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江西兴国的战斗岁月

2021-04-07 08:11冯晓蔚
红岩春秋 2021年3期
关键词:土地革命萧华兴国县

冯晓蔚

江西兴国县地处赣南北部,境内多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率领军民在兴国等地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这片热土,也成了中央红军反“围剿”战争的主战场。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一生中难忘的岁月。

建立红色政权  培养骨干力量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以井冈山为中心的湘赣边界革命根据地成了中国革命的摇篮。1929年1月4日,毛泽东在江西省宁冈县柏露村主持召开会议,指出:应趁着蒋桂战争即将爆发的有利时机,更广泛地展开游击战争,扩大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烈火在广大的区域燃烧起来。会议决定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14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东进,于4月中旬来到兴国。

彼时,兴国人民生活十分悲惨,挣扎在死亡线上,迫切需要革命。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第3纵队从于都出发,浩浩荡荡来到兴国县城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毛泽东刚在潋江书院(即平川中学)住下,乡亲们便争先恐后地前来看望。于是,县委决定召开一个群众大会。

4月下旬的一天,兴国县委在鸡心岭前的大草坪上召开5000人群众大会。当毛泽东和红3纵队领导迈着大步走上临时搭起的主席台时,会场响起了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会上,毛泽东围绕工农革命作了讲话。他声音洪亮,说:“兴国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我们大家天天讲革命,革命究竟要革谁的命呢?一句话:革反动派的命……革命靠谁来革?不靠天,不靠地,就靠我们自己,靠劳苦工农。怎么个革法呢?蒋介石手里有枪有刀,刀枪干什么用?是要杀人的,杀我们工农大众的!咱们赤手空拳行不行?不行。就说打狗吧,你手里也还得有条棍子,有块石头,手一举,狗才会夹起尾巴逃走。我们要打倒屠杀工农的军阀和他们的后台老板帝国主义,就要拿起刀枪,建立工农革命武装,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

会开到一半,天空忽然响起隆隆的雷声,豆大的雨点瓢泼似地落了下来。当时,兴国正遭受春旱,几十天滴雨未下,眼看秧苗就要干死。于是,毛泽东挥动着手臂诙谐地说:“这场雨下得好哇!你们大家看,革命一来,年景都变,变得风调雨顺了。”大家顿时开怀大笑。会后,县委书记胡灿宣布废租废债的决定,当场焚烧了一堆堆田契债券。革命的风暴迅猛席卷潋江两岸。

在兴国期间,毛泽东指导县委筹备和成立了兴国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兴国县革命委员会,修改颁布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在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他亲手将朱红大印交给了县革命委员会主席萧芳全。毛泽东还在潋江书院的文昌宫起草了《兴国县土地法》。后来,这个土地法推广到了整个中央革命根据地。

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土地革命的骨干力量,毛泽东在潋江书院崇圣祠主持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共有40多人参加。训练班成员每人有一块红布条印的出入证,自备文件袋、饭袋、灯笼和草鞋,夜间睡铺草。由于纸张匮乏,他们从国民党县党部丢弃的废纸堆里选了一些红、绿色纸和表格纸,在纸张背面印讲义。

毛泽东为训练班编写了大部分教材。每天晨曦初露的时候,他还和学员们一起到草坪上散步、早读、唱歌。在课堂上,他用通俗的语言阐述革命道理。他的教学由浅入深,深得学员们喜爱。一次,毛泽东用生动的譬喻,阐明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他说:“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如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随时随地都要念叨‘争取群众,这是共产党的护身法宝,是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法宝。丢掉这个法宝,革命就要失败,共产党就一事无成……”

训练班原计划办半个月,后因情况变化,只办了十天。不久,毛泽东即率领红四军经宁都向闽西进军。

重视土地工作  动员青年参军

1930年3月中旬,毛泽东从吉安第二次来到兴国,仍旧住在潋江书院文昌宫。他一落脚就召集县委、县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开会,仔细听取了兴国土地革命情况的汇报,及时地指示分田工作“一要分,二要快”。基于对革命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毛泽东指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应当加速根据地的建设,抓紧扩大红军,以粉碎敌人将要发动的大规模进攻。

