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莹洪,李锦芳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云南元阳瑶族共9900 余人(2019年末,元阳县人民政府统计),除少量属于勉瑶支系外,大部分属于蓝靛瑶支系,于清朝从广西迁入。瑶族蓝靛瑶支系因擅长种植蓝靛、着蓝靛染的衣物而得名,分布在我国的滇桂二省(区)及越南、老挝等国。元阳蓝靛瑶语属于苗瑶语族瑶语支金门方言滇桂土语。与瑶语口语不同,蓝靛瑶族另有一套经书、信歌的汉字读音系统,反映许多汉语中古音的特点,和粤方言等南方方言存在很多共同点。但经书音和信歌音又不甚相同,经书音均为汉字读音,信歌音则是汉字夹杂记瑶语词的汉字音的系统。经书、信歌中的类汉音可统称为“读书音”,盘美花(2007)称之为宗教语言,认为这是一种汉语方言。读书音广泛分布于盘瑶、蓝靛瑶族地区,其形成与宋朝时道教的传入密切相关。1930年,赵元任发表《广西瑶歌记音》,记录转写了广西大瑶山地区勉瑶支系的山歌汉字音,并归纳了音系。之后,一些地区瑶族的歌书、经书汉字音陆续得到记录分析。云南地区瑶族“读书音”问题未见学界报道,我们于2019—2020年间对云南元阳瑶族蓝靛瑶支系的经书音进行两次调查,初步整理归纳其音系及特点,并与相关南方汉语方言作初步比较,试图解释其语音特点形成的原因。瑶族“读书音”研究对汉语和民族语接触融合、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语料的发音人系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马街乡瑶寨村的农民邓文明先生,小学文化,1945年生人。另有中年世代发音人也提供了参考语料,并显示了一定的代际差异,在下文相关问题讨论中将作交代。邓文明先生为本村道公,以《完满科》为主要经书,属于瑶传道教的“完满派”,出自汉族的正一道教,以死后升天、成为“家先”为目标。与正一道相似,其最高神是三清神,即上清灵宝元始天尊、玉清大罗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元始天尊。瑶寨村度道戒与度师戒所用的经书不同,度道的有《新春科》《关告科》《飞章科》《交龙科》《破狱科》《完满科》《破簪科》《告斗伸斗在头科》《安龙科》《沐浴化衣科》《炼度科》《说醮科》《财楼科》13 本书。度师的主要经书有《完满科》《日午科》《川光科》《招兵科》《请神科》《大献科》《开山科》《功曹牒》8 本。本文主要依据邓文明先生对道教经书《完满科》的读音采集语料,整理其音系并总结特点,与相关汉语方言比较,寻找其可能的源头。
p pj b bj t kk w ph th tθ ts tsh kh d images/BZ_55_755_849_786_892.pngɡɡ w kj ɡj dð dz m mj n nj ŋ ŋw ŋj f sɕx l lj w j
例词:
p pj t tθ ts kk w kj m nj slw pu42破pju35表tai42替tθi24尸tsui42处u22习ku24过kwai42龟kjau35九mu22无nju31鸟sui42帅lu31鲁wa42花b bj d dð dz ɡɡ w ɡj mj ɕl jj bu31武bju22瓢dai31弟dði22祠dzui33住images/BZ_55_755_849_786_892.pngu22条ɡi22旗ɡwai31跪ɡjau22求mju33庙i22儿ɕi24车lju33廖ja31下ph th tsh ŋ kh ŋw ŋj nfx phu42普thau55草tshun42春ŋo22鹅khau55敲ŋwai33卫ŋjɛk55额nu22奴fɛi24飞xi55喜
