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荣
(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广东 深圳518000)
群众舞蹈与专业性舞蹈相比它具有随意性、娱乐性、群众性、季节性等特点,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雅与俗为一体的文化形式。群众舞蹈分为两类,一种是自娱性的民间舞蹈,另一种则带有表演性,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论的是基层群众舞蹈中的自娱性舞蹈,它承担了大部分的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是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的文化活动,也是近年来新兴的舞蹈综合性边缘学科,反映了市民生活的需求,展现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直观感受,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其发展不断壮大,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露天走向舞台。要发展好基层群众文化中的舞蹈活动,则要做好基层群众舞蹈的创作和辅导工作,这对文化馆工作的舞蹈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要求。
随着广大基层群众生活的逐渐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使得基层群众将目光放在了发展精神生活上。基层舞蹈作为基层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需求越来越高的同时,也伴随着广大基层群众对舞蹈艺术审美的提高。而让舞蹈创作紧贴群众生活,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要也成为当下文化创作的中心。只有舞蹈创作者创作的作品更趋近大众,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受到群众的喜爱,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从中逐渐提升自我精神和品质。
因此,未来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发展方向,一是要贴近群众生活,二是满足群众需要。“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艺术作品只有紧紧地扎根在群众生活这片土壤上才能茁壮成长。要清楚基层百姓的需求,什么样的舞蹈、什么样的主题、什么样的形式才是百姓最乐意接受一定要弄清楚,从多方面了解从多角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文化水平得到发展与提高。
不同的文艺作品,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特色。群众舞蹈作为文艺作品也应该彰显出时代特色,否则就无法得到此背景下社会民众的认同。
对于群众舞蹈这一基层文化活动来说,更应该体现出时代意蕴,只有做到这点,群众舞蹈才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创作群众舞蹈时要以时代主题为中心,向外延伸,用多样的舞蹈形式来体现出时代精神,从而增强群众舞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群众舞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指引,注入时代精神,用积极向上昂扬的正能量宣传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将舞蹈发展成为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积极调动起社会群众参与舞蹈的热情,积极发挥群众舞蹈在社会上的引导作用,调节社会风气。
在过去,线下开展群众舞蹈活动是主要方式,但是却也有很多制约因素。伴随着微信等现代互联网软件的兴起,通过微信线上开展工作成为了基层文化发展主要方式,所有的舞蹈成员都会加入到微信群,在微信群里积极响应,聊天亲切,信息发布及时,所有的群众在微信群里就好像身处一个大家庭,有了更多的亲切感和归属感。群众舞蹈的开展、创作、辅导、讨论,都在微信工作群里开展,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群众比线下更有动力、更有感情,也更有干头,常常是一呼百应。因此群众舞蹈活动利用新媒体以及移动通讯等现代化手段转移到网上,实现了人性化和网格化管理,促使着群众舞蹈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抖音等各种直播软件的兴起,有很多舞蹈的专业人士以及年轻舞者都积极地参加到群众舞蹈中,并拍摄相应的教学视频和活动视频放到网上,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使得群众舞蹈变成了一种时尚潮流,快速地走进群众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中,利用抖音开展线上舞蹈教学,也成为了舞蹈创作和活动的主要方式。线下主要是活动的开展,其他的讨论以及交流工作则更多地把重心放在了线上,联络感情、文化交流、舞蹈创作等重要内容线上线下并举,成为基层舞蹈活动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舞蹈文化作为文化的一脉分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神内涵,舞蹈作为古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工具,它不仅是一种舒展身体、形态优美的舞蹈动作,更是承载了人们许多的精神向往。在当下,大众对文化需求剧增的社会背景下,群众舞蹈因其接受度高、传播度广、娱乐性强、易学的时代特点成为了群众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当下群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受到了基层人民的广泛欢迎。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群众舞蹈文化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软实力,也成为了考察一个城市文明风貌的内容。群众舞蹈因其特性简单好学,更偏向于大众广播体操,虽不如专业舞蹈的专业性强,也离高标准的舞蹈动作相去甚远,但其内里仍然与我国传统民间舞蹈一脉相承。例如,甘肃省河口古镇艺术团曾经改编创作的舞蹈《黄河源》,其舞蹈全部由基层群众出演,该舞蹈继承和发扬了当地传统舞蹈文化的特色,融入了当地传统舞蹈文化的元素,展现了河口古镇千年间的历史风貌,与现阶段的时代特色相融合,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这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和进步。
