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艳
为能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为能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开展心理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学习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不只是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能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发挥心理社团活动的作用是比较重要的。开展心理社团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缓解学生心理层面的压力。且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开展心理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积极应对学习以及生活当中的问题,从而为学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优化的方式,通过开展心理社团活动,为实际教育工作顺利落实起到促进作用,以下实践措施要加强重视。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为能有效提高学生素质,教师需要在心理社团活动实践方面加强重视,保证心理社团活动能够高效开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心理社团各类活动的主题以及内容的选择要谨慎,每次活动都需要明确目标,发挥实践活动的实效作用。教师自身要收集各年级学生参与活动的感悟,并将相应的反馈和分享工作做好,对社团骨干以及成员等实施跟踪调查,掌握活动后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化。如社团集体心理辅导后,对成员的自我认知以及自信心等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将工作有效落实。对于大型的心理社团活动,教师要扩展活动参与人员范围,不能局限在成员间,如心理剧本创作比赛,以及摄影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人员越多越有益,影响力会大大提升,这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效果也有着重要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思维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学习进步打下坚实基础。教师要对心理社团活动实践方式进行准确定位,按照定位落实活动方案,明确心理社团任务以及宗旨。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完善的制度,这些都能为发挥心理社团的优势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明确社团各部门组成以及权利和分工,制定相适应的奖惩机制等,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要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心理社团活动的优势,教师需要注重在实践中进行优化,心理社团要能和其他社团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工作合作,通过加强社团间的联系,吸收营养,从而使自身迅速成长,还要积极开拓心理健康的新领地,实现共赢的目标。如心理社团可以和美术社团进行合作,举办心理漫画比赛;或是与摄影社团进行合作,开展心理摄影大赛;又或是与戏剧社进行合作,举行心理DV 剧比赛。通过增强社团间的交流合作,有效拓宽社团社交的范围,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注重“走出去”的社团活动实践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实践当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为能有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水平,教师要在教育方式上进行优化。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活动当中找到自我,客观地看待自我,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展心理社团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的时候,要保证社团活动的合法规范以及安全性,鼓励社团主要干事大胆开展活动,鼓励心理社团成员群策群力开展活动,对这些基础工作进行优化设计,为社团成员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为能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就要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心理社团活动创新设计方面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要能不断创新,明确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其育人效果,从创新的角度设计活动开展方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