说明:(1)在-au 和-ap 韵前,声母kj-可变读为tɕ-,ɡj-可变读为dʑ-,如“九”,“给”,“求”,“及”。(2)ph、th、kh、tsh 等部分送气塞音、塞擦音可变读为不送气音,如叉”。(3)部分字的声母在诵经和读经时有区别,主要是止、效摄字,本文选用诵经的读音。例如(诵-读):旗”,是”,“首”,了”。二者区别在于诵经音与经书音系匹配,语音形式滞古,读经音则是瑶语的汉借词读音,与瑶语口语音系匹配。
iəɛ a o u ɛi ai oi ui iu əu au im am aːm om in ɛn an aːn on un ɛŋ ɛːŋ aŋ aːŋ oŋ oːŋ uŋ ip ɛp ap aːp op it ɛt at ot ut ɛk ak aːk ok oːk uk
例词:
i in xi42气xin55显iu ip dziu22朝tip33接im it tim24尖bit55别
pɛ24白tθɛŋ33姓ɛk33益kau24高daŋ33邓xak33黑saːŋ42唱to42错on24案kot33葛koːk33国dðun22全kuk33郭ə ɛ ɛi ɛp ɛːŋ a am ap aːm aːp oi oŋ ok u uŋ ə42而bɛi33备ɛp55业tθɛːŋ42生kja24加bam22凡pap33法taːm24担naːp55纳koi33盖koŋ24功pok33福bu22扶kuŋ24光əu ɛn ɛt ai an at aːn aːk om op oːŋ ui ut məu31某jɛn22严jɛt33一kai24鸡ban22文fat33发daːn22坛xaːk33学xom22含xop55合koːŋ35广bui33佩tut42脱ɛŋ ɛk au aŋ ak aːŋ o on ot oːk un uk
说明:(1)ɛi 韵开口度较小,接近ei。(2)oi 韵开口度较大,接近ɔi。(3)un 韵在语流中后元音u 可变读为前元音y,如“玄”。(4)韵的开口度比o 大且比ɔ 小,介于二者之间。(5)ai、au、at 三韵元音的读音介于短音a 和长音aː之间,单念时或长或短,如街”,“告”,“达”。(6)有同部位的鼻音和塞音韵尾混读的现象。-m 和-p、-n 和-t、-ŋ 和-k 在语流中常常互读,如“含”,“集”,“远”,灭”,“应、益”皆两读。(7)偶有前后鼻音韵尾不分情况出现。如“定”。(8)韵仅见于少数西南官话读音字,如“够”,t“斗”。韵有时可读iŋ,如“百姓”。
阳入55 bit55别调值例词阴平24 tθin24仙次阴平42 tin42千阳平22 dðin22前阴上35 tin35典次阴上55 xin55显阳上31 dðin31善去声33 tθin33线阴入33 tθit33节次阴入42 tit42铁
说明:(1)声调以古声母的清浊为条件划分阴阳,其中阴调各有两个调值,大致对应古全清、次清声母,次调字的送气成分可有可无。(2)去声较复杂,古全清、全浊、次浊声母都读33,有时读331,标去声,次清字读42,归次阴平。(3)阳平字读22 或21,统一记22。(4)入声尾脱落一般不变调,如“错”,“乐”。(5)入声的调值较复杂,古全清声母部分读42,如杀”。阳入字有例外,如“日”,“读”。(6)经书汉字现代汉语西南官话读音的声调系统为55 阴平、42 阳平、33 上声、24/21(变调)去声。
1.帮非组
帮滂并明布pu33鞭pin24普phu42判pun42步bu33别bit55墓mok55面min33非敷奉微夫pu22富pu33/fu24分fan42敷pu42番phan42费fɛi24符bu22坟ban22烦baːn22无mu22文ban22万maːn33/ban33
帮非组不分,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双唇清塞音、浊塞音、鼻音声母p-ph-b-m。非组字大都读重唇音,只有部分非敷母三等字读轻唇音f,如“分、费、富”。“富”字二读,读f 时为24 调,对应的是西南官话去声,侧面证明非母读轻唇是西南官话的读音,读重唇音是存古现象。又如“髪”仍为重唇轻唇。至于微母,除带-ŋ 韵尾的字一律读m 外,元阳经书少数微母字有鼻音塞化现象,与闽南方言,“发”为的明微母读m(鼻化韵前)/b(非鼻化韵前)的演变有相似之处。