当时,潋江书院是县革命委员会办公的地方,党和共青团县委也设在这里,萧华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一天上午,毛泽东找萧华谈话。当萧华来到书院拜亭(平川中学图书室)时,毛泽东正坐在一张长条靠椅上阅读《兴国县志》。见萧华走来,毛泽东笑容满面地站起来招呼,拉着他坐在自己身边,亲切地说:“找你来,是要了解一下共青团县委的工作。”

刚开始,萧华有些拘束,毛泽东问什么,他就回答什么。毛泽东听得很仔细,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于是,萧华把共青团的工作情况从头到尾讲了一遍。毛泽东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说好。毛泽东指示,今后共青团的工作重点,依然是发动青少年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抓好對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动员青年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红色政权。毛泽东的一席话,令萧华对团县委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和力量。

谈话结束后,毛泽东留萧华一起吃饭。除了从伙房打来一盆南瓜菜外,毛泽东还拿出自己的伙食尾子,让警卫员小王买来一盘饺子。他用筷子指着刚端上来的饺子,饶有兴致地说:“昨天,同志们请我吃你们兴国的那个‘四星望月(一笼粉蒸肉配四盘小菜),今天我请你吃饺子。”

毛泽东此次在兴国,亲自指导召开了兴国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兴国县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兴国苏维埃政府土地法》。同时,各级区乡红色政权相继成立,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进入新的高潮。

同年6月,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在长汀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毛泽东任政委,朱德任总指挥,率领红一军团从长汀经兴国向北进军。7月,毛泽东再次途经兴国,召开了县委、县政府负责人会议,成立了贫农团,领导划分阶级。兴国县呈现出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景象。

深入实地调查  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为了制定正确的革命战略策略,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其间,他写下了两个与兴国有关的调查报告,一个是《兴国调查》,一个是《长冈乡调查》。

1930年,是江西等革命根据地猛烈发展的一年。但是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者被大好形势冲昏头脑,以为中国革命全面胜利的时刻已经到来,热衷于攻打反动势力比较强大的长沙、南昌等大城市。毛泽东为批判“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做了许多艰苦的工作。

10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新余县罗坊,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联席会议,作出了停止进攻南昌、九江等中心城市的军事冒险计划。会议期间,为了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毛泽东找来兴国红军预备队的八位同志,开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会,随后整理写出《兴国调查》(原名《8个家庭的观察》)。

毛泽东通过对八户家庭的调查,了解了党的土地革命路线、政策与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形。他指出:旧中国农村中的基本矛盾是广大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中国的红色政权是在土地斗争中建立和巩固起来的,那种“左”倾机会主义者攻打大城市和所谓“取消土地革命”的观点是极为荒谬的、错误的,势必导致脱离广大农民群众,势必导致革命的失败。

1933年11月,为总结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树立红色政权工作的先进典型,毛泽东率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检查团,再次风尘仆仆地来到兴国,做了长冈乡调查。

在长冈乡列宁小学的教室里,毛泽东召集党支部委员、乡干部、村代表主任、赤卫队长、妇女主任参加座谈会。会上调查的内容很广泛,从政治到经济,从群众生活到风俗习惯,甚至长冈乡的山林、河流、物产等等,毛泽东都分门别类调查。他耳听手记,不懂就问,调查会一连开了几个晚上。

白天,毛泽东和调查团的同志分头访问群众,帮助群众挖番薯、刨花生、种油菜。一天,他在村里看见一幢新房,乡干部告诉他,那是贫农马荣海家。年前,马荣海家不慎失火,有一间半的房屋被烧毁。为帮助马荣海渡过难关,乡政府和互济会发动群众捐钱、帮工、找料,用三天时间盖好了新房。毛泽东听完,连声称赞乡干部做得对。

