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地区中低肥力下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1-04-08 02:25温国昌李保军杨璞贾建彬刘庆芳贺维昭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指标值冠层冬小麦

温国昌,李保军,杨璞,贾建彬,刘庆芳,贺维昭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1)

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之一,该地区由于年降水分布不均,降水量不能满足冬小麦生育期需求,因此冬小麦生产上仍需要大量灌溉。目前,该地区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过度依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到2018 年地下水超采已累计1 400 亿m3,地下水漏斗面积达9 万km2[1,2]。该地区用水中,农业用水占70%以上,其中小麦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的70%左右,因此小麦节水已成为华北地区农业节水的重中之重[3~5]。

合理灌溉是小麦节水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针对冬小麦灌溉的研究较多,大多认为冬小麦需水的关键时期是拔节期和孕穗期[6~11]。张喜英[12]研究表明,在限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拔节期1 次灌溉可显著促进营养生长和根系生长,有利于后期土壤水分的高效利用。武继承等[13]研究表明,起身期灌水主要是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拔节期灌水能显著增加穗粒数,孕穗扬花期灌水能明显提高千粒重。马瑞昆等[14]研究认为,起身期较拔节期灌水可增加单位面积穗数,降低千粒重。方保停等[15]研究认为,起身期与拔节期春灌第1水处理的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差异不显著。李月华等[16]研究表明,丰水年份春灌1 水也能亩产千斤,取得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实现丰产与节水的统一。因此,通过合理的灌水模式,适度减少灌溉量,发挥土壤贮存水的作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实现小麦节水栽培的重要途径[17,18]。

谭凯炎等[19]研究表明,近30 a 来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季气候变暖明显,10 月、12 月和2~6 月增温趋势显著,冬小麦生长期间冬春季干旱发生概率大、持续时间增长,加上生产上秸秆还田、抢墒播种、地块肥力不均等,导致春季肥水被迫前移的年份和地块常常发生,以往的水肥后移灌溉模式可能不再适合该地区的一些地块。为此,选取冀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品种邯6172 为试材,研究中低肥力下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旨为该地区中低肥力地块小麦节水稳产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8 年10 月~2019 年6 月在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该区域地处东经114°52′、北纬36°56′,海拔59.4 m;多年平均气温14.7 ℃,无霜期193 d,日照时数2 359.2 h,降水量350 mm。试验地土壤为潮褐土,肥力中下等,0~20 cm 耕层土壤pH 值8.65,基础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4.31 g/kg、水解氮45.94 mg/kg、有效磷11.49 mg/kg、速效钾109.88 mg/kg。前茬作物为玉米,收获后全部秸秆还田。2018 年10 月11 日~2019 年6 月5 日小麦季降水量为75 mm。

1.2 试验材料

供试冬小麦品种为冀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的邯6172,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室提供。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4 个灌溉方式处理,其中,T1处理为未灌越冬水+灌起身水(2019 年3 月13 日,下同),T2处理为灌越冬水(2018 年12 月5 日,下同) +灌起身水,T3处理为未灌越冬水+灌拔节水(2019 年 3 月 28 日,下同),T4处理为灌越冬水+灌拔节水。小区面积30 m2,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每次灌水量均为750 m3/hm2。

小麦播种前,整地时基施云天化复合肥(N、P2O5、K2O 含量均为15%) 750 kg/hm2,并灌足底墒水。2018 年10 月11 日播种,播种量207.75 kg/hm2,基本苗数量400 万株/hm2;2019 年春季随水追施尿素(N 含量46%)1 次,施肥量245 kg/hm2;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常规。2019 年6 月5 日收获。

1.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2.1 株高。小麦收获前,每小区随机选取10 株,测量株高。

1.3.2.2 旗叶叶面积及干重。小麦灌浆初期,每小区随机选取10 株,用叶面积测量仪(YMJ-A)测量旗叶叶面积;然后将旗叶剪下,80 ℃杀青后烘干至恒重,称量干物质重。

1.3.2.3 旗叶叶绿素含量。用SPAD 值表示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于小麦灌浆初期、中期和后期,每小区随机选取10 株,用SPAD-502plus 叶绿素测定仪(日本产)测定旗叶的SPAD 值。

