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娟
(锦州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锦州 121017)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临床多发肝脏疾病,随病情进展,乙型肝炎病毒可不断复制,导致肝细胞持续坏死,而大量肝细胞死亡可引发肝功能衰竭,增加病死率[1-2]。当前,临床尚无特效方法根治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多数患者预后不良,治疗及护理难度较大,尤其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需加强护理管理[3]。护理风险管理是在评估、处理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基础上,尽早提出有效防范措施,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4]。但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仍存在一定争议。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行护理风险管理,重点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6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作为研究组;以同样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6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5]中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肝衰竭诊治指南》[6]中肝功能衰竭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楚,认知正常。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④干预期间脱落病例。研究组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26~75岁,平均(48.62±5.63)岁;慢性乙型肝炎病程2~9年,平均(6.12±0.95)年。对照组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25~76岁,平均(48.71±5.59)岁;慢性乙型肝炎病程2~9年,平均(6.18±0.8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主要行常规护理管理:护士长根据科室及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排班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由值班护理人员根据规章制度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包括提供舒适病房环境、遵医嘱规范治疗等。
1.2.2 研究组 主要行护理风险管理:①成立小组:科室成立专业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为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专业服务。组织小组学习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确保其可熟练掌握并运用,以确保护理管理顺利进行。②护理风险识别:患者入院后,护理小组全面评估其基本情况,查阅既往患者病历及相关文献中出现的风险隐患、意外事件等,归纳常见护理风险及发生原因,包括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患者认知水平低、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够等。查找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数据库,整理文献中有关信息,结合科室具体特点、患者实际情况等,拟定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并要求严格认真落实。③风险防范措施:a.强化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护理方法、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及素质;提升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预防风险事件。b.强化护患沟通: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患交流培训,提升其交流技巧和能力,营造良好护患关系,提升患者依从性、配合度。c.改良健康教育形式:改变既往常规护理管理单纯通过口头介绍方式宣教的方法,重视改良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多媒体宣教(将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疾病相关知识制作成文字、图片、视频等,经多媒体指导患者、家属观看)、思维导图(以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康复为中心点,分支包括用药、饮食、风险事件等)、小组讨论(组织8~10例同病种患者为一个团队,进行集体宣教,指导患者分享经验)等。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常见护理风险事件及防范措施等。d.制定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健全的安全护理流程及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奖惩制度,表现良好者提供相应奖励。④护理风险质量控制: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情况,及时发现不足,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方案;科室质量控制小组不定期检查护理风险管理情况,对各环节风险护理管理效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因护理人员不细心、不负责所致护理风险,给予相应处罚,并就护理风险问题提出有效规避方法,形成良性循环。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导管滑脱、压力性损伤、跌倒等。②管理期间,由科室统一评估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包括健康教育、护患沟通、护理技能、医疗环境、风险控制5项,各项以0~10分表示。得分越高则护理管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本文所得数据。患者性别、护理风险事件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患者年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比较 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56%)低于对照组(12.50%)(P<0.05),且无一例合并2种或以上护理风险事件。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比较 研究组健康教育、护患沟通、护理技能、医疗环境、风险控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长期感染所致。目前认为,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护理风险较大,包括导管滑脱、压力性损伤等,故需在护理管理期间加强护理风险预防和控制[7-9]。既往常规护理管理对护理风险重视度不高,且护理管理形式单一,主要由值班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极易出现具体职责不明、工作强度大、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高等问题,影响护理质量控制效果。而护理风险管理是在全面分析医疗机构护理管理特点、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深入研究护理风险出现的原因,依此查找既往文献研究及临床实践中被证实可有效解除护理风险的措施,制订有效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切实保障患者安全[10]。目前,护理风险管理在多科室患者病情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临床就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及措施仍存在一定争议。
本研究中,成立专业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和掌握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方法、流程等,可为护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小组加强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分析护理风险类型及发生原因,通过查阅相关权威文献,获得科学依据,以便制订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计划,确保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安全、可行。具体护理风险防范管理中,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培训,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及风险防范意识;还强调加强护患沟通,以拉近与患者、家属距离,营造良好护患关系;积极改良健康教育形式,能克服既往常规护理教育形式单一的弊端,可更好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提升其认知水平;制定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护理流程,可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此外,还重视强化护理风险质量控制,及时发现护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纠正和处理,避免再犯。本研究中,研究组管理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表明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更高,凸显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具有一定有效性,可改善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