2.端组
端组的清浊对立比较严整。端透二母均读不送气塞音t,与定母d 相对。
端:担taːm24、都tu24、当toːŋ24。
透:贪taːm42、土t(h)u55、铁tit42。
定:头dau22、度du33、牒dip42。
3.精组
精清从心邪灾tθai24、姊ti35、作tθoːk33/thoːk33村tun42、千tin42、七tat42静tθɛŋ33、全dðun22、就dðau33/tsau33孙tθun24、西tθai24、心tθam24席dðɛk55、寻dðam22、谢dɛ33将ɛːŋ24抢ɛːŋ55匠ɛːŋ33相ɛːŋ33像ɛːŋ31
五纽中,精组读如端组的演变不是同步的。(1)最多的是清读如透,且都有送气和不送气两读,如“此=低”和“切=替”。清母的演化与韵母开口度相关——在o、u、i 前都变为t,在a、ɛ 前有tθ/th 两读,如“草”tθau55/thau55,再进一步,为发音省力将tθ/th 变为t/th,如“清”tɛŋ42/thɛŋ42,所以清母多为塞音。(2)精母在i 前大多读如端母,在o/u 前两读,如“作”tθoːk33/thoːk33、“祖”tθu35/thu35。(3)各纽皆有读塞音的情况,借t(θ)ɛ35(精)-秋tθau22/thau22(清)-存dðun22/tun22(从)-死t(θ)i35(心)-诵toŋ33(邪)。还有一处例外,宕开三的精组字一律读塞音/。
4.知、照组
知彻澄娘猪tsui24、中tsoŋ24、知tθi24/ɕi24畜ts(h)ok42、超ɕiu42长dzaːŋ22、住dzui33 、治dði33、逐dðok55你ni31、泥nai22照穿床审禅日斋tsai24、庄tsoːŋ24、诸tsui24、章saːŋ24、枝ɕi24差tshai42、充tsoŋ42、初tshu22、昌saːŋ42寨tsai33、事dðai33、食dðɛk55、锄dzui22、世ti42诗dði22、师tθai42、生tθɛːŋ42、山tθaːn42/aːn42、鼠u55时dði22、臣dðan22、熟dðok55、常dzaːŋ22二i33、肉ok55
知组基本上是ts-dz 的清浊对立,塞擦音中还有少数擦音。娘、日母是n-。照组有两类塞擦音,但并非庄章二组有别,而是照穿床读,审禅基本上是的清浊对立。各纽都有读ts-组的字——照穿母最多,床母有“查、寨、船”,禅母只有“树”读ts-,审母有一个例外“始”,清音浊化读dz-。审母多为塞擦音tθ,在o、u 前读-,在i、a、ɛ 前为
照穿床母有部分字读擦音ɕ-如“志、车、示”,照穿母还有少数字读s-“章、昌”。止摄照穿母字本为塞擦音ts-,受蓝靛瑶语影响擦音化为s-,随后,在-i 前的s-在西南官话音系的影响下变为ɕ-,体现了瑶语和西南官话对经书音系的双重作用。
精—知庄章大致分为两套塞擦音,与广西勾漏片粤语①刘磊:《广西勾漏片粤语语音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规律相同。精组读齿沿塞擦音tθ-组,与麦耘先生构拟的早期粤语精组字(B、C 类)相同——*tθ、*tθ、*dð/*ð、*θ②麦耘:《中古精组字在粤语诸次方言的不同读法及其历史涵义》,《中国语言学报》1997年第2 期。。知庄章组不分,读舌尖塞擦音ts-组。
照组还有一个特点,除审母外根据清浊有不同的发音:清声母照穿为ts-组,浊声母床禅为组。是何原因犹未可知。另外,审母的内部差别较大,塞音是存古还是后起现象呢?蒋希文(1992)和胡乘玲、孔国兴(2020)都认为湘赣语一些点的知庄章组和湖南东安土话的精知二庄章组读塞音是一种后起的演变,t、th 应来自ts、tsh 的塞化。曾建生(2016)指出粤语四邑片精知庄章组塞音化开始于声母送气成分。与此相似,我们认为元阳部分审母tθ 同清母一样产生了塞化音,属于后起现象。