1.3.2.4 小麦冠层截获有效辐射(PAR)。小麦孕穗期,每小区随机选取5 个点,11:30~13:00 用植物冠层仪(TOP-1000 型)垂直测定每个样点冠层顶部入射和底部透射的PAR。参照史泽燕等[20]方法,折算小麦冠层截获的PAR。

1.3.2.5 单位面积穗数。小麦收获前,每小区随机选取1 m×1 m 的样方,统计样方内的穗数,折算单位面积穗数。

1.3.2.6 产量和千粒重。小麦成熟后,每小区随机选取1 m×1 m 的样方进行收获,子粒风干后称重计产,并测定千粒重。

1.3.3 数据统计分析 利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利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LSD 法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为 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植物性状的影响

2.1.1 株高及旗叶性状 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株高、旗叶面积和旗叶干重影响显著,其中T2处理的指标值均最大且显著>其他处理(表1)。进一步对同一时期灌水条件相同的2 个处理进行株高、旗叶面积和旗叶干重比较发现,T2处理的指标值均显著>T1处理,T4处理的指标值均显著>T3处理,表明春季灌水条件相同时,越冬水对小麦株高和灌浆初期旗叶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灌越冬水的促长效果明显优于未灌越冬水;T1处理的指标值均显著>T3处理,T2处理的指标值均显著>T4处理,表明冬季灌水条件相同时,春一水灌溉时间对小麦株高和灌浆初期旗叶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灌起身水的促长效果明显优于灌拔节水。

表1 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株高及灌浆初期旗叶性状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irrigation methods on plant height and flag leaf characters at the early filling stage of winter wheat

不同灌溉方式处理的小麦旗叶SPAD 值均随灌浆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但指标值在灌浆初期和中期均差异很小,在灌浆后期顺序为T1处理>T2处理>T4处理>T3处理(图1)。进一步对同一时期灌水条件相同的2 个处理进行SPAD 值比较发现,灌浆后期T1处理的旗叶SPAD 值>T2处理,T4处理的旗叶SPAD 值>T3处理,表明春季灌水条件相同时,越冬水对小麦灌浆后期旗叶SPAD 值影响不显著;T1处理的旗叶 SPAD 值显著>T3处理,T2处理的旗叶 SPAD 值>T4处理,表明冬季灌水条件相同时,春一水灌溉时间对小麦灌浆后期旗叶SPAD 值有显著影响,其中灌起身水的效果明显优于灌拔节水。

图1 灌溉方式对灌浆期冬小麦旗叶SPAD 值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irrigation methods on flag leaf SAPD of winter wheat at filling stage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冀南地区中低肥力条件下,采用T2处理灌溉方式(灌越冬水+灌起身水)有利于冬小麦的个体发育。

2.1.2 冠层截获PAR 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冠层顶部PAR 影响很小,对底部PAR 影响较大,最终对小麦冠层截获PAR 影响显著,其中T2处理的小麦冠层截获PAR 最大且显著>其他处理(表2)。进一步对同一时期灌水条件相同的2 个处理进行小麦冠层截获PAR比较发现,T2处理的指标值显著>T1处理,T4处理的指标值显著>T3处理,表明春季灌水条件相同时,越冬水对小麦群体数量有显著影响,其中灌越冬水的小麦冠层截获PAR 明显多于未灌越冬水;T1处理的指标值显著>T3处理,T2处理的指标值显著>T4处理,表明冬季灌水条件相同时,春一水灌溉时间对小麦群体数量有显著影响,其中灌起身水的小麦冠层截获PAR明显多于灌拔节水。

表2 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冠层截获PAR 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irrigation methods on canopy interception PAR of winter wheat 〔μmol/(m2·s)〕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冀南地区中低肥力条件下,采用T2处理灌溉方式(灌越冬水+灌起身水)有利于冬小麦的群体发育。

2.2 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影响显著,其中T2处理的产量最高,与T4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其他2 个处理(表3)。

表3 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irrigation methods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winter wheat

