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冉
(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200000)
工匠精神,英文表述为Craftsman’s spirit。它是一种职业精神,更是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全面高阶体现。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①近年来,虽然我们会频繁听到各类媒体提及“中国制造”“国货之光”之类的字眼,但把提倡“工匠精神”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形成决策层的共识,还是首次,尤其在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当今时代,这更加难能可贵。
《墨子·天志上》语:“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所谓匠人,最早指手艺人,如木匠、石匠、铁匠等。如今匠人有其更宽泛的涵义,但凡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到由精致、细致做到极致品质,我们都可称其为匠人。唐朝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匠心一词多指能工巧匠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创造性构思。如今也与匠人一般有其更广之意义,多指匠人之奇思妙想或追求极致的精神。
同时,“工匠精神”一词开始越来越被广大民众理解并推崇。各行各业都倡导工匠精神,匠人匠心的理念在各个行当都逐渐彰显出来。图书编辑这一岗位是出版社的核心岗位,编辑工作是出版社的核心动力,这些工作内容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地推动着出版社的正常运行。作为出版社关键生产力的编辑,其职业内核来源于每一位编辑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素养。
什么是选题策划?“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的源头,在出版物生产传播过程中最能体现文化创意原创性的重要环节,也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②“所谓选题策划,就是编辑主体通过自己的工作,创造性地选取选题诸要素的特定内容,并寻找各内容之间最佳有机联系方式的研究过程。”③相关学者对于选题策划尚未有一致公认的定义,但在编辑过程中,选题策划的关键性不言而喻。笔者看来,选题策划是制作一本书的第一步,一定程度上看,它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图书出版成败与否,选题策划环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以笔者责编的《上海本帮菜》一书就选题策划方面做简单分析。在上文提到的工匠精神逐渐被各个行当推崇的大背景下,上海书店出版社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以下简称非遗协会)开始接触并探讨相关选题。这便是该书选题策划的雏形。值得一提的是,出版社在策划选题时,需要立足于社内原有选题资源,以品牌为先导,推动社内选题的多版块联动,在发扬原有传统选题特色的同时,建立自己的新IP,借机孵化一系列新选题。孤木不成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出版行业,出版社的选题链条产品线,只有在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海本帮菜》一书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编,该书系《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图录》丛书(共5册)之一,从定位上看,这是一套从历史、文献和文化传承角度挖掘并展现海派文化精髓的精品图书。在做这类选题的选题策划时,编辑需要用独特的视角和匠人匠心的运作精神,不仅要保证图书能够顺利出版,还要在选题策划的实际操作中,把图书内容把握、装帧风格定位、受众人群统计、同类产品分析比较的因素也一并考虑在内。在这个阶段准备得越充分,后期要面临的难题就会越少越小;换言之,前期工作做得愈加清晰,后期实操中就愈容易让书发挥出它本应有的潜力。
稿件审读一步更见编辑功力。修改错别字、完善语句用法、统一书稿体例、斟酌文字含义乃至把握政治正确、润色文字内容等,这些无一不是考验编辑审稿能力的必要关卡。每个环节的精工细作,可以为全书良好品质的样态呈现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编辑的专业背景作为编辑工作中的底色,为其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提供了原材料。拥有深厚专业背景的学者型编辑们,无一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施展拳脚,作为行业的学术标杆,无时无刻不在严格要求着自己,严肃的学术氛围和严谨的专业造诣春风化雨般影响着年轻的编辑。笔者认为,编辑这一职业也应像医生、律师、教师一样分门别类,一一对口选择与自己专业背景相关的出版领域和版块。从而使其在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优秀选题、发掘潜力作者,驾轻就熟地处理稿件,从而做到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让自己离“具有工匠精神的编辑”的目标更进一步。以笔者责编的《著名影视剧编剧创作谈》一书为例,谈一谈编辑应怎样用匠心独具的眼光去做一本好书。