其次是塞擦音和擦音不分。从六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可知,南方官话有异于中原汉语,从邪不分,邪母归从,船禅相混。勾漏粤语和桂南平话也是如此(侯兴泉,2016)。元阳经书音系的心邪与审禅大都读塞擦音,所以擦音在精知照组中很少见。但是知照组也有少数塞擦音有擦音化现象,主要是知彻和照穿母的止、宕摄字。宕摄知照母多为擦音s,如知彻三等字及章昌母,但并非全部读s,如知二庄初仍读塞擦音ts。
5.见组
见组皆为舌根音,除溪母字变擦音x 外,开口一四等读k-kh-ɡ-ŋ,二三等假、效、流、深、山三、宕摄字读腭化声母kj-ɡj-ŋj/,如kja24家、kjaːp33甲、ɡjan22乾、ŋjɛk55额、in22言。合口四等都读唇化音kw-ɡwŋw,合口一二三等除果、遇、山、宕、曾、通摄读k-ɡ-ŋ 外大都唇化了,如kwa24瓜、ɡwi31巨、ŋwai33魏。
1.果摄一等字开合口有别
开口大都读o,合口读u,与湘方言娄邵片双峰话的白读韵母相同。如:
果开一:个ko33、何xo22、鹅ŋo22、左tθo35、歌ka21(“歌”例外)。
果合一:过ku24、火xu33、婆bu22、魔mu22、锁tθu35。
2.止摄
(1)止摄开口字大都读i,部分精组字有i/ɛi 二读如“子”,tsɛi 是瑶语汉借词的读音。照组有i/ai 两种,庄组字读ai 如“师、使、事”,章组字读i 如“枝、之、尸”。
(2)合口多为ui,非敷奉读ɛi,微母仍读i,见系多为wai。同属见母微韵的“贵”和“归”读音近似,ui是wai 的变体。例如:
支合三:随dðui22跪ɡwai31
微合三:贵kui33归kwai24飞fɛi24微mi22
3.没有撮口呼y
遇摄模韵读u,也有读ui 的,如“部”pui33、“醋”tshui42。鱼虞韵除非组字读u 外大都读ui,与粤语四邑片类似。山、宕摄合一合三的元音多为u,分别是un、uŋ,宕摄合口入声字是例外。
合一合三遇tu24都ui22於蟹dðui31罪tθui33岁山kun24官kun33眷tut42脱sut42说宕kuŋ24光wuŋ22王koːk33郭bok55缚
4.阳声韵和入声韵保留完整
阳声韵和入声韵有m/n/ŋ 3 个鼻音尾和p/t/k 3 个塞音尾。
(1)咸摄开口一二等除见系外多为aːm/aːp,三四等读im/ip。咸合三保留m/p 韵尾,如bam22“凡”-bap33“法”。深摄读am/ap,与咸摄构成长短对立。
(2)山摄开口一二等除见系外多为aːn/at,开口三四等读in/it,合口一三等和二等有别,一三等un/ut,二等an/at。臻摄多为an/at,如kan55“恳”。可是臻摄发音并不稳定,开口字知见两系有a 和ɛ 两种,dzɛn22“陈”-dzan33“阵”,ɛn22/jan42“人”-at33/ɛt33“日”。合口字an 和un(精组)混读,如wan42坤-tθun24孙,tsan42/tshun42春。
(3)曾开一多为aŋ/ak,如daŋ22“曾”-tak33“得”;三等的帮、知、庄组韵腹为a,而章、来、见、晓匣、影喻组读ɛ,如ɛk33亿(曾)=益(梗)。曾合一读oːk,如koːk33“国”。
5.宕江两摄基本相同,宕通有别
(1)江摄舒声字多为oːŋ,入声字读ok,如tθoːŋ42双、tsok33桌。例外是见晓组有些字读a,kaːŋ24江、xaːk33学。
(2)宕摄较复杂。开口部分字存在代际差异,中年人读a 而老年人读o,如“当”taːŋ55-toːŋ24;又如“桑”,中年人读aːŋ,老年人读oːk,可推知宕摄读aːŋ 应为后起。其次,除精组大都读ɛːŋ 外,其余都读oːŋ/oːk,如tsoːŋ33“状”、joːk33“药”。宕摄部分塞音尾已经脱落,如“落各错”读o。
见晓组xoːŋ42康jaːŋ42香清心庄章开一开三ːŋ24仓ːŋ55抢tθoːk24/saːŋ24桑ɛːŋ33相(无)tsoːŋ24庄(无)saːŋ33障
(3)通摄多为oŋ/ok,与宕江对立,如tθoŋ24“松”、dok55“毒”。
法师经书的声调比较复杂,可分为10 个调类。平上去入根据声母清浊分阴阳,再据声母全清、次清分两调,全清调标为阴调,次清调前加“次”字。晓母是例外,不读全清调却归次清调,如xin42“献”。
