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剑初
2008年,我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五体书展”,那一年,我37岁。
办展的初衷很单纯。1997年军校毕业后近十年,因忙于工作,习书成效不大,于2006年底,萌发了在中国美术馆办个展之念,试图通过在最高艺术殿堂举办展览,以重压激发自己在书法创作方面的潜能。此举得到恩师刘洪彪先生首肯,并定名为“周剑初五体书法展”。
通过此展的举办,我悟出三个道理。
一是态度决定一切。人的心态有两面:向上或退缩。当“五体”展名确定后,当时的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因是,篆书从未临过,隶书是时风,小楷有近20年未写,行书是自由体,至于草书,除了有草情、草性,其余不值一提。就这个状况,办五体书展?心里确实没底。但既然已确定下来,就没有回头箭,一个猛子扎下去,从零开始,遨游于“五体”海洋。我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潜心读书;又用了近半年时间打造37件展品。回顾那段日子,真可用“痛”“快”来形容。这个“痛”,首先是心理上的忧思、焦虑、郁闷、亢奋;其次是生理上的“亚健康”。不过所有的“痛”都随着一件又一件作品的完成而抵消,那种“快”感是不可言状的。
二是细节决定成败。所展37件作品,完全按照美术馆展厅的格局,预先确定好每件作品的位置、尺寸、书体和文字内容。在我的创作施工图上,设定了一件巨幅狂草为主打作品,其它五体格式共36件分列四周。每件作品精心打造,反复推敲,每完成一件便勾消一件,每勾消一件,便感到一丝轻松。不可将就,终须讲究,讲究二字使我悟到了作品创作成功的真谛。不仅展览获得好评,而在接下来的展赛中得到很好验证,全国首届册页展获一等奖的小楷作品,就是仿照此展的展品完成的。从2008年至2013年五年间,凡参加各类展赛,无一旁落,还入围了中国书法“三名工程”,并于2010年10月在湖南省美术馆举办了“五体书法回乡展”。
三是坚持艺道并进。通过自己举办展览和获奖的经历,我越来越感觉到,书家兼习五体的重要性。自2014年5月开始,我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周剑初五体书法首期研修班”,提出了“崇尚经典、注重形式、五体兼习、德艺双修”的教学宗旨,确立了“愉悦身心、以书养书、弘扬书艺、服务社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形式上,系统梳理五体书法发展脉络,突出五体书法的临习与创作,着重潜修自作诗文。坚持课堂教学与采风见学相结合、互动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临帖创作与研讨交流相结合、书斋历练与参赛办展相结合。
“雨声吹海立,流转韶光急。”转眼间,又过了12年,在我年近半百之际,依旧以“五体”书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二次个人书展,这不仅是将12年所思所想化成墨迹,向关心厚爱我的老师、家人、朋友汇报阶段性学书成果,更是一次自我加压,提升自己学书水平的历练。
整整三十年,戎马倥偬,笔墨不歇,是火热的军营培养了我、锻造了我。尽管在书法上我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知书海无涯,尤其一直致力于五体的发展方向,自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从戎卅载无虚度,耕墨千辙再远行。我更愿意将此次“半百展”当成我书艺之路,甚至是我人生之路的新的开始。■
周剑初 自作诗《谒韶山》 246×94cm 纸本 2020年
周剑初 自作诗《聚首黄金台》 195×100cm 纸本 2020年
周剑初 石钟山记 98×68cm 纸本 2020年
周剑初 兰亭序 180×24cm×4 绢本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