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世珩“夜”主题即事感怀诗

2021-04-08 03:15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意象诗人诗歌

康 文

(贵阳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一、前言

中国历代都有诗人擅写即事感怀诗,这类诗歌题材广泛,通常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多为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感时伤事;或反映离乱,感慨现世;或渴望建功立业,慨叹壮志未酬;或仕途失意,难掩失落;或闺中怀人,相思难解;或讴歌河山,赞赏美景。这种类型的诗歌,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都可以归入。

徐世珩先生的创作中也有多首诗歌可归为即事感怀诗,本文为论说方便,着意选择以夜为题,或诗句中包含夜景的感怀诗作为本篇论文的主题,兼论关于夜景感怀的词作。

二、思想主题

徐世珩以夜为题或内容涉及到夜景的诗作、词作有四十余首,在其诗词创作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从创作的时间来看,跨度较大,从1936 年春的《晚晴闲眺》一直到1988 年秋的《昆明湖畔即景》为止,相隔半个世纪。其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因此内容丰富,内蕴深广。

(一)忧国忧民、感时伤事

在历代的感怀诗中,家国之感是诗歌写作者最常表达的情怀,忧国忧民是深处乱世的诗人们共同的情感体会,在徐世珩写作的诗歌中也有相同的情愫。1937 年7 月7 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徐世珩因为身居贵州黔北,远离中心战场,所以受到的现实冲击不算强烈,但在他的诗词作品中也有对战争忧虑、国家危难的表述,如创作于1938 年夏的《浪淘沙》:

东北望神州,风雨添愁。惊心鼙鼓震芦沟,封豕长蛇狂犯境,碎我金瓯。

劫火尚无休,民苦谁忧?男儿正好著兜鍪,杀敌东瀛倾海水,一洗邦羞!

在词作上阙中,诗人将疯狂入侵的日本比作“封豕长蛇”,破坏了中国的国土完整。作者借《南史·朱异传》中“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中的“金瓯”一词,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被破坏的愤恨,对侵略者行径的谴责。在下阙中,诗人大声疾呼,号召年轻男儿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为国雪耻。忠肝义胆,表露无遗。

而在1940 年春的两首诗作《春日登高书感》、《偶感》中,诗人再次展现出对战争的忧虑:

太息神州渐陆沉,关河惨淡阵云阴。朱门犹自笙歌沸,黎庶何堪疾苦深。廊庙谁操驱寇略,书生空抱济时心。凭高对景无佳兴,却有浓愁压满襟。(《春日登高书感》)

肉食谁谋拯国危,铜驼荆棘系吾思。鸱张寇略何曾减,鹄面民饥正可悲。莫怪唐衢徒痛哭,难寻郑侠绘流离。奇男应负终军志,好为金瓯补缺亏。(《偶感》)

诗句中满含着诗人的悲愤之情,三年多的抗战没有让诗人看到胜利的希望,反而是国民政府不能制定积极有效的战争策略,“廊庙谁操驱寇略,书生空抱济时心”“肉食谁谋拯国危,铜驼荆棘系吾思”两句体现了作者对国事的担忧,对政府的失望。而“朱门犹自笙歌沸,黎庶何堪疾苦深”“鸱张寇略何曾减,鹄面民饥正可悲”两句将普通民众在战争中的悲惨境遇展现于读者面前,诗人难掩的感伤情绪满溢诗句。

以上三首诗虽不是以夜为题或书写夜景的诗,但因其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意义,故将其纳入到时事主题写作的论说当中来。

通过以上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徐世珩清醒地认知社会,直面现实惨淡的人生,却绝不静默。在诗中对黑暗现实冷静分析、尖锐揭露,为后人留下了时代真实的声音。

