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带动京津冀成世界级城市群

2021-04-07 07:30王红茹
中国经济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

王红茹

《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京津冀协同发展“2·26”重要讲话7周年。7年间,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年一个大台阶,每年都有新突破。

接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向深度广度拓展,“十四五”规划已经给出答案: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京津冀作为新的增长极,已蓄势待发。

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是时代选择

在“十四五”时期,城市群依然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十四五”规划提出: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为重点,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带动全国经济效率整体提升。

在中国诸多城市群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这三大城市群,GDP总量占全国比重的44%。

京津冀由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构成,人口超过1亿,包括了两座直辖市、11个地级市所辖的21.6万平方公里土地,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群”。

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城市病”使北京不堪重负,因此,疏解非首都功能成为重中之重。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设计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并提出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发挥一核作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干什么?其目标就是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对京津冀而言,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走向之一,也是‘时代的选择。”南开大学经济和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刘秉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北京的经济作用依然重要

世界级城市群,是指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控制力,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群。

要将京津冀城市群打造为世界级城市群,首都北京的作用至关重要。2020年,随着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横空出世,北京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2020年9月4日召开的中国国际服贸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表示,支持北京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贸试验区。

3天后的9月7日,国务院发布 《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作出了详细部署。

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此次方案中,北京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

在刘秉镰看来,尽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并没有提到经济中心,但其实北京经济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从世界范围的首都圈来看,伦敦首都圈、巴黎首都圈、首尔首都圈和东京首都圈等,中心城市都发挥了明显的经济中心的功能。”

以伦敦首都圈为例。作为英国首都的伦敦,不仅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和纽约并称为世界两大金融中心,人口规模1000万人左右,接近英国城市总人口的1/5。伦敦首都圈GDP约占全国的80%。

“不仅伦敦首都圈,法国、韩国和日本的首都圈都是这样,经济占比全国最高,首都圈对于集聚经济的作用非常强大。”刘秉镰说。

由于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发展格局和经济要素分布不同,因此北京首都圈不同于伦敦首都圈等的定位,其更侧重于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

“十四五”规划指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刘秉镰表示:“目前北京首都圈的经济结构高度服务化,是文化、教育和科技资源集聚的平台,对于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轨道上的京津冀正缩小三地差距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7年来,成效显著。

从北京方面看,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一手控增量、一手疏存量。制定实施了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2.34万件。同时,一大批一般制造業企业、批发市场等完成疏解。

2021年2月25日,北京市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4年以来,北京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2800余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980余个。

从河北方面看,河北省有关部门数据显示,7年来,河北累计签约批发市场商户4万余户,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24771个、产业活动单位9045个。今年的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如期实现。河北30项主要指标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等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

从天津方面看,天津市以滨海新区等为重要平台,吸引了亚投行灾备中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奇虎360等一批优质项目布局,“十三五”期间,引进北京企业投资项目超4000个,投资到位额超6000亿元。

但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京津冀还没有形成本质意义上的首都圈,发展依然不平衡。”刘秉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目前北京的文化、科技和创新能力很强,但是天津和河北承接的还不够多,三地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

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缩小地理上的差距。资料显示,历经7年,京津冀累计打通拓宽“对接路”32条段、2005公里。京张高铁、京雄高铁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投用,“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轨道上的京津冀,以轨道交通为支撑,加速要素的流动,将使三地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刘秉镰说。

2035年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架基本形成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对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进行了全面部署。

2020年10月,北京市出台《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根据《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将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到2035年,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架基本形成。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大型世界级城市群有6个,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由于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发展不平衡,重要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世界级城市群存在一定的差距。

刘秉镰将目前京津冀发展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增速下降,结构优化推进比较缓慢,口岸优势发挥还有不足,世界级城市群对国际市场影响力没有明显提升,优质要素的集聚能力较差,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治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发展是硬道理。从全国的视角看,京津冀应该成为中国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刘秉镰针对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任务,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是以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区域治理水平,加快京津冀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注重将新发展格局的理念融入到京津冀体制机制创新和区域治理方面,实现安全、稳定的增长。

《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二是加快推动形成多中心网络式的京津冀区域空间“骨架”。“能不能在京津之间构建都市连绵带,以实现天津和北京两个城市的产业互补?如果形成都市连绵带,对于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任务是投资少、见效快的举措。”

三是加快集聚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要素,引育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功能。“我国的创新资源,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大多集中在北京,占到40%左右。遗憾的是,天津、河北从北京吸纳过来的成果不多。因此要在津冀构造连接北京的创新交易链。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深圳的经验值得学习。”

四是加快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京津冀产业链区域配套深度融合。

责编:周琦  zhouqi@ceweekly.cn

美編:孙珍兰

猜你喜欢
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
“世界级服装产业集群先行区”虎门镇:从全国优秀向世界领先迈进
河池娃问鼎世界级机器人大赛 等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京津冀协同发展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