毛泽东还访问了代耕队长、犁田能手李玉英。他在地头看了李玉英的犁田表演后,连连称赞,号召根据地的妇女都要向她学习。

通过一星期的实地调查,毛泽东详细考察研究了长冈乡的工作,不久写出《长冈乡调查》一文。

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沙洲坝召开。会上印发了《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1月27日,毛泽东在大会上作报告。他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长冈乡的典型,指出了根据地建设的方向和前途,对盲目照搬外国经验、照抄本本的教条主义者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正是这种调查研究、脚踏实地的工作方法,使毛泽东深刻地了解实际情况,为制定政策、指导中国革命提供了重要依据。

率红军作战  题“模范兴国”

1931年7月,国民党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蒋介石亲任总司令,坐镇南昌,纠集30万大军,分左、中、右三路向红军进攻。对此,毛泽东提出“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选择兴国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

毛泽东指挥红军主力从闽西建宁等地出发,绕过敌军前锋,以急行军速度回师兴国。7月31日,他率领红军主力由兴国向富田开进时,被敌发现,遂改变原定作战计划,决定由中间突破。随后,红军主力穿过敌主力之间40里的空隙地带,跳到了莲塘、良村、黄陂一线。

8月7日拂晓,红军主力在莲塘发起猛烈进攻,全歼敌上官云相师两个团和一个特务营。毛泽东指挥红军乘胜追击,又在良村吃掉敌郝梦龄师两个团,红军声威大震。

8月8日,毛泽东发出向龙冈之敌进攻的命令。途中,因发现敌军主力已麇集龙冈,且加修了工事,毛泽东决计声东击西,佯攻龙冈,挥戈向东,直取宁都黄陂之敌毛炳文师。红军以三天行程赶至黄陂,经过一番激战,歼敌四个团,俘敌4000余人。

红军连战连捷,令敌人闻风丧胆。所有向西、向南的敌军主力,皆转旗向东,猛力逼近黄陂,找红军决战。在敌采取密集的大包围之势接近红军的情况下,毛泽东即令罗炳辉率红十二军部分兵力伪装成主力,一路打着火把,扬旗吹号,诱敌向东。红一方面军主力则转而向西,又一次穿过敌之间20里间隙,到达兴国枫边、城冈、白石、良村一带,进行隐蔽集结。当敌人发觉红军主力仍在兴国,复又掉头西进时,红军已经休整半月。敌人被毛泽东牵着鼻子转了几个大圈,“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士气低落,沮丧不堪。

毛泽东见时机成熟,便率领红军主力展开战略反攻。红军同敌蒋鼎文部鏖战于高兴圩,歼敌4000人;又在方石岭一带歼灭敌韩德勤一个师、蒋鼎文一个炮兵团,俘敌5000人。至此,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

1933年5月,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兴国县掀起了扩大红军的热潮,到处是“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先上前方”的参军景象。歌曲《送郎当红军》唱响了兴国的村落、圩镇。

短短一个星期内,兴国模范师全师集体报名参加了红军。其后,从师长到伙夫5500多人,在兴国筲箕窝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大会。家家户户披红挂绿、张灯结彩,噼噼啪啪地放起喜炮。30万双拥军鞋堆成了山,各种各样的慰劳品从四面八方送来。江西军区司令员陈毅、中央军委扩红巡视员罗荣桓代表中央和工农红军,检阅了这支新军。6月,兴国模范师从兴国誓师出发,浩浩荡荡开赴前线,轰动了整个革命根据地。

之后,興国获得“模范县”的光荣称号,中央军委授予了一面“为争取永久的模范县而斗争”的奖旗,毛泽东还亲笔题写了“模范兴国”四个大字。兴国人民把毛泽东的手书制成大匾,悬挂于四方城门之上,决心永远保持光荣。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土地革命萧华兴国县
萧华和罗荣桓的良师益友情
萧华与刘白羽的一段往事
兴国县精准扶贫中金融支持路径探究
晚粳品种对比试验
兴国县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探讨
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范式分析
习仲勋与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廉政建设探析
简析建国前后的农村经济变迁
萧华满含热泪创作《长征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