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荣芳,乃比江·阿布都西库,梅丽努尔·阿布都热西提(通讯作者)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中心 新疆 喀什 844000)
目前,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增加了食管癌发生率。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占全世界首位,同时也是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一个国家。目前,食管癌临床主要采用放疗治疗,且此疗法多用于局部晚期,或是内科无法手术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1]。放疗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CT 等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放疗靶区的勾画中,特别是PET-CT 的应用,其可以提高食管癌放疗的精准度,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2]。本文以40 例患者为背景,探究在食管癌精确放疗患者中PET-CT 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5 年1 月—2020 年10 月在本院开展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放疗靶区的不同的勾画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0~90岁,平均(70.45±6.48)岁,胸部上段、中段、下段分别5 例、10 例、5 例;观察组男12 例,女8 例,年龄51 ~90 岁,平均(71.25±7.13)岁,胸部上段、中段、下段分别4 例、10 例、6 例。上述资料组间差异P>0.05。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要求。
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确诊病情者;Kamofsky 评分超过70 分者;初治患者;与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其它恶性肿瘤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不愿参与研究者。
20 例对照组以CT(西门子,JAG366)定位对放疗靶区做勾画,患者保持仰卧体位,体模或是头颈肩模,需要做好固定处理,用立体定位架明确定位的参考点,并标记于皮肤上。之后开展CT 强化扫描,层厚为5 mm,扫描范围:上界环甲膜上5 cm,下界肺包全下5 cm。轴位CT 扫描,分别取横断、矢状、冠状等图像。20 例观察组以PET-CT(西门子,Biograph mCT)定位对放疗靶区做勾画,静脉注射18F-FDG,叮嘱患者饮水1000ml,保持静卧状态50 分钟,之后开展检查,患者保持仰卧体位,CT 定位时,需要体膜或是头颈肩膜保持与CT 定位相同的体位,之后收集图像,取模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图像。
靶区勾画:参考CT 勾画的靶区,即食管壁正常厚度低于3 mm,食管壁厚度超过5mm,即为肿瘤;淋巴结最短径超过10 mm,则为转移[3]。GTV 超过10 mm 则为肿大淋巴结。CTV前后左右外放8cm,上下各放4cm,包括食管旁及2、4、5、7 区淋巴引流。淋巴结转移CT 层面上下外放1.5 cm。PET-CT勾画靶区:病变部位SUV 超过2.5 为肿瘤或是转移淋巴结,勾画出相应的GTV 靶区[4]。CTV 需要在前后左右外放8 mm,上下各4 cm。此外,淋巴结转移CT 层面的上下外放1.5 cm,同时画出器官受量。
放疗计划: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应的放疗技术进行治疗,即开展1 前野、2 前斜野、2 后斜野,进行精确放疗,在模拟的计划中,应用6MV X 射线照射,肿瘤的处方剂量60Gy(GTV),CTV 为54Gy。处方剂量线包绕95%的PTV。PTV 内大于处方剂量的105%,体积需要小于10%。OAR:双肺行20Gy 以上照射时,容积需要小于28%;心脏行40Gy 以上照射时,容积需要小于30%;脊髓最大剂量点,受量需要小于45Gy 以上照射时,容积。
对比靶区的体积、勾画靶区OAR 受量。
靶区的体积即观察两组CTV(靶区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区体积)。
勾画靶区OAR 受量即针对肺、脊髓、气管、心脏所用受量等进行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CTV(靶区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区体积)勾画的靶区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靶区体积( ± s,cm3)
表1 对比靶区体积( ± s,cm3)
组别 例数 CTV(cm3) GTV(cm3)观察组 20 185.55±0.96 17.92±0.55对照组 20 204.75±2.55 21.68±0.69 t 31.5133 19.0566 P 0.0000 0.0000
观察组勾画的靶区肺、脊髓、气管、心脏等OAR 受量匀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勾画靶区OAR 受量比较( ± s,Gy)
表2 勾画靶区OAR 受量比较( ± s,Gy)
组别 例数 肺 脊髓 气管 心脏观察组 20 11.25±0.01 41.20±0.22 45.22±0.02 11.22±0.03对照组 20 12.64±0.02 43.40±0.35 46.71±0.02 12.69±0.02 t 278.0000 23.7994 19.0075 182.331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食管癌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且我国的食管癌发生率还在不断上升,临床在食管癌诊治中,研究方向也在不断变化。目前,食管癌临床主要采用放疗治疗。食管癌治疗时,放疗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对控制局部肿瘤、提升远期生存等具有重要作用[5]。目前,食管癌的放射治疗以外照射为主,根据肿瘤实际的侵犯范围,发现可能还有亚临床病灶的出现,因此,需要明确区域淋巴引流区的放射范围。放射治疗后,气管、脊髓、肺、心血管等均会出现放射并发症,同时其也是引起食管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放疗治疗中,应用扫描技术,优化放疗计划,以此来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放疗治疗食管癌主要可以减少副损伤,在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控制局部肿瘤,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实现治愈目的[6]。因此,在放疗过程中,对肿瘤的照射剂量进行优点,可以保护正常组织与器官。故而需要明确肿瘤的靶区,保证照射范围处于预定区域内,提升治疗精准性。
在放疗前以CT 检查结果为基础,但其无法提供肿瘤的实际信息,因此,放疗医生只能根据淋巴结的大小,对淋巴结的受侵范围进行判断。但如淋巴结病灶超过1cm 时,时此可能已出现转移,故CT 判断准确性不高[7]。PET-CT 的出现与应用,其可能通过分子水平来了解肿瘤的正常组织变化情况与代谢情况,从而判断之间的差异性,为肿瘤靶区的确定,提供更加准确的生物信息,特别是其可以提高纵隔淋巴结的准确性,既能了解转移淋巴结的大小,又能将非肿瘤肿大淋巴结排除。此外,PET-CT 融合了PET、CT 的优点,可以提升诊断敏感度与准确性。另外,PET-CT 图像可以引导食管癌的精确放疗,能及时更新、补充食管癌诊断结果,引导精确放疗,减少OAR受量,在精准治疗的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8]。
综上所述,在食管癌精确放疗患者中,应用PET-CT,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减少OAR 受量,减轻正常组织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