首先,去声33 调常和24 相混。全清、全浊和次浊声母的一些去声字有33/24 两个调,如tθai33/tθai24“再”,koi33/koi24“盖”,ɡui33/ɡui24“具”,dzui33/dzui24“助”。结合当地官话的声调55、42、33、24/21(变调)来考虑,混读现象体现了古音系统和西南官话系统的并存。
其次,元阳经书声调系统有平调22、33、55,升调24、35 以及降调42、31,没有曲折调,变调现象多出现在平调和升调中。
(1)55+22>42+22,如“越王”jut42wuŋ22、“纳楼”naːp42lau22。
(2)33 读为21 有两种情况:33+33>21+33,如“富贵”pu21kui33、“大庙”dai21mju33,22+33>22+21 如“刘八”lju22pat21、“持诵”dði22toŋ21。
(3)35 读为33 有三种情况:35+35>33+35 如“境主”kɛŋ33tsui35,35+35>33+33 如“本境”pun33kɛŋ33,35+22>33+22 如“水头”sui33dau22。
(4)24 读为22 有两种:35+24>33+22 如“本音”pun33jam22,24+24>22+22 如“宗枝”toŋ22ɕi22。
(5)24 读为42 也有两种情况:一是22+24>22+42,如“铃声”lɛŋ22tθɛŋ42、“南山”naːm22tθaːn42,二是42+24>42+42,如“铁山”tit42tθaːn42、“天山”tin42aːn42等带“山”的词语。这种组合使本为变调的42 固定成“声”和“山”的常见调,如“声色”读tθɛŋ42tθak33,“雪山”读tθut33tθaːn42。
再次,双音词最常见的组合是33+42,如“伏羲”pok33xi42。平上去入都有这样的组合,通过24+24>33+42 形成的有:真君tsɛn33kwan42、仙官tθin33kun42、家先kja33tθin42、西方tθai33puŋ42;通过24+33>33+42形成的有“修说”tθau33sut42;通过35+31>33+42 形成的有“走马”tθau33ma42;通过31+24>33+42 形成的有“五 官”ŋo33kun42;通 过31+31>33+42 形 成 的 有“父 母”bu33mu42;通 过31+33>33+42 形 成 的 有“猛 兽”moːŋ33tθau42。这与念诵经书的韵律顿挫有关。
元阳蓝靛瑶经书音系的声母特点:非组读重唇音,保留了古浊塞音塞擦音,部分精组字读同端组,少数知组字读塞音。韵母方面,没有介音,阳声韵和入声韵保留完整,a 带鼻音、塞音韵尾时有长短对立。声调方面,次清声母有送气分调。下面将元阳经书的声韵调分别与相关的汉语方言作初步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元阳经书与粤语勾漏片(以广西陆川县粤语①陆川粤语语料来自广西玉林市陆川县马坡镇,发音人为第一作者的父亲。为代表)有许多相同之处。
1.部分晓匣母字变半元音声母
晓匣母例字元阳陆川晓开好x h香j j晓合虚x h花w w匣开孩x h下j匣合回x w魂w玄j j
两地的晓匣母都没有清浊对立,多为擦音x,部分变半元音j/w,开口都读x/j~h/j,合口都读x/w~h/w。可见两地牙、喉音一致度较高,部分晓匣母变半元音。
2.部分精组字读如端组
古纽例字元阳陆川精精t t将清青t t h抢从齐在dð th匠杂/th t心姓tθ ɬ相邪寻席dð th像images/BZ_55_755_849_786_892.png谢d t
两地都有精清从心邪都有读为塞音的字。除心母外,陆川几乎全读t/th,而元阳读塞音的精组字仅有少数,清母全读塞音,另有精从的宕开三全读塞音。古心母应为擦音,而元阳读塞擦,陆川为擦音ɬ,不相对应。陆川古全浊声母“从、邪”清化后,平、上归送气,去声归不送气音,入声读送气或不送气。
3.精—知庄章二分