(二)淡泊名利、超凡脱俗

当然,在这些即事感怀诗中,诗人除了展现家国之感、忧怀感伤外,也有体现悠闲适意的诗篇,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对内心旷达情感的外化充分表露。如同龚开国在《徐世珩诗文集·序言》中所提到的:“在徐老师的诗词中,没有传统知识分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大材小用的不平;没有穷愁潦倒,忧谗畏讥,悲贫叹苦的哀叹;没有失欢失爱,失宠失恃,无所依傍的愁思。”徐先生即使身处乱世,也依旧保有自己的自足感,体现出的是在自然山水浸润中一位内心充实、悠游自在的知识分子形象。诗人写作于1936 年春的《斗室》、《夜宿牟君鹤松家》《春夜篱边闲坐》三首诗,都属于情景交融的作品。此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尚未爆发,诗人在夜景抒情诗歌中展现出的都是轻松的心态,享受自然的惬意。

闲阶雨后绿苔生,斗室无尘趣自清。最爱小窗明月夜,一帘花影读书声。(《斗室》)

诗歌第一句以“闲”字引领下文,诗人在雨后无尘的斗室里,闲适自在。而在月光清亮的晚上,是满帘的花影陪伴着夜读的作者。

夜向田家宿,盘餐蔬笋丰。一庭春月满,吹起落花风。(《夜宿牟君鹤松家》)

此首诗歌语言平淡自然,朴实淳美。诗人对劳动人民满怀友好之情,对田园生活由衷地赞赏,尾句对月亮的描写生动自然,言短意深。

云眠山畔宵初静,春在篱边景自幽。闲坐敲诗对香茗,梨花枝上月如钩。(《春夜篱边闲坐》)

本诗中对春夜的描写颇有陶渊明诗歌的韵味,第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山中夜之安静凸显出来,春天如同坐在篱边的女子,幽静美丽。而诗人在月如钩的夜晚,闲坐、品茶、敲诗,让人不禁联想起《饮酒》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在徐世珩的此类诗歌中,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是两篇同题的诗歌——《寒夜》——一首作于1937 年冬,一首作于1973 年冬。

(一)

丈室宵灯落烬迟,窗纱影白月斜时。旃檀暗馥燔金兽,酒微温润玉池。渴疾文园畴买赋,呕心长吉苦工诗。一编相对忘寒重,绕屋梅花雪满枝。(1937 年冬)

(二)

兀坐冬宵永,观书意未慵。寒生灯上晕,雪白屋前峰。空月色何皎,野梅香自浓。斯时睹真我,清旷一心胸。(1973 年冬)

两首同题的诗歌跨越了36 年的岁月,虽然都是描写冬夜的景象,但是前后期的诗歌明显不同。写于1937 年冬的诗歌用了诸多古雅的词语以及典故,文句优美,意象深远;而写于1973 年的作品则返璞归真,归于平淡,更显诗人经历磨难之后的旷达与平静。

在诗人以“夜”为主题写作的相关作品中,除了以上两类主题之外,还包含有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壮志难酬等内容,总体说来,内容丰富,含意深刻。诗人的创作时期跨度较大,前后期诗歌风格有变化,下文中将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二、艺术特色

徐世珩先生对儒家、道家、佛家的经典无所不读,所以他的诗句给读者一种信手拈来的感觉,虽然有些词句略显古奥,但是了解了典故出处与内涵之后,会有豁然开朗的体会。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以“夜”为主题的感怀诗,所以艺术特色的分析依然以这几十首诗歌为基础。

(一)擅长使用古词、借鉴典故,以史喻今,含义深远

如创作于1942 年秋的《秋夜有怀》一首:

一别伊人倏至今,鱼书天外久消沉。玉蟾光里夜空好,蟋蟀声中秋渐深。曾记锦笺题藻句,同吹清笛坐花阴。难寻缩地长房术,聚首重欢论素心。

第一句表达了怀念友人的情感,许久未见,时光飞逝,而诗人与友人之间也渐渐断了联系。第二句中的玉蟾代指“月亮”,因为中国的古神话传说中认为月中有蟾蜍,而蟋蟀源自《诗经》的《豳风·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一句,一面指时光流逝,一面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第三句回忆过往与友人一起度过的岁月,充满温情,画面感极强。最后一句借“长房术”这一典故,希望自己思念的人能通过奇妙的缩地神术,千里之外也能宛在目前。整首诗歌将叙事、抒情、写景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怀友之情。

