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王若楠,徐浩然,温 阳
(1. 燕山大学 体育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2. 南京体育学院 体育系,江苏 南京210014)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国的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迎来历史发展良机。马拉松赛事作为集体育产业、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于一体的具有综合属性的大型赛事,在我国历经40余年的发展,受惠于体育事业改革政策和发展成果所带来的巨大动力,已从乏人问津到多城竞逐,从竞技藩篱到大众参与,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全民健身热潮,成为展示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和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载体。近些年,我国马拉松赛事的爆发式增长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折射了时代的进步,是城市与体育、体育与时代协同发展的反映,其发展脉络与改革开放进程及城市意识的苏醒相伴而生。为何马拉松这项传承千百年的运动在中国改革开放后30 多年都一直默默无闻,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枝繁叶茂,掀起了一股群众性的马拉松热潮? 已经进入“赛事井喷期”的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如何客观评价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动力机制? 如何促进我国马拉松赛事健康发展? 这一系列问题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近些年随着马拉松赛事数量和参赛规模的爆发式增长,相关领域的学者密切关注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热点问题,从多角度展开了详实的研究。从我国马拉松赛事价值定位的角度看,马拉松赛事已成为促进人类进步、促进城市发展、诠释健康理念[1]、带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2]。从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特征看,马拉松赛事发展具有竞技性、群众性和产业性高度融合特征,也具有阶段性、多样性和两面性特征。从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角度看,马拉松赛事的快速发展是社会进步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3];国家政策为马拉松赛事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市场环境;社会经济与公共设施作为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基础条件;人文环境和自然资源是马拉松赛事举办的基础条件;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同发展成为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不竭动力[3];赛事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马拉松赛事开展的关键因素;科技进步和智能产品为马拉松赛事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4]。从我国马拉松赛事创新角度看,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需通过创新办赛理念增强马拉松赛事的创新水平;通过创新行业机制促进“马拉松+”跨界外延性发展,引领马拉松赛事规范运营[5];通过创新赛事内涵实现马拉松赛事多元化与特色化发展;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实现马拉松赛事的适应性改变[6];通过创新赛事品牌促进马拉松赛事的系列化和主题化发展[7];通过创新产业模式促进马拉松赛事主体产业与相关产业高度融合发展[8]。从整体上看,已有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对马拉松赛事的社会效应、发展特征、发展动力等问题进行简单描述分析,而从微观层面对马拉松赛事发展的要素构成、动力机制、路径创新等问题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还鲜有涉猎。迄今仍然缺乏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因进行多侧面、综合性的探索,更缺乏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机制的构建与评价,以及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路径创新等问题的研究,这是一个亟待探索和研究的全新课题。
笔者以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机制为研究对象;以2013—2018年在中国大陆地区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为研究范围,其中2014年以后为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赛事。
2.2.1 文献资料法 以“马拉松赛事”“动力机制”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官方网站检索、收集200 余篇(部)国内外有关课题研究的学术文献资料,从整体上把握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相关研究动态。通过百度引擎和中国马拉松官方网站,查阅2013—2018年我国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参赛规模、赛事类型等数据信息。查阅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体育事业统计年鉴、中国体育统计年鉴等,获得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评价指标体系数据资料。
2.2.2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按照规定的程序,反复征询领域内的专家对相关主题的意见或者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该方法作为一种综合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的方法,常被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环节。在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过程中,邀请马拉松赛事领域的20 位专家与学者给予帮助和支持。通过编制访谈提纲与调查问卷,以走访、电话及网络的形式对这些专家与学者进行了3轮的咨询调查,得出专家与学者对这些问题趋于一致的观点与建议。
2.2.3 数理统计法 笔者所用具体的数理统计法有相关分析法、百分位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用于马拉松赛事动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检验,同时检验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的测量指标、影响因素与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指数的相关关系。百分位数法用于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的等级划分。灰色关联分析法用于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值的计算。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用于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影响因素、动力要素和综合动力值的差异性分析。
3.1.1 动力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1)动力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通过梳理既有我国马拉松赛事相关研究成果、体育发展报告、政策规划纲要等,遴选并整理具有代表性或可借鉴的评价指标,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操作性原则,依据目标导向和价值指向对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形成包括4 个一级指标、11 个二级指标和51 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初选评价指标集。