进一步对同一时期灌水条件相同的2 个处理进行单位面积穗数比较发现,T2处理的指标值>T1处理,T4处理的指标值<T3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表明春季灌水条件相同时,越冬水对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影响不大;T1处理的指标值显著<T3处理,T2处理的指标值显著<T4处理,表明冬季灌水条件相同时,春一水灌溉时间对小麦群体穗数有显著影响,其中灌起身水的单位面积穗数明显少于灌拔节水。

进一步对同一时期灌水条件相同的2 个处理进行千粒重比较发现,T2处理的指标值显著<T1处理,T4处理的指标值显著<T3处理,表明春季灌水条件相同时,越冬水对小麦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其中灌越冬水时不利于千粒重的提高;T1处理的指标值显著>T3处理,T2处理的指标值显著>T4处理,表明冬季灌水条件相同时,春一水灌溉时间对小麦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其中灌起身水的增重效果明显优于灌拔节水。

进一步对同一时期灌水条件相同的2 个处理进行产量比较发现,T2处理的指标值显著>T1处理,T4处理的指标值显著>T3处理,表明春季灌水条件相同时,越冬水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灌越冬水的产量明显高于未灌越冬水;T1处理的产量显著>T3处理,T2处理的产量>T4处理但差异不显著,表明冬季灌水条件相同时,春一水灌溉时间对小麦产量有一定影响,其中灌起身水的产量高于灌拔节水。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冀南地区中低肥力条件下,采用T2处理灌溉方式(灌越冬水+灌起身水)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

3 结论与讨论

灌越冬水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促进小麦苗期生长发育。张瑞等[21]研究表明,越冬期测墒补灌处理的小麦子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均高于未测墒补灌处理;如果冬小麦生长前期长期受旱,会对地上部生长造成较大损失,生长后期灌水并不能弥补这种损失[22]。本研究条件下,越冬水对小麦株高、旗叶性状(面积、干重)、群体数量和产量有显著影响,灌越冬水可以明显促进小麦个体生长和群体发育,提高产量。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在冬小麦生产实践中春季第1 次灌水时间至关重要,大多数研究认为,春季第一水的最佳灌溉时期是拔节期[6~11],因为冬小麦返青后生长加快,拔节水不仅可补充上层土壤水的消耗,还可在此关键期为作物提供足够的水分,有利于地上和地下部生长发育,而较大的冠层和根系系统又能促进作物对土壤贮存水的利用,增加抽穗后作物的耗水量,有利于作物产量的形成。而孙明清等[23]研究表明,起身前期灌水对冬小麦群体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拔节期后灌水则调控作用不明显,当冬小麦起身期茎数少于1 200 万个/hm2时,春季第1 次肥水应在起身中后期(春四叶前)进行。姚宁等[22]在控水条件下的研究表明,小麦春季第1 次灌水的关键时期为返青期。本研究条件下,春季灌起身水有利于冬小麦株高和旗叶生长以及群体发育,提高子粒产量,研究结果与姚宁等[22]的研究结果相近。本试验是在中低肥力地块上进行的,而对于高肥力地块春季第一水的灌水时期还需进一步验证。

近年来,作物用水已逐渐从传统的“丰水高产型”转向“节水优产型”的非充分灌溉[24,25]。研究显示,与充分灌溉(生育期灌3 次水)相比,冬小麦实施亏缺灌溉策略(足墒播种条件下,结合追肥只灌1次拔节水)虽然产量平均减少13.5%,但农田耗水量可降低70~90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并使冬小麦单产稳定在6 400 kg/hm2左右[12,26,27]。本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水和春一水灌溉时间均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灌越冬水+灌起身水(T2处理)效果最好,不仅可显著促进冬小麦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还可明显提高子粒产量,可以作为冀南地区中低肥力条件下冬小麦节水稳产的栽培参考方案。

猜你喜欢
指标值冠层冬小麦
六种冠层阻力模型在冬小麦蒸散估算中的应用
干旱处理条件下水稻冠层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
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向日葵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2022年山西省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基于无人机和地面图像的田间水稻冠层参数估测与评价
冬小麦的秘密
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探索与实践
不误农时打好冬小麦春管“第一仗”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