而前如《浪淘沙》中的“封豕长蛇”、《偶感》中的“铜驼荆棘”等典故,都能见出徐世珩先生广博的视野、开阔的胸襟。

(二)擅长使用意象,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拓宽诗歌的表现力

徐世珩先生学识渊博,对写作中涉及的事物、景物都有独特的认识和理解,意象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使用使他的诗歌写作别具特色。

因为本文讨论的是徐世珩的“夜”主题即事感怀诗,所以在诗作中多处出现“月”这一意象。“月”这一意象,堪称中国古今诗人最钟情的意象之一,最熟悉的当属苏轼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这一意象寄托着诗人悲欢离合的主观情思。而在徐世珩笔下的“月”伴随着不同的岁月,包蕴着不同的内涵,展现出不同的心境。

让我们以几首诗为例,做一下前后的对比。

在1936 年春写作的诗歌《题牟君鹤松书屋》中,诗人这样写道:

俗尘飞不到,萝屋趣何清。庭畔松栖鹤,檐前柳驻莺。

林晴红杏绽,溪暖白烟生。耕罢归摊卷,山窗月正明。

此时的诗人心态宁静,眼中的景物都是美丽可爱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连窗外的月都是明朗光亮的。此时的月不是孤清,不是哀愁,而是在诗人欢欣喜悦的眼中幻化为温情与柔美。

再来看一首诗人写作于1945 年秋的作品《秋夜坐庭中与客闲话》:

山居夜爱小庭幽,凉挂梧桐月一钩。风拂枝头摇鸟梦,虫吟篱畔醒花愁。闲谈但及耕桑事,相伴喜为沮溺俦。渴更呼童扫红叶,烹茶容与啜香瓯。

在秋天的夜晚,诗人与朋友坐在幽静的庭院中,弯月如钩,虫吟花伴,闲闲聊起田耕桑麻之事,欢喜自己回归田园的自由自在。尾句中的“容与”一词将悠然自得的心境突显无遗,读者也能体会其中的欢欣之义。此时的月不是离愁、不是感伤,而是诗人远离城市喧嚣的快意与随性。

而在1969 年9 月的《姜家山秋夜偶感二首》中,读者再难看到诗人前期以“月”为主要写作意象的诗歌中的轻松与愉悦之情,让我们录第一首一探究竟。

耿介翻婴祸,迍邅已数年。心光孤月皎,鬓影淡霜添。洁璧遭蝇点,祥金任火煎。山窗秋夜老,排闷展蟫编。

诗歌第一句中的“耿介”与“迍邅”两词就已经点明了诗人困顿不堪的生活处境。孤清的月光下,是双鬓已添斑白的诗人,内心充满愤懑与忧伤,无处排解,唯有沉浸于书中,寻找心灵的片刻自由。此时的月不是温情,不是喜悦,而是诗人深陷乱世漩涡中的孤独与无奈。

在诗人笔下,不同时期的“月”意象有不同的主题与内涵,它与诗人的心境相交相融,有历代诗人的共性,也有当下诗人的个性。

除此之外,徐世珩先生在诗歌写作中还擅长使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与可读感,虽有古奥之句,也不乏清新之语。如《晚晴闲眺》中“倚楼闲看飞鸦背,驮得斜阳过小桥”一句,足令读者叹为观止。

徐世珩生逢乱世,却能保有内心的纯粹与美好,诗中有对乱世的批判,有对现世的无奈,更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如同诗人在诗中所言:自拟山间一轮月,盈亏虽有总光明。

猜你喜欢
意象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抚远意象等
意象、形神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人与花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