和一级MS Office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一致,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计算机网络基础,word字处理,EXCEL数据处理与分析,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等内容。不管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课程教学内容长久不变,理论内容多。计算机基础部分和计算机网络基础部分,理论知识点多,授课方式大部分是教师纯理论的讲授,教师很难讲出新意,学生也不太愿意听,听了记不住,难理解,更难利用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问题,如选购一台适合自己的计算机。所以理论课的有效率极低。整体的授课内容局限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应用。内容过于陈旧,多年不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增加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没有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没有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工作打好基础。
经济发达的地区,在中小学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来自这些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大部分都很不错,办公软件应用娴熟,有一些学生甚至拥有计算机类等级证书。来自中等发达地区的学生。学校可能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但他们接触过电脑,但是不多,他们的计算机用水平不高。还有一部分来自贫困地区或农村的孩子,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高职学校基本都是多区域招生,生源区域分布很广,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差别巨大。传统授课方式下,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同学,教学进度只能以大部分人为主,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来改变当前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教学方式。
按照常规的授课模式,课程一开始就是很长时间长篇大论的理论讲解,然后才是实践性较强的办公软件的学习,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动手实践,开始的理论讲解只会消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学到后面的办公软件使,理论学习带来的后果是让学生本能畏惧后面的学习,对基础差的同学特别明显。而针对实践性很强的办公软件的教学,主要是讲授结合的方式授课,教师演示讲解示范一遍,学生模仿操作一遍,教学方法单一,也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积极性。并且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在具体的教学中先进的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不能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适应。导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落后,无法为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
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比较简单,主要以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为考核目标,以期末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为主结合平时阶段性考试成绩,考勤来评价学生,大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多做题练习都基本能通过考试。这就导致过程性考核力度不够,形式单一,不能多维度,深入全面的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应该应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考核。
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快速融入相关领域,提升各领域各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可以带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健康发展的层面来看,给学生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知识都是十分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做为全校公共课,在课程中增加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是可行的。由于课时有限,教师不必讲高深的理论,可从身边的案例入手让学生了解其实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在生活中应用。然后结合学生的专业,让学生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融合的典型应用,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驱动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学生心中播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可以为后续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时候打开思路,也可以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提速。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生源差异大,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在教育数据化的时代,各类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如中国大学MOOC,微课等,有条件的学校还能建设自己的数字教学资源,这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打下了基础。课前教师可以通过云课堂发布难度不同的教学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难度的任务,自学相关内容,尝试完成任务,将任务结果通过云平台上传。课中教师根据课前答疑,及学生提交的任务结果,提出相关的问题,并组织学生以小组来讨论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教师演示讲解剩下的遗留问题,并对重难点进行梳理。接着发布巩固练习任务,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反复练习,加深印象。此外,云课堂还支持抢答、一句话问答、头脑风暴等互动,可采用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后在云课堂发布拓展练习,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向纵深延伸学习。这种混合教学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学习,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中一贯的采用讲授或讲练结合的教学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特点而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可以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PBL教学法、翻转课堂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在最枯燥的基础知识部分,可以采用PBL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教师不做课堂理论讲授,可以设置一个情境,布置一个任务,大一新生大部分人还没有电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能力为自己选购一台电脑,提交电脑配置清单,及选购理由。带着任务通过视频,网络资源等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去电脑城实地探究实践,然后在进行分享交流,师生点评评价。这样一个任务完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对学生多维度综合评价可以避免高分低能,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常工程云课堂是一个集课程建设、师生互动、考核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利用该平台对学生的平时学习进行过程性考核。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学生对某一任务学习的时长,获得的积分,及时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上课可以发起签到,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签到,并能定位学生位置,可以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云平台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考核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平时每一部分内容结束后都会通过万维系统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能对学生起到激励和警示作用。期末是利用万维系统进行综合应用考试,检测学生一学期来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性评价,所以最终成绩由云课堂成绩(40%)+阶段性测试(20%)+期末考试(40%)构成。这样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当程度的认可,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平时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取得学习进步。
综上所述,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应根据当下时代的发展,改变观念,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当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从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对学生前沿信息素养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