(2)动力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将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初选评价指标体系制成专家调查表,逐一对各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合度进行评价与筛选(第1 轮)。运用李克特5 级赋分标准,按适合程度从低到高赋值,分别赋值1 ~5 分,赋分过程综合考虑4 个方面:A)指标与研究目的的切合度;B)指标与上一级指标所属性;C)统计数据可获取性;D)指标与其他同级指标重复性[9]。对专家打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评判标准对指标进行取舍,只要满足依据之一就删除该指标。删除指标的依据:1)指标得分的变异系数大于25%;2)指标的平均得分低于3.5,即达不到总分的70%。再结合专家给出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对相关指标进行一定的调整,最终调整情况:评价体系中的一级指标没有变化,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均作了一定的调整,最终通过第一轮的专家筛选,形成包括4 个一级指标、8 个二级指标、32 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集。根据第一轮专家对指标筛选的建议和意见,对相关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正后,制成专家调查表,完全按照第一轮的筛选依据和赋分方法,再请相关专家进行第二轮指标筛选。在第二轮筛查结果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没有变化,在三级指标中删除了6 个指标,最终通过第二轮的专家筛选,剩余4 个一级评价指标、8 个二级评价指标、26 个三级评价指标。根据第二轮专家对指标筛选的建议和意见,对相关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正后,制成专家调查表,进行第三轮咨询调查,在请专家赋分的同时,要求专家检验问卷的效度。通过对第三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得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表1)。从表1 可以看出,有88%的专家选择比较合理以上的选项,说明专家对问卷的设计比较满意,问卷具有较高的有效性。采用Cronbach’s Alpha(克隆巴赫系数)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信度检验,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层级关系,需要分别对各层级的信度进行检验(表2)。由表2 可知,各分级指标内部一致性较高,Cronbach’s Alpha 均在0.70以上,整体Cronbach’s Alpha 为0.765,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3)动力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根据三轮的专家筛选,最终构建了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专家对指标体系重要程度的调查结果确定权重系数。在确定权重系数过程中,首先计算每个指标的得分之和;其次将每个级别所包含的指标所得分之和相加,计算每级指标的总得分,三级指标按照所属上一层级的范围进行分组求总得分;最后用每个指标得分和除以所在级别的总得分,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具体结果见表3。
表1 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效度检验结果(n=103)Table 1 Test results of expert validity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n=103)
表2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检验结果(n=103)Table 2 Reliability test results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n=103)
3.1.2 动力机制理论模型的构建 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机制评价指标体系中的4 个一级指标称为动力要素,8 个二级指标称为影响因素,26 个三级指标称为测量指标。这些若干个评价指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机制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10]。笔者提出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机制,目的就是将马拉松赛事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明确影响这个系统发展因素的相关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探讨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律。影响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支持力要素上,表现为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因素对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起到支持性作用;在拉动力要素上,表现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因素的快速发展拉动着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在推动力要素上,表现为财政投入和政策效应因素推动着马拉松赛事快速发展;在约束力要素上,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和文化环境因素对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影响上,这些约束力能够保证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健康程度。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了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机制理论模型图1。
表3 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结果及权重系数Table 3 Final result and weight coeffici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arathon development momentum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3 个研究假设:
H1: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的测量指标、影响因素与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指数呈正相关。
H2:马拉松赛事发展不同年度的综合动力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H3:马拉松赛事发展不同影响因素和动力要素的动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我国马拉松赛事从2013年至今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由于数据资料的延迟性,笔者以2013—2018年为期限,分析这一阶段的马拉松赛事发展情况以及相关动力因素,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以我国31 个省(市、区)为案例(不包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对这6年马拉松赛事发展相关指标与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3.2.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赛事发展指标。马拉松赛事发展指标的选取考虑到可量化和可操作性,笔者选取了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和参赛规模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数据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和马拉松赛事官网上查询获得,对一部分年份的参赛规模数据进行了估算处理,马拉松赛事发展指数的计算过程为:
