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玉琼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肠道病毒,该病常见于儿童,发病时最明显的症状为手、足、口腔发生皮疹,一般伴有发热现象[1-2]。HFMD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较多,难以控制,近些年在我国一直流行,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3]。临床上HFMD发病的主要原因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感染为主,并且具有一定的病死率[4]。现在本文就小金口辖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该地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研究结果如下。
选取2017年小金口辖区54名HFMD患儿病例作为病例组,选取该地未患HFMD的儿童108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排除标准:①心功能异常者;②重要脏器损伤者;③先天性免疫疾病者;④过敏体质。观察组男35例,女19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5.48±1.89)岁。对照组男68例,女40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5.36±1.86)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相匹配。
回顾性研究分析小金口辖区54名HFMD患儿的基本资料以及选取该地未患病儿童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原学检查结果等。对于HFMD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一年中不同月份发病情况,统计男女发病情况。
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建立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HFMD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入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7年小金口辖区全年发病情况,发现男性患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在5月份和6月份是全年发病的高峰时期,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上学情况、咬手指、患者接触史、洗手习惯、垃圾处理方式以及进入人流密集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将上述单因素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并给予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没有上学的散居儿童是发病的高危人群,喜欢咬手指、没有洗手习惯、有接触患者史、随意处理垃圾以及经常去人群密集地是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3。
传染病一直是受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对于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5]。HFMD的主要人群是儿童以及青少年,对于儿童和亲少年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次的研究中发现,HFMD男患儿多于女患儿,小金口辖区5月份和6月份是疾病发病的高峰时期,没有上学散居儿童是发病的高危人群。
在本次的研究中发现小金口辖区发生HFMD的危险因素有:①喜欢咬手指。手经常会去接触其他东西,细菌以及病毒会通过收触碰的物品在手上残留,当患儿咬手指是,病菌经空进入体内,而HFMD的传播途径中就有粪-口传播[6]。②没有洗手习惯。没有洗手习惯会导致手上停留许多细菌,当患儿用手吃东西时,这些细菌极易跟随食物进入患儿体内,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③接触患有HFMD的患者。HFMD属于传染病,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在传染病的首要措施中就有切断传播途径这一条,不与患该病的人接触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7]。④随意处理垃圾。随意的垃圾处理会导致环境受到污染以及病菌的滋生,特别是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儿童以及青少年,极易感染疾病。⑤经常去人群密集地。人居密集的地方,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粉末传播,对于年纪较小,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来说,其自身抵抗力较弱,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极易感染。
表1 2017年某地区农村地区儿童HFMD发病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针对以上的危险因素以及高危人群,提出以下预防对策。①对于还未上学的散居儿童,家长应当时刻注意儿童卫生避免,特别是手卫生以及咬手指的习惯;②注意手卫生以及改正儿童咬手指的习惯。家长应当帮助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可以通过儿歌等方式教导患儿,在刚开始时,可以帮助患者在餐前洗手,上完厕所后洗手,逐渐帮助患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对于习惯咬手指头的儿童家属应当教育患儿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可以通过某些记忆深刻的方式(动画片或者图画)帮助患儿改掉这一行为。③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及接触HFMD患者。尽量减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地的习惯,在该病发病的流行期,更加不能带儿童去聚众场所,时时应当要开窗通风,注意卫生。④垃圾集中处理。鼓励当地居民集中处理垃圾,避免因随意处理而导致细菌滋生。⑤可以在该地举办一个有关HFMD的知识问答活动,帮助小金口辖区居民更深刻的了解HFMD。
表2 变量以及赋值
表3 2017年某地区农村地区儿童HFMD发病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小金口辖区散居儿童是发病的高危人群,男性儿童发病多于女性,5月份和6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期,当地居民针对该疾病应当提前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