舞蹈具有很强烈的直观性,这是因为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要靠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群众舞蹈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这是更适应广大基层参加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同时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东北地区的大秧歌舞蹈作为例子,秧歌舞节奏欢快、动作简单,在服饰上经常以大红大绿等鲜艳颜色作为主要色彩,这种舞蹈体现出了东北人民的豪爽和热情,因此秧歌舞作为东北群众舞蹈的主要类型,成为了当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代表。群众舞蹈在近年来蓬勃发展,许多群众在广场、公园进行舞蹈排练和舞蹈展示,而其他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参与,随时加入或离开,场面十分热烈,群众舞蹈因其随意性、简单性和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陶冶了群众情操。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提升,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许多中年人和新青年都面临着考试、就业、房贷等多重压力,每日奔波于生活和工作之间,缺少大面积的时间去锻炼身体,放松心情,因此我国中青年的身体素质逐年降低,有大部分人群都存有一定的心理问题。而群众舞蹈因其较强的娱乐性和随意性,不仅能够帮助参与者缓解精神上的压力,还可以帮助人们锻炼身体,起到塑造形体的作用。群众舞蹈按运动类型来说属于有氧运动,通常时间会达到半小时以上,动作简单、节奏明快,参与者能够快速地记住动作听清音乐,在这过程中舞者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促进了大脑运动,可以帮助舞者促进消化、消除疲劳,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因此群众舞蹈有利于提升群众各方面的身体素质。2019年5月15日,由中国文联和中国舞协在北京民族剧院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健康全国展演》活动中,大部分的参与者平均年龄都达到60岁以上,他们的身体素质十分优异,日常的练舞只在30平左右的地方训练,但每位老人都精神饱满,充满热情,这种群众舞蹈在提升老年人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老年生活。
想要做好基层舞蹈教学工作的辅导,那么就要注意舞蹈教学的细节,因为基层群众舞蹈节奏明快、动作简单,大部分学习者只要记住动作,听清音乐,踩准节拍,多加训练就可以跟上节奏,而在这里所说舞蹈教学的细节更多指的是教学分析,指的是学生的行为动作,教授者和被教授者之间的心灵互动以及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对教学的反应等。杨再隋先生曾经说过,“忽视细节的教学实践是抽象的、粗浅的、迷茫的”,因此注重舞蹈教学细节,有利于更好的辅导群众学习舞蹈,帮助他们事半功倍地展现精彩瞬间。大部分的群众参与舞蹈活动都是没有基础的基层舞蹈爱好者,仅仅因为爱好和寻求交流来参加舞蹈活动,因此他们缺乏足够的舞蹈技巧和舞蹈方面的信息,这导致了他们对传授舞蹈技艺的教师带有较高的心理期望和尊敬,同时对自己的舞蹈技巧有自卑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一定要注意细节辅导,例如对学生进行经常的鼓励,帮助他们顺利克服学习舞蹈中的困难。在辅导时,教师要对教学时间严格遵守,在辅导工作中态度谦和,对教学效果要进行客观评价,只有这样的教学辅导才能让学员感受到友好或被重视的感觉。
由于所处的生长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素质不同,每个人对文化艺术的欣赏水平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学者和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对象与教学对象之间容易产生差异,在舞蹈作品创作或者辅导教学之前,要尽可能地与被辅导对象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爱好习惯,尽量地达成一致,这样才能心中有数,在辅导时也更简单更得心应手。在辅导时要努力提高群众的适应性,增强与群众的互动性。各地方文化馆在进行舞蹈创作后,舞蹈辅导要提前融入当地文化中,从地方角度来说,展现的节目要符合当地居民的审美习惯,融入进他们的日常生活,对适应能力差的学员要努力提高他们的适应性,找到教与学的契合点,积极调动学员的热情,表扬他们的优点,尽量地扬长避短去制定创作和辅导方案,最终达到较为理想的舞蹈效果。
群众舞蹈辅导有很强的中介性,因为它既有群众文化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特征,同时也有舞蹈艺术性、审美性、技巧性的参与。因此群众舞蹈辅导就是把舞蹈艺术这一体裁转换成人民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文化形态,舞蹈辅导带有强烈的中介性,舞蹈辅导是转化其中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要群众感受欣赏了解舞蹈,从舞蹈身上感受到活力和激情,那么舞蹈辅导者要努力寻找到教与学的中间点,努力发掘群众舞蹈演员的体能和基础,创造具有群众文化特性的作品,同时与当今的时代特色相结合,让舞蹈作品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展现群众舞蹈的鲜活生命力。
我国的基层群众舞蹈活动从开办到发展到兴起,经历了许多个时代,如今已初具规模,获得了众多群众的喜爱,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感受到了基层群众舞蹈的魅力。未来对基层群众舞蹈,我们还应多加研究和探索,努力地使群众舞蹈成为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使群众舞蹈活动成为市民生活的精神支柱,用舞蹈来感染群众,唤醒群众对生活的热情,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