1)分别计算31 个省(市、区)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和举办规模的总和。
2)分别计算某省(市、区)在近6年相对自身发展总和的指数,计算公式为:
Zni =ni/(n1 +n2 +…+ni)
公式中Z 为某省(市、区)在该年的发展指数,ni为某省(市、区)在该年的具体发展数值,体现在举办数量和参赛规模两方面。
3)计算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指数,将举办数量和参赛规模的发展指数相加求和,即得到某省(市、区)在该年的赛事发展综合指数。
图1 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机制模型Figure 1 Dynamic mechanism model of marathon development in China
(2)影响因素指标。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动力要素和影响因素为潜变量,是不可观测指标;测量指标为显变量,是可观测指标。笔者只对测量指标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体育事业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等获取测量指标数据,在对数据进行系统收集与统计处理的基础上,对31 个省(市、区)在2013—2018年每一年的所有测量指标数据进行汇总。
3.2.2 动力机制作用关系分析 为了探讨我国31个省(市、区)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测量指标、影响因素与综合指数的相关关系,首先将我国31 个省(市、区)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指数与测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其中测量指标与综合指数的相关关系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其次分析影响因素与综合指数的相关关系,采用影响因素所包含的测量指标进行复相关分析。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指数与测量指标的相关系数中,有7 个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40 以下,其余19 个指标都在0.40 以上。复相关系数是反映8 个影响因素与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指数的相关程度,从中可知所有复相关系数均在0.45 以上。在时间维度上,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影响因素中的基础设施、经济实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财政投入、政策效应、自然资源、文化环境8 个影响因素均与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指数具有中度以上的正相关关系。从以上分析可知,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的测量指标、影响因素均与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支持研究假设H1。
3.2.3 赛事发展动力机制作用程度分析 为了分析我国31 个省(市、区)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动力值,以及动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动力要素、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与赛事发展综合指数的相互作用程度,需要将动力要素、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与赛事发展综合指数进行如下4 步计算:
(1)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首先将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的测量指标与赛事发展综合指数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笔者将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指数作为母序列,将赛事发展动力的测量指标作为子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以2013年我国31 个省(市、区)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指数与测量指标的关联分析为例,测量指标选取群众体育所包含的4 个指标,其计算过程为:
1)确定原始数据的母序列和子序列。将2013年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指数(X0)作为母序列,将社会体育指导员数(X1)、 体育社会组织数(X2)、国民体质监测受测人数(X3)、体育场地面积(X4)作为子序列,汇总整理原始数据得表4。
表4 灰色关联分析原始数据Table 4 Original data of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2)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各子序列具有不同的量纲。在计算关联度之前,通常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结果见表5。采用初值化计算方法,公式为:
表5 数据的无量纲化Table 5 Data dimensionless
3) 求差序列,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各被评价对象序列与最优参考序列的绝对差序列,计算公式为:
Δi(k) =k) -(k)|,Δ =(Δi(1),Δi(2),…,Δi(n)),(i =1,2,…,m)
具体计算结果见表6,极差最大值为21.099 7,极差最小值为0.00 0。
表6 求序列差Table 6 Sequence difference
4) 求关联系数。在计算灰色关联系数时,分辨系数通常取0 ~1,笔者选取分辨系数,ξ =0.5 计算公式为:
表7 计算关联系数Table 7 Calculation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5) 计算灰色关联度。每个变量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即得关联度,其计算公式为:
求得关联系数分别为:γ01=0.859 3;γ02=0.818 9;γ03=0.837 8;γ04=0.843 2
(2)根据以上计算过程,分别对2013—2018年我国31 个省(市、区)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指数与测量指标之间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各年的测量指标与赛事发展综合指数的关联度。
(3)根据所计算的关联度,求出各测量指标的动力值。计算方法为将关联度与各测量指标权重值相乘,即得到各测量指标的动力值。
(4)根据测量指标的动力值,求出影响因素和动力要素的动力值,同时求出该年综合动力值。将影响因素所包含测量指标的动力值求和,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动力指数,再将动力指数乘以权重系数就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动力值。同理可以得到动力要素的动力值,最后将动力要素的动力值相加就得到该年的综合动力值。
通过以上计算便得到2013—2018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综合指数与测量指标的关联度和动力指数,进而得到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动力指数、动力值及综合动力值。为了更清晰、直观地呈现2013—2018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影响因素和动力要素的动力值以及综合动力值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将2013—2018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影响因素和动力要素的动力值以及综合动力值进行汇总整理,见表8 和表9。从表8 和表9 可以看出,无论在横向上,还是在纵向上,影响因素动力值、动力要素动力值和综合动力值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
