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华
(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影像科 广西 北海 536100)
肺部磨玻璃结节主要是指在高分辨率CT 征象上,显示为磨砂状或云雾状局部阴影,密度相对升高,可见血管束[1]。有相关学者指出[2],对早期存在肺部磨玻璃结节CT 征象的早期肺癌患者,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提升其术后5 年生存率。为此,早期对结节进行良恶性鉴别,对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状况极为重要。肺部磨玻璃诊断“金标准”为病理或手术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3]。现如今随着胸部高分辨率CT 的广泛应用,为临床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诊断提供了新方向,该方式具有无创性,患者接受度较高。为明确肺部磨玻璃结节的高分辨率CT 征象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本文就良恶性的CT 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20 年12 月78 例肺部磨玻璃结节高分辨率CT 征象的患者临床资料,据临床病理检查及手术结果分为恶性组(n=46)与良性组(n=32)。恶 性 组 男27 例,女19 例,年 龄60 ~78 岁,平 均(65.41±2.47)岁。良性组男18 例,女14 例,年龄60 ~78 岁,平均(65.37±2.38)岁。患者临床基础资料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 ①入组患者均经高分辨率C T 检查呈肺部磨玻璃结节征象,并经活检或手术检查确诊良恶性;②患者及其家属对实验知晓,签订知情同意书;③患者临床检查资料完整。
1.1.2 排除标准 ①两侧肺部存在多发性磨玻璃结节;②CT 图像质量不清晰;③既往存在恶性肿瘤史、基础疾病史及远处转移的患者;④伴有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实验者。
入组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率CT 检查,用Asteion4 排螺旋CT 机(日本东芝)进行检查,设置相关参数,即层厚7mm、管电压120 ~140kV、管电流130mA,重建层厚1.5mm。在开始扫查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以便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扫查后将原始数据输入图像后处理平台,从而获得多平面、多方位的图像。
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详细记录患者病灶大小、形态特征等CT 征象,并进行组间比对。
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患者毛刺征、分叶征、囊状透亮影、病灶界面、密度等CT 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灶大小、病灶形态、支气管征、空泡征、血管束征、胸膜凹陷征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高分辨CT 征象
表1(续)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具有较高的死亡率[4]。有大量研究显示,肺部玻璃结节应尽可能的早发现、早鉴别,该结节就临床预防和治疗肺癌上意义重大。肺部磨玻璃结节主要是指CT 影像上,出现磨砂玻璃质地的密度轻微上升的云雾状征状。临床较多研究显示[5-6],早期对肺部磨玻璃结节进行鉴别,能有效防治肺癌。与普通CT 相比,高分辨率CT 能清晰、直观的显示肺组织微细结构与小病灶。为此掌握肺部磨玻璃CT 征象,对早期鉴别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发现,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患者病灶大小、病灶形态、支气管征、空泡征、血管束征、胸膜凹陷征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本次研究中,恶性组毛刺征、分叶征占比58.70%、69.57%,而良性组仅占比25.00%、18.75%,说明毛刺征与分叶征可有效鉴别恶性磨玻璃结节;依据肺部磨玻璃结节内部是否存在实性成分,可将其分为单纯型与混合型磨玻璃结节,相对而言,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具有更高的恶性率,其内部实性成分大小能直接显示浸润程度[7]。本次研究中,恶性组单纯型磨玻璃结节共19 例,占比41.30%,而良性组共23 例,占比71.88%,证实单纯型及混合型磨玻璃在良恶性鉴别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囊状透亮影主要是指CT 影像上显示磨玻璃结节边缘或内部出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含气透亮影,也称之为“假大空征”[8],该状况是因附着肺泡壁的肿瘤细胞脱落,导致引流支气管阻塞,引发肺泡甚至次级小叶出现囊状扩张[9]。恶性组中存在囊状透亮影症状共计16 例,占比34.78%,而良性组仅4 例,占比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同表现的结节界面在良恶性鉴别中也存在一定差异,边界模糊及清楚光整是鉴别中重要指导指标,恶性组边界模糊29 例,占比63.04%,良性组6 例,占比18.75%;恶性组边界清楚光整6 例,占比13.04%,良性组17 例,占比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高分辨CT 征象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需重点分析毛刺征、分叶征、囊状透亮影、病灶界面、密度等CT 征象,有利于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