首先,在做相关专业选题图书时,专业知识是否扎实,决定了编辑的组稿审稿水平高低。初接《著名影视剧编剧创作谈》一书稿件时,稿件略嫌杂乱无章,笔者经过分类研究和系统阅读,运用专业知识将书稿进行有效增删和梳理,最终将书稿整理成篇,初步提纲挈领、确定篇目。诸如此类审稿前的组稿工作是对编辑业务能力的考验,更是对编辑自身专业知识水准的考察。此时,丰富坚实的专业背景在编辑的工作过程中初露头角,愈发显现出它的价值。
其次,文稿中有少量内容因为是采访口述转文字,故过于口语化,稍嫌松散,不够严谨,这种文字上的修改润色尚属编辑基本业务能力,但文稿中的关于艺术专业词汇的使用以及编剧技法相关用语的修正认定,就需要专业背景和学科知识为编辑提供学术依据。此时“编辑的二度创作”尤为重要且必要,编辑对于稿件要在尊重作者原稿的基础之上有构思、酝酿、策划,不能满足于单纯被动接受,尤其是对于稿件质量在水准之下的艺术类稿件文本,“作者——编辑——读者”的链接就好比“编剧——导演——观众”的对照关系,要呈现优秀的艺术作品,编辑抑或导演的二度创作不可或缺。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为编辑提供源源不绝的工作灵感,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从而在艺术类图书编辑领域内拥有一席之地。
再次,该书封底文案是由笔者在完成全书审稿工作之后经作者授意进行的文字挑选,如“年轻编剧要想持久、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沉下心来慢慢打一口深井”,这句话是文稿中提及的编剧之一高满堂的一句话,如若作为其他专业的普通编辑,势必不能像编剧专业出身的笔者一般能够深入理解这句话的用心良苦,让笔者感同身受的这句话,成为向万千读者推荐的封底语言之一。而这本书的主要阅读群体即是影视剧编剧或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是专业背景和学科知识以及对于他们的归属感,让编辑能够顺利将文字提炼出来,处理得当,从而使编辑的业务能力得以提升。
审稿过程就是不断打磨文字的过程。书稿中偶见的语句逻辑不当、计量单位使用不够严谨以及文字过于口语化等问题都需要编辑在审稿过程中一一解决。责任编辑、复审、决审的审阅,再加上作者和编者分头确认稿件,能够有效地为图书的内容和形态保驾护航。
出版工作者邓中和在《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一书中提出了“多元美感的装帧观”,他认为“书籍装帧的美感主要来自人的视觉,但是,绝不仅仅来自视觉。书籍设计的美感也与人类的触觉等其他感官有着密切而微妙的联系。所以,书籍装帧的美感是以人的视觉为主,诸感觉综合审美判断的结果。”④
一本书的装帧设计在一定层面上决定了它的销量,尤其在电商平台大行其道的今天,封面设计作为图书销售的基底形式,让编辑和受众都对图书装帧于图书效益产生的影响刮目相看。笔者任责编的《最美的哲学史》一书,在书出版前一共制作了十个封面,如今这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定稿是笔者和美术编辑经过不断打磨后的第十一稿。在漫长的沟通和琢磨中,随着笔者逐渐找到的封面设计立意灵感,封面的整体布局、字体字号选择、文案删选、根据受众选定的色系风格等元素,也一一确立。整个设计过程虽然繁复,但是匠人匠心之精神,充盈在封面设计的每一个步骤。
美国出版史上的传奇编辑麦克斯威尔·铂金斯说过:“There could be nothing so important as a book can be.”没有什么比一本书更重要。作为图书编辑的铂金斯,同时也为他的作者提供了心理诊疗、恋爱建议、婚姻顾问、财务借贷、职业规划等一系列堪称“灵魂伴侣”的“服务”。这些来自心底最真挚的鼓励和爱护,虽然在电影《天才捕手》中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但笔者认为,这同样应成为现代出版业中作者和编辑关系的标杆。即使时光流逝,世事更迭,为了职业理想而奋斗的衷心应始终被小心翼翼地怀揣。作者作为专业领域中成果的创造者,与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出版物的推手——图书编辑,他们彼此之间基本的共同语言就是专业,一个优秀的编辑若得到一流的选题,除了真诚勤奋谦虚等人格魅力外,最重要的“敲门砖”就是专业背景和职业素养,即编辑自身在其中展现的匠人匠心之精神。
每本书的出版过程都是匠人匠心齐心协力打造作品的过程,从业者在岁月中打磨技艺,淬炼心性,用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传承着精粹。只有让匠人精神渗透出版工作流程的每个细节,做出来的书才能怀有匠心,才是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
注释:
①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图书选题策划方式的变化与趋势探析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3/05/content_5049372.htm.
②吴子琳,刘华坤.图书选题策划方式的变化与趋势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02).
③姜新祺.选题策划的系统解析[J].编辑之友,2003(03).
④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