从纵向上看(各年间),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值在不同年度上出现一定的变化特征,为了分析这种变化的差异性,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影响因素和动力要素动力值进行差异性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F =0.107,Sig =0.990 >0.05,说明方差为齐性。方差分析结果为:F =0.322,Sig =0.898 >0.05,说明不同年度影响因素的动力值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将不同年度的动力要素动力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F =0.086,Sig =0.994 >0.05,说明方差为齐性。方差分析结果为:F =0.284,Sig =0.916 >0.05,说明不同年度的动力要素动力值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0 和表11。
表8 马拉松赛事发展影响因素动力值Table 8 Driving force value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marathon development
表9 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要素和综合动力值Table 9 Driving force elements and comprehensive driving force value of marathon development
从以上分析可知,马拉松赛事发展不同年度的综合动力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否定研究假设H2。
表10 不同年度影响因素动力值方差分析Table 10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dynamic value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in years
表11 不同年度动力要素动力值方差分析Table 11 Variance analysis of dynamic value of dynamic elements in years
从横向上看(各指标间),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影响因素和动力要素的动力值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差异性。为了分析这种动态差异性,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在横向上对影响因素和动力要素的动力值进行差异性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F =1.646,P >0.05,说明方差为齐性。方差分析结果为F =30.504,P <0.01,说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探明哪些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1—B5、B5—B8、B1—B8、B6—B4、B6—B7、B4—B5,这6 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其余22 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进一步说明马拉松赛事发展影响因素的动力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2 和表13。将动力要素的动力值进行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方差具有同质性(P >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 =45.504,P <0.01。多重比较表明,只有支持力(A1)和约束力(A4)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也能够充分证明各动力要素动力值具有显著性差异。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不同影响因素和动力要素的动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支持研究假设H3。
表12 影响因素动力值方差分析Table 12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dynamic valu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表13 动力要素动力值方差分析Table 13 Variance analysis of dynamic value of dynamic elements
为了分析各影响因素在整个时间维度上对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影响程度,将影响因素分别求和,并进行整体综合排序,见图2。从图2 可以看出,在整个时间维度上,所有8 个影响因素动力值排序为群众体育(B3)、文化环境(B8)、基础设施(B1)、财政投入(B5)、竞技体育(B4)、政策效应(B6)、自然资源(B7)、经济实力(B2)。
图2 影响因素动力值综合排序Figure 2 Comprehensive ranking of dynamic value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在时间维度上影响因素动力值排序反映了整体上影响因素对马拉松赛事发展影响程度的大小。为了分析8 个影响因素动力值在不同年度的动力值排序情况,将8 个影响因素的动力值按照百分位数法确定的百分位数(P30、P70)划定3 个等级(小动力区、中动力区、大动力区),按照不同年份进行等级排序,结果见表14。从表14 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18年,除了群众体育(B3)一直在大动力区、竞技体育(B4)一直在中动力区、经济实力(B2)一直在小动力区之外,其余影响因素在动力等级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影响因素每年的排序中,除群众体育(B3)每年都排在第一位之外,其余指标的排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大动力区的影响因素对推动马拉松赛事发展起决定作用,属于关键因素;中动力区的影响因素起次要作用,属于次要因素;小动力区的影响因素起一般作用,属于一般因素。
如前文所述,动力要素的动力值无论是整体综合排序,还是每年的排序都表现为拉动力(A2) >推动力(A3) >支持力(A1) >约束力(A4)。从中可以看出,在马拉松赛事发展进程中,拉动力和推动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了分析4 个动力要素对综合动力值的作用方式,将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拉动力(A2)和推动力(A3)两个变量能够进入回归方程,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 =7.315 +1.789*拉动力+1.441*推动力。研究认为,拉动力和推动力起到直接推动作用,支持力和约束力起到间接推动作用。
表14 影响因素动力值在年度上排序Table 14 Ranking of dynamic value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in years
表15 动力要素作用方式和作用力度Table 15 Function mode and strength of dynamic elements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基础设施、经济实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财政投入、政策效应、自然资源、文化环境8 个影响因素对促进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证研究中发现,群众体育、基础设施、财政投入、文化环境4 个因素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提供的动力支持较大,而政策效应、自然资源、竞技体育、经济实力4 个因素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提供的动力支持相对较小。基于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在我国马拉松发展进程中,要保证我国马拉松赛事健康持续的发展,就要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完善与优化。
