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劲
(广东省九连山林场/广东九连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广东 河源 517000)
楠木与杉木都属于我国珍贵木材,由于生长缓慢,且适宜平均温度15℃以上生长,对温度要求比较高,而且喜湿润,对土壤要求比一般树种高,喜肥沃、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因此造林抚育要求高,通过森林抚育,有利于提高林地土壤肥力,提高林木生长量,提高生态功能等级。由于楠木与杉木的生活习性比较相似,因此可以将两个树种混交套种,既可以增加造林面积,又便于加强培育、管护和开发利用,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增加林地产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广东省九连山林场是1956年建场的省直国有林场,现设办公室、人事科(党办)、森林培育科、资源科、森林公园科、计划财务科,辖管4个管护站,现在职职工员59名,现有林业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会计师1名,林业工程师22名,助理工程师4名,林场实行规范科学的管理措施,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管理人员承担管理,具有较好的承担项目的设备条件。最新二类清查数据显示,现经营林地有85374.6亩,生态公益林65086.5亩,占总经营面积76.24%;规划商品林20288.1亩,占总经营面积23.76%。根据项目建设的依据和原则,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项目建设林地安排在大埠、水洋洞、田蓆、姜洞4个管护站。作业设计总面积为1.5万亩,其中:综合抚育14178亩,疏伐822亩。利用万分之一地形图,在林场林地内中幼龄林中,按照先近后远、先急后缓、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生长稳定、密度较大的林分作为此次抚育的林地,并落实到小班。
此次设计面积1.5万亩共区划为64个作业小班,其中:综合抚育61小班、面积14178亩,疏伐3个小班、面积822亩。拟安排抚育的作业地块,分小班设置标准地,按小班调查设计表逐项调查填写各项调查内容。标准地面积为1亩,标准地总面积占小班面积的1%以上。各小班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地,在标准地范围内调查幼树的平均树高、胸径、保存密度、郁闭度以及林下植被等。调查时拍取反映小班林相照片。根据实际情况,本次项目安排的作业地块优势树种均以红锥、木荷、火力楠等乡土阔叶树种为主,林龄为4~16年不等的中幼林。
对自然整枝不良的目的树种进行适度修枝,采用平切法劈除目的树种树干2 m以下的病虫枝、枯枝或频临枯死的枝条以及部分过密枝条,扩大林木生长空间,促进中幼林生长。
人工明穴整地应注意树木幼苗之间的距离,按照品字型错位挖穴[1]。预留20 d的风化期,改善土壤的理化情况。
此次楠木与杉木混交林地建设采取行间混交模式,两种树木种植比例为1∶1[2]。
选用不能低于40 cm的杉木裸根苗和高于50 cm的楠木营养袋苗进行混交[3]。
楠木与杉木混交林地苗木栽植,一般在雨后进行,1~3月是最为合适的栽植时间。后续抚育工作。确保楠木与杉木混交林地建设的当年和次年各进行一次抚育工作,主要是进行锄草和施肥工作[4]。
对自然整枝不良的目的树种进行适度修枝,采用平切法劈除目的树种树干2 m以下的病虫枝、枯枝或频临枯死的枝条以及部分过密枝条[5]。
定期对楠木与杉木造林开展巡山踏查,导致林木死亡的原因一是因害虫啃食叶子茎秆而死亡,二是自身发生病变导致死亡,对于虫害必须配置乐果乳剂进行喷洒防治[6],对于病变死苗的进行二次补栽,这样就会防止病虫害蔓延整个造林区。除了病虫害,其地下鼠类破坏也不容忽视,可利用灭鼠夹、诱捕器等物理机械进行防治,还可以挖掘防鼠深沟以阻断洞道。
本次中央森林抚育总面积为15000亩,全部设计为综合抚育。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162万元,其中抚育直接投资156万元,占总投资96.3%;间接费用(监理费、招标费)6万元,约占总投资的3.7%。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62元,全部由中央财政补助。各项具体投资及资金安排详见表1。
表1 广东省九连山林场2019年度中央森林抚育项目投资概算汇总
做好楠木与杉木的混交套种,首先确定两者造林面积,项目建设林地分别安排在大埠、水洋洞、田蓆、姜洞4个管护站。确定造林面积是进行各项造林工程的前提,如统计楠木树苗、杉木树苗。统计造林预算,筹资育林经费以及开挖坑穴等。严格按照楠木与杉木的混交套种要求,组织实施挖坑,为了达到造林美观程度,以便于统计造林数字,还可以进行测量放线,准确定位楠木与杉木的行间距,可以结合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的方式进行幼苗栽植,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合理密植准确栽植[7]。
由于楠木与杉木属于珍贵树种,不论是幼苗采购还是栽培种植,必须有配套资金才能进行,为此还需加强资金管理。对于连山楠木杉木造林经费可大致分为:幼苗购买费用、人工和机械开挖费用、栽培费用、管护费用等,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会计核算原则进行管理,分项分列统计出每一个环节的造林费用。而且呈报上级林业主管单位进行审核检查。
为了做好楠木与杉木的混交造林管理,造林施工完成后还需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首先做好林木检查验收工作,全面检查苗木种植情况,包括栽植数量和质量,确保每一株幼苗能够成活;其次查看造林工程资金,是否完全用到造林过程中去,并编制验收报告和决算报告,同样呈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核查备案。
不论从发展楠木与杉木珍贵树种出发,还是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都需要保护森林资源。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楠木与杉木树种的抚育具有多重效益,在扩大抚育面积的同时壮大了森林绿化量,有利于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同时也给动物提供了休憩和繁衍空间,形成良性循环。
楠木与杉木的保护所发挥的社会效益也是积极有效的,生态系统的恢复营造了良好的绿色家园,迎来了休闲旅游的时机,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带动需要增加护林员进行看护,雇佣大量的护林员提供了就业机会。旅游收入的增加是不可估量的,旅游收入为护林员提供经济保障,在生态效益的带动下,促进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多重丰收。而楠木与杉木的保护也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壮大和增加林业产业链的收益,这样还可以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形成取之于山用之于山的良性循环,群众受益自然会自发进行护林建林,壮大了珍贵林木看护力量。
项目建成,可增加木材储备,按每年平均生长量0.4 m3/亩计,1.5万亩,每年可增加活立木蓄积0.4万m3,按价值600元/m3计,每年增加木材储备效益360万元[8].
为了落实好楠木与杉木混交造成成果,还需加强各方面的项目保障才能完成,为此加强组织领导责任,不管是地方各级政府还是林业部门,必须在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逐步推进实施。林业技术部门做好楠木与杉木现场栽种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栽种标准进行栽植,林业部门监管好造林资金,专款专用,提供资金保障。
混交造林技术有利于促进楠木与杉木的成活率,提高造林质量,本文对广东省连山林场楠木与杉木混交建设项目目标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楠木与杉木混交技术要点,为了达到造林效果,还需做好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安全等养护工作,加强造林管理,逐步壮大连山林场造林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