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高磷血症状况分析

2021-04-08 01:42:22刘盼望申世华
中国药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样本量血症筛查

刘盼望,秦 侃,杨 静,申世华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慢性肾脏病(CKD)为严重影响全球公众健康的三大慢性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CKD 患病率为10.8%,其中约有2%处于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维持远期生存[1]。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当前主要的替代治疗方式,虽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无法完全清除代谢废物。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MHD 患者仍会出现因肾功能损伤而引发的代谢性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矿物质-骨代谢异常、转移性钙化(如心脏瓣膜、血管、软组织钙化)等并发症,多数患者还会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综合征。CKD 患者中20% ~60%有营养风险[1],但鲜有研究关注[2-3]。本研究中由营养支持药师 (NSP)依 据 营 养 风 险 筛 查 (NRS2002)量表[4]筛查MHD 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风险,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旨在为MHD 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8 岁;在我院行MHD 超过6 个月;神志清楚,无交流障碍,能正确回答问题。

排除标准:合并艾滋病,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接受器官移植;拒绝参与本研究。

病例选择:依据横断面调查的样本量估算公式计算,得理论样本量104 例,筛查样本量为163 例,实际样本量为102 例,均为2019 年4 月至2020 年5 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MHD 患者(多次入院患者只调查1 次,记为1 个病例)。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资料(n =102)Tab.1 Comparison of the MDH patients′ general data(n = 102)

1.2 方法

由NSP 在患者入院24 h 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量表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记录量表总评分。首次入院筛查结果为无营养风险者,间隔1 周重复筛查,所有筛查患者在其住院治疗72 h 内完善实验室常规检查,同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疾病诊断等信息。

按有营养风险(NRS2002 量表评分≥3 分)、无营养风险(NRS2002 量表评分<3 分),以及有高磷血症(血磷浓度≥1.78 mmol/L)、无高磷血症(血磷浓度<1.78 mmol/L)进行分组,比较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血红蛋白、尿素氮、胱抑素、白蛋白、血钾、血钙、血磷水平,并对营养风险及高磷血症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随访有、无营养风险患者出院3,6 个月的再住院率及高磷血症患者出院3 个月的复发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2 至表4。随访结果显示,营养风险组患者 出 院 后 3,6 个 月再 住院率 分别 为 48.15% 和81.48%,无营养风险组患者分别为12.00%和36.00%;高磷血症患者出院后3 个月复发率为36.4%。

3 讨论

3.1 营养风险筛查的临床意义

营养风险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并不是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5]。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6]提出,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定和营养干预是营养诊疗的3 个关键步骤,营养风险筛查是基础。相关肾病指南[7]指出,营养支持治疗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但对于MHD 患者,临床存在管理和实施困难。该类患者本身存在疾病性高代谢紊乱、酸中毒、食欲调节异常及氨基尿素氮蓄积而导致的食欲减退、代谢亢进及合成较少的高消耗状态、透析营养物质流失、炎症状态等因素,导致营养不良[8-9]。在住院期间易发生营养风险,不利于临床治疗。院外随访提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再住院率极高,营养风险会导致病情恶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NRS2002 量表易掌握,NSP 能便捷、快速地以此评估患者的营养风险,配合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合理治疗,制订个体化营养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

表2 营养风险组与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nutritional risk group and the non-nutritional risk group

表3 高磷血症组与无高磷血症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clinical-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hyperphosphatemia group and the non-hyperphosphatemia group

表4 营养风险、高磷血症的单因素分析Tab.4 Univariate analysis of nutritional risk and hyperphosphatemia

3.2 营养风险的及时干预

本研究中MHD 患者住院期间营养风险发生率与文献[3,8]的研究结果相符。单因素分析中,该营养风险与患者的年龄、BMI 及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磷水平有相关性,但营养风险与BMI 呈负相关,原因可能是MHD患者无尿少尿,微水肿状态导致测得体质量偏高,BMI偏大且样本量少造成了偏移;发生营养风险患者的年龄偏大,这与年龄评分包含在量表内所引起的风险差异相关。后期随访发现,住院期间有营养风险的MHD 患者在出院6 个月内再住院率超过80%,故对该类患者的临床干预十分必要,也亟须加强。NSP 应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对此类患者加强药学查房,及时发现其营养风险,遵从CKD 营养治疗原则[10],对需干预的患者综合评估,选择适合的肠外与肠内营养个体化组方和制剂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

3.3 应重视高磷血症风险

动物试验表明,高磷血症会诱导肌肉细胞萎缩,导致肌肉消瘦及营养不良[11]。临床研究表明,高磷血症可诱导氧化应激反应及全身炎性反应,从而导致蛋白质能量消耗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死亡风险及血管钙化的独立高危因素[12-14]。本研究结果显示,MHD 住院患者高磷血症发生率低于常规透析患者,与文献[13-14]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为单中心调研,样本量不足,但较高的发生率应引起临床重视。高磷血症组与无高磷血症组患者的尿素氮、血钾水平有显著差异(P <0.05)。单因素分析提示,相对低龄、无营养风险、尿素氮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发生高磷血症。NSP 应时刻关注营养指标变化,配合临床营养科加强饮食教育,提高患者的控磷意识;指导高磷血症患者合理服用降磷药物,将血磷控制在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部分MHD 患者住院期间存在营养风险,应重视并完善对其入院后的营养风险筛查,充分发挥NSP 在临床药学实践特别是营养干预时营养制剂的选择作用;对于伴高磷血症的患者,应加强营养宣教和药物指导,提高其对高磷血症潜在危害的认识。在此提倡构建NST,促进药师与医护及营养师的携手合作,实现技能与专业知识短板的互补,提高医疗服务和管理,以改善MHD 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结局。

猜你喜欢
样本量血症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公民与法治(2022年1期)2022-07-26 05:57:48
医学研究中样本量的选择
内蒙古统计(2021年4期)2021-12-06 02:49:20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36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8:08
认识高氨血症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幸福(2019年12期)2019-05-16 02:27:40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航空装备测试性试验样本量确定方法
测控技术(2018年4期)2018-11-25 09:46:52
Sample Size Calculations for Comparing Groups with Binary Outc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