3.3.1 促进马拉松赛事与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民健身事业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把全民健身作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举措[11]。因此我国各省(市、区)切实把全民健身列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以举办马拉松赛事为突破口,实现马拉松赛事与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12]。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多层级的大众马拉松赛事协同体系。需要供给更多群众参与度高、体验性好的马拉松赛事,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个性化、多元化的跑步需求,在赛事场景、目标对象和赛事规模等方面建立多层级的赛事协同体系,并不断完善各层级赛事的组织标准和规则设计,打造趣味性、游戏性、参与性强的马拉松相关赛事。2)打造“马拉松+”产业协同发展新形态。在产业互融的驱动下,马拉松赛事主体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深,应充分发挥马拉松产业链的经济联动效应,构建“马拉松+”跨界协同发展的行业互动机制,引领“马拉松+文化”“马拉松+医疗”“马拉松+旅游”等产业多重跨界融合。3)促进马拉松赛事与智能体育协同发展。在数字化体验时代下,体验式和沉浸式智能场馆和智能设备将成为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热点,马拉松赛道与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是未来的趋势。在智能化和互联网+的背景下,促进智能化与马拉松赛事运营管理的紧密结合,以互联网+为依托平台,以智能化为驱动要素,打造推动线上与线下结合、智能科技全方位融入的马拉松良性互动和协同有序发展。
3.3.2 政府减少财政投入,促进马拉松赛事逐步走向市场化运作 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即46 号文
件)出台之前,我国的马拉松赛事商业赞助和政府支持依旧是主要的两大支柱,甚至有一些城市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有九成经费都是政府财政拨款。随着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不断发展,商业赞助将逐渐占据大部分赛事运营方的收入,实现真正的赛事自负盈亏运营模式。中国田径协会于2015年取消赛事审批,放宽赛事准入条件,简化准入程序,激发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13],这对马拉松运动的发展是重大利好,能够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马拉松赛事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具体措施如下:1)构建马拉松赛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我国各级体育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引导马拉松赛事举办城市推进“管办分离”,营造良好马拉松赛事生态环境,打造具有影响力与带动力的马拉松赛事品牌。2)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运行机制。通过实行政府补贴、募集社会资本、政府购买体育服务、引进运营团队等方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放大引导效应,进一步提高马拉松办赛的市场化运作水平。
3.3.3 以现有基础设施为平台,充分利用文化环境和自然资源打造精品马拉松赛事 中国的马拉松已迈入全面“升级”的关键时期,由赛事文化和赛事内涵所反映出的赛事质量才是马拉松赛事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马拉松赛事的有效供给问题已成为赛事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14]。具体措施如下:1)马拉松赛事充分融入城市文化内涵。目前能够融入城市文化内涵并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创性马拉松赛事数量较少,需要推进马拉松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找准办赛定位、明确赛事发展文化内涵,在赛事设置、赛道选择、奖牌、服装以及诸多视觉系统的设计上,融入更多的地区文化内涵。2)马拉松赛事充分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我国的山地、高原、丘陵等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国家对体育产业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促使马拉松赛事与自然资源、政策支持相结合,马拉松市场逐渐出现细分领域。这就要求马拉松赛事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借助地区的自然资源,通过制定特殊的比赛线路,打造以湖泊、丘陵、戈壁、沙漠、湿地等不同地形地貌为赛道的精品原创马拉松赛事。
3.3.4 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2014年是中国马拉松赛事增长速度的分水岭,以马拉松赛事为代表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出现爆发式增长。2016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旨在促进我国马拉松赛事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文件,试图应对马拉松赛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严峻问题。例如: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等。但是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例如赛事运行机制不够顺畅、赛事产品缺乏特色和创新、市场潜力未充分释放、同质化和模式化现象较为突出等问题[15]。因此各省(市、区)要全面贯彻学习、落实国家提出的各种体育产业和马拉松赛事发展的政策文件,推进政府扶持马拉松赛事发展政策逐级落实,开展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按照本地区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发展目标切实做好马拉松赛事推广工作,及时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社会力量办赛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1)以系统科学、理论力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从立体多元的研究视角出发,将马拉松赛事置于整体社会环境发展中,构建了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机制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4 个一级指标(动力要素)、8 个二级指标(影响因素)、26 个三级指标(测量指标)。在全面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机制理论模型。
2)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机制的测量指标、影响因素均与综合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不同年度的综合动力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不同影响因素和动力要素的动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3)群众体育、基础设施、财政投入、文化环境因素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提供的动力支持较大,而政策效应、自然资源、竞技体育、经济实力4 个因素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提供的动力支持相对较小。
4)我国各级政府应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促进马拉松赛事与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府减少财政投入,促进马拉松赛事逐步走向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同时,以现有基础设施为平台,充分利用地区文化环境和自然资源打造精品马拉松赛事,进而带动马拉松赛事的健康与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