两地都是精—知庄章二分,元阳是tθ-ts 两套塞擦音,陆川由于精组读塞音t-组,所以只有知庄章tʃ-一套塞擦音。例如(元阳-陆川):灾tθai24-tɔi55,造dðau31-thau24,猪tsui24-tʃy55,斋tsai24-tʃaːi55,始dzi31-tʃhi33。
4.元音a 的长短对立
元阳的a 带元音韵尾时没有长短对立,带鼻音韵尾时分长短,a 带塞音韵尾-p、-k 时分长短,带-t 时不分。除-ŋ/-k 外,陆川的a 带元音、鼻音、塞音韵尾时均分长短。与元阳的aːŋ/aːk 对应,陆川的“江”为kɔŋ55(文)/kaŋ55(白),“学”为hɔk21。例如:
ak-aːk黑≠学黑-(无)元阳陆川ai-aːi鸡=街鸡≠街au-aːu宝=包宝≠包am-aːm心≠三心≠三an-aːn文≠班文≠班aŋ-aːŋ曾≠江曾-(无)ap-aːp急≠甲急≠甲at-aːt笔=发笔≠发
5.效摄一等和流摄一三等合并
两地效摄一等和流摄一三等一律读au,如劳-楼-流,告-狗-九。效摄二等和三四等不相同,二等元阳也读短音au,陆川读长音aːu;三四等字合并,元阳读iu(多数)/u(在腭化声母后),陆川读iu,例如“桥”ɡju22-khiu131,“少~年”tθiu33-ɕiu42。
此外,两地臻摄开口一等与三等合韵,合口一等与三等合韵。另外,两地臻摄皆有部分合口字与开口相同,都读开口的a——臻摄合口泥来组、少数床母字和帮非组入声字都丢失了圆唇声母,如“邻-论、神-顺”an,“栗-律、笔-佛”at。
陆川梗摄二等和三四等有ɛŋ/ɛk-eŋ/ek 的对立,如kɛk33“格”-kek33“击”。与此相似,元阳梗摄二等和三四等构成长短对立ɛːŋ-ɛŋ,如lɛːŋ31冷-lɛŋ31领,pɛːŋ22彭-bɛŋ22平。ɛk 丢失了对应的长音,一些归入短音,如kɛk33“格、击”,一些塞尾已脱落,如pɛ24“白、百”。
咸山摄见系字一等与二等有别。一等多为圆唇元音o/ɔ,二等元音为a。
摄韵例字元阳陆川咸一覃谈龛合om/op ɔm/ɔp咸二咸衔监甲aːm/aːp aːm/aːp山一寒看渴on/ot ɔn/ɔt桓贯活un/ot un/ɔt山二山删间颜aːn aːn关挖an/a an/a
元阳经书音有两处与湘语、赣语的情况类似。
1.保留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
湘语娄邵片的舒声韵基本保留了古全浊声母,元阳经书不论舒促都有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元阳经书有9 个,双峰永丰话有8 个。①陈晖:《湘方言语音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6 页。赣语昌都片的浊音包括古次清和全浊声母,今读送气浊声母,如修水义宁话有7 个。②陈凌:《赣方言浊音走廊语音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第87 页。大致对应中古滂并、透定来彻2澄2昌1禅、溪1群1、清1从1邪1彻1澄1初 崇、彻3澄3昌2、清2从2邪2溪2群2、微匣少影少。相 比 之 下,元阳的次清不同于全浊声母,有许多反而丢失了送气特征,并入全清声母。
(1)并定群母。元阳双峰修水的并定群母保留了浊塞音。元阳介音i、u 的脱落使原来的声母分别腭化、唇化,于是产生了bj//ɡj/ɡw。但是,双峰的i、y 及修水的i 介音未脱落,且使全浊声母群母腭化为dʑ 和dʑ,并定母不变。双峰修水群母字读塞擦音的范围不完全相同,双峰细音读dʑ,洪音及鼻化韵前读ɡ;修水齐齿呼前读dʑ,洪音及以ui 开头的韵读ɡ。如“旗”
(2)匣母。三地匣母不同,元阳没有浊擦音,读x/j/w;而双峰匣母有ʑ 和Ɣ 两种,修水多清化为h/ɕ/f,极少数读唇齿音v。以蟹摄字为例,蟹开口字“系关~”分别为x-ʑ-ɕ;蟹合口字“回”为x-Ɣ-v。元阳都清化为x,双峰的开口字腭化为浊擦音ʑ;至于合口字,双峰保留了中古音,修水前移为v。
