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士磊
(冠县中心医院CT 室 山东 冠县 252500)
原发性脑淋巴瘤通常单一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是一种颅内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1]。由于原发性脑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病,因此关于其诊断、治疗的案例较少,且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误诊、漏诊的几率较高。为探讨CT、MRI 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现对采用CT 检查、MRI 检查的60 例疑似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选取冠县中心医院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期间的60 例疑似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2 例,女18 例;年龄20 ~62 岁,平均(38.62±4.57)岁;体重45 ~94 kg,平均(64.54±5.63)kg。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标准: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异常、言语不清、癫痫以及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HIV 感染;免疫力低下;精神疾病。
所有患者均接受CT 检查、MRI 检查。
CT 检查:采用的设备为GE Hispeed CT 机。平扫时,参数设置为层厚9 mm,螺距0.7,横断面平扫。增强扫描时,参数设置为层厚10 cm,层间距10 cm,造影剂为碘海醇。
MRI 检查:采用的设备为GE Signa1.5T 核磁共振仪。平扫时,参数设置为层厚10 mm,层间距10 cm。取横断面、冠状面、矢状位,成像序列为T1W1、T2W1。增强扫描时,静脉注射Gd-DTPA 造影剂,用量0.1 mmol/kg。
比较CT 检查、MRI 检查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灵敏度、准确性。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手术病理证实,60 例疑似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中,23 例为原发性脑淋巴瘤,幕上19 例,幕下4 例;单发病灶20例,多发病灶3例;病灶最小为0.4cm×1.1cm×2.3cm,最大者3.0cm×2.6cm×3.0cm。单发病灶:颞叶7 例,额叶4 例,顶叶3 例,基底节3 例,三角区2 例;多发病灶主要位于颞叶表面、顶叶、侧脑室周围。
MRI 检查结果:21 例为原发性脑淋巴瘤,39 例为非原发性脑淋巴瘤。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21 例阳性患者中,20 例为原发性淋巴瘤,1 例为胶质瘤;漏诊2 例。CT 检查结果:20 例为原发性脑淋巴瘤,40 例为非原发性脑淋巴瘤。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20 例阳性患者中,17 例为原发性淋巴瘤,2 例为脑膜瘤,1 例为转移瘤;漏诊3 例。MRI 检查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CT 检查与MRI 检查的结果(n)
表2 CT 检查与MRI 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性[%(n/N)]
原发性脑淋巴瘤是仅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颅内肿瘤,在各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生,以20~50岁为高发年龄段,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原发性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精神异常、言语不清、头晕、头痛、癫痫、肢体活动障碍等为主要症状表现[3]。随着器官移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增加,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4]。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由于脑内无无淋巴循环,也没有淋巴组织聚集,所以目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原发性脑淋巴瘤是由炎症感染所致,即在病毒等致病因素所引发的感染与炎症发生过程中,非肿瘤的反应性淋巴细胞聚集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最终转变成脑淋巴瘤[5]。另一种认为原发性脑淋巴瘤是由淋巴结转移或者是淋巴结外B 淋巴细胞转移所致,淋巴结、淋巴结外B 淋巴细胞被激活之后,发生增生,转化成肿瘤细胞,并伴随血液循环在人体内转移,聚集在中枢神经系统之中,形成脑淋巴瘤。
临床上,针对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检查方法,以实现对患者的准确诊断,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手段。CT、MRI 均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研究中,对于60 例疑似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23 例为原发性脑淋巴瘤,幕上19 例,幕下4 例;单发病灶20 例,多发病灶3 例;病灶最小为0.4 cm×1.1 cm×2.3 cm,最大者3.0 cm×2.6 cm×3.0 cm。单发病灶:颞叶7 例,额叶4 例,顶叶3 例,基底节3 例,三角区2 例;多发病灶主要位于颞叶表面、顶叶、侧脑室周围。CT 检查发现,20 例为原发性脑淋巴瘤,真阳性17例。其中高密度肿块14 个,等密度肿块3 个,边缘清晰,瘤周可见低密度水肿带,增强扫描后,呈明显均匀强化。MRI 检查发现,21 例为原发性脑淋巴瘤,真阳性20 例。平扫的时候,信号较均匀,T1WI 序列呈较低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16 例,呈等信号4 例,均有轻度占位效应、轻-中度水肿,17 个病灶经增强扫描后,呈明显均匀强化。所有病灶内均无囊变、钙化、明显出血等表现。由于本研究目的是分析原发性脑淋巴瘤患的CT、MRI 影像,因此假阳性病例的CT、MRI 影像不再赘述。CT 检查、MRI 检查中漏诊问题的出现,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检查过程中体位、造影剂等因素有关。
CT 检查中有3 例假阳性,MRI 检查有1 例假阳性。原因为,原发性脑淋巴瘤与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颅内肿瘤在诊断过程中容易发生混淆。鉴于此,应明确原发性脑淋巴瘤与其他颅内肿瘤之间的差异。首先,胶质瘤与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区别。胶质瘤病灶边界欠清晰,T1WI 序列多呈低信号,T2WI 序列多呈高信号,部分可见钙化,胶质母细胞瘤增强扫描时,可见明显占位效应、水肿。而原发性脑淋巴瘤一般不会出现钙化。其次,脑膜瘤与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区别。脑膜瘤的影像与单发均匀强化、与脑表面接触的原发性脑淋巴瘤影像比较相似,但前者增强效应更明显。所以,需应用MRI 多方位扫描重建图像功能,脑膜瘤病灶增强扫描后,可见脑膜尾征。最后,转移瘤与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区别。皮层及皮层下的原发性脑淋巴瘤与转移瘤鉴别诊断的难度较大,且皮层及皮层下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病变多发及其占位征轻重与转移瘤十分相似[6]。为实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需结合瘤体与水肿间的比例相称关系。如果瘤体较小,且呈不均匀强化、环形,伴大面积水肿和与水肿间比例不相称,则为原发性脑淋巴瘤。
本研究结果发现,MRI 检查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灵敏度86.96%、特异度97.30%、准确性93.33%均高于CT 检查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灵敏度73.91%、特异度91.89%、准确性85.00%。提示,MRI 检查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效果更好。
综上,相比较于CT 检查,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中,MRI 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较高,值得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