(3)从邪澄母。首先是蟹止二摄开口三等字,三地从、邪、澄均读浊塞擦音。元阳都读dð,双峰修水从邪和澄母分为舌尖和卷舌两套——从邪为dz-dz,澄母为且韵母有之别。
除蟹止开三外,三地从邪相混,同为浊塞擦音。不过双峰、修水都有许多邪母字清化了,如“席”dðɛk55-tɕio35(白)-ɕi23。仍保留浊音的从邪 母可分为两组,大多数 字为dð-dz-dz,如“财”dðai22-dze13-dzɛi213;另一组-dʑ/ʑ-dʑ只出现在开口三等字前,如“像”ɛːŋ31-ʑiaŋ22-dʑiɔŋ211。此外,元阳、双峰都有少数邪母字读d,但不相对应,“随”dðui22/dui22-dʑy13/dy13,“谢”dɛ33-dʑio22,“在”dðai31-dze22(文)/de22(白)。
除蟹止开三外,元阳澄母都读dz,双峰、修水的澄二读塞擦音(dz-dz-dz),如“茶”dza22-dzo13-dza213;澄三大读塞音(dz-d-d),“除”dzui22-dy13-du213。
(4)崇船禅母。在止摄开口字中,元阳崇禅读dð,船母为ɕ;双峰都读为dz,修水都已清化为s。声母清化的不同方向影响到韵母的演变,舌面前音ɕ 后带i,舌尖前音s 后带ɿ。
除止摄开口外,三地的崇船禅母都有浊音,但不能完全对应。元阳大都读dð,双峰修水的崇母有对应(dz-dz)而船禅无。双峰船母部分保留浊音ʑ,如“神”ʑien13,少数读塞音d,部分已清化为ɕ/ʂ;双峰禅母在阴声韵前读ʑ,在阳声韵前读d,在鼻化韵前读Ɣ。修水禅母全读d,船母都已清化。
综上,湘语双峰话较完整地保留着全浊声母格局,有全浊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其次是元阳经书音系,虽然庄章两组已经合并,匣母又已清化,但是其余的全浊声母大都保留。最后是赣语修水话,次清和全浊的送气浊音正处于浊音清化的中间阶段,浊声母数量比元阳少,擦音禅母并入定母。这些后起的变化使修水的浊音格局不成系统。
例字元阳双峰修水并备bɛi33bi22bimages/BZ_55_1257_1329_1270_1347.pngi211定第dai33di22dimages/BZ_55_1257_1329_1270_1347.pngi211群件ɡin33ɡimages/BZ_70_1083_914_1099_961.png22dʑimages/BZ_55_1257_1329_1270_1347.pngiɛn213匣系关~ʑi22澄治dði33dʐʅ22dʐimages/BZ_55_1257_1329_1270_1347.pngʅ211从自dði33dzɿ22dzimages/BZ_55_1257_1329_1270_1347.pngɿ211邪祠dði22dzɿ13dzimages/BZ_55_1257_1329_1270_1347.pngɿ213床崇事dðai33dzɿ22床船示dzɿ22禅是dði31dzɿ22
2.送气调
元阳10 个调中,送气调有3 个。湘语冷水江金竹山的白读声调有5 个③陈晖:《湘方言语音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 页。,送气调只有次阴去一个。赣语永修九合乡10 个调中有3 个送气调④陈凌:《赣方言浊音走廊语音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第245 页。。见下表:
方言点元阳冷水江(白读)永修古调类今调类平声全 清 阴 平 阴平阴平次清次阴平 次阴平全浊 阳平阳平阳平次浊次阳平上声全清 阴上上声上声次清次阴上次浊 阳上全浊阳去去声全清 去声 阴去 阴去次清次阴平次阴去次阴去浊 去声 阴平 阳去入声全清 阴入阴平阴去次阴去阴入次清次阴入次浊 阳入全浊阳入
三地都属于分立型,即非送气调和送气调并立。冷水江(白读)阴去和次阴去并立,永修的平去声有分调,元阳的四声都有送气分调。调值方面,冷水江永修都是全清高次清低,分调全读升调;然而元阳不同,次清调的开头都比全清高,且四声的分调有三个读降调,一个读高平调。因此,送气声母使音节声调升高还是降低,尚不能定论。
佐以冷水江毛易话(赵翠阳,2009)存在阴平分调现象,可知阴平、阴去产生分调是三个语音系统的共同发展趋势。先说阴平、阴去分调,元阳与永修都有次阴平;阴去分调则是三地都有,不同之处在于元阳的次阴去并入次阴平。
次阴调常见,但次阳调较少见,只有永修有阳平分调。至于浊去,虽然三地都未分调但不相同——永修独立成调,元阳的阳去与阴去合并,冷水江的浊去归阴平。三地浊上也有不同,永修有“清上次浊上-全浊上”的对立,属于官话型的演变(王莉宁,2012)。元阳和冷水江无此现象,前者全浊上读阳上,后者不分浊上和清上,统一读上声。
陈昌仪(1983)、何大安(1989)、徐越(2013)都认为送气分调不是古音遗留,而是晚起的现象,与今声母是否送气有关。笔者同意此观点。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全浊上变去声外,湘赣语清上、清入、阳入的送气分调鲜少出现。相比之下,元阳的清平、清上、清去、清入分调比较成系统,值得深入探究。
由于送气调的产生,次清声母的送气音变成羡余成分,所以元阳的次清声母送气成分变得可有可无。以此类推,送气成分终将丢失,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西南官话的影响,许多次调字的读音中年人已经与老年人相异,即中年人读送气而老年人读不送气声母。送气成分的丢失过程被打断,故送气声母和送气调并存。
综上所述,元阳经书音系是一个混合的汉语方言系统,与粤语勾漏片相似度最高。声母特点一些与勾漏片相同,一些与娄邵片类似。韵母上,a 带鼻音、塞音韵尾时有长短对立,效摄一等和流摄一三等合并,咸山摄见系字一、二等有别的特点与勾漏片相近。送气分调与湘语冷水江方言、赣语永修话有着相同的趋势,相对而言更完整。
云南元阳蓝靛瑶经书音系的来源、形成与其历史分布、迁徙有密切关系。1990年《元阳县志》载,瑶族“多数自称秀门(即兰靛瑶)(本文注:“秀门”应为“金门”,即蓝靛瑶自称之误)……于清道光(1821-1825)年间自广西迁来”①云南省元阳县志编篡委员会:《元阳县志》,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定居元阳已有200年之久。广西的蓝靛瑶族自称“门、金门”,主要分布于巴马、凤山、百色右江区、凌云、田林、西林一线。这一带极有可能是元阳瑶族的来源地。但据史料记载,瑶族更早的分布地域在湘南、粤北、桂北,后来又进入桂东。姚舜安(1988)的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他考证瑶族邓姓的迁徙路线中有两段:“湖南千家洞—广东乐昌—广西平乐府贺县(今广西贺州市)、富川—荔浦—昭平”,“柳州—三江和融县(今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罗城—天峨—凌云—田林—云南文山—河口”[14]。可见湘粤、桂东确有瑶族分布。
明代桂东分布有大量瑶族,在桂东地区桂平县(今桂平市)爆发的著名的大藤峡起义就以瑶民为义军主力。据清代《明史纪事本末》(卷39)载,“(成化元年)十二月朔,韩雍督诸将四面并进攻之,……生擒侯大苟等七百八十余人,斩首三千二百余级,磨崖石纪岁月而还。”桂东在明代已经是瑶族聚居地,故而瑶族起义领袖才能一呼百应,在侯大苟被俘之后又多次起义,使斗争持续了几十年之久。
本文所提及的桂东南粤语勾漏片和湘方言娄邵片分布地区,如今鲜有瑶族居住。然而从瑶族古代分布看,湘粤、桂东南均为瑶族聚居地,可能产生过密切的族际文化交流互动,元阳蓝靛瑶经书音系反映了上述地区汉语方言的特点。瑶族历史上从这些地方学习经书读音,且在迁徙过程中不断地从各地吸收新读音,由此造成音系杂糅,形成现阶段的经书语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