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轩铭
[摘 要]经济体制改革使得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为了顺应外部市场环境,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并不断优化内部管理结构。但从国有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在金融市场变化快、融资渠道紧缩等因素的影响下,国有企业仍旧存在着融资困难、资金管理不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管理;问题;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2.046
1 国有企业优化融资环节的重要性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优化融资环节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科学的融资策略是企业开展投资决策的前提。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调节市场的主要动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持续壮大离不开投融资管理。科学的融资方案可以准确预测和反映企业的投资需求量,使国有企业能够抓住最佳融资机遇,运用融资工具为投资决策融筹适度规模的资金,实现企业投资战略目标;其二,合理融资是保证国有企业稳定运行的基础。国有企业一切经营活动,包括规模扩张、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都离不开资金支持。企业需要不断更新资本运作理念,充分借助金融政策及市场融资平台,实现“产业+金融”经营方向的转变,通过提升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弥补企业资金缺口,进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其三,加强融资管理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潜在价值。通过优化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合理配置权益融资与负债融资之间的比率关系,平衡企业债务成本与权益成本,不仅能够提升企业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保证融资安全与适度,还能够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潜在价值[1]。
2 国有企业融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融资结构单一,内外融资失衡。受“政企不分”管理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很难实现自主融资。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的融资方式以银行贷款和政策贷款为主,融资形式表现出外部融资、短期借贷的特征,企业几乎不涉及内部长期的权益型或债务型融资。这使国有企业自身融资结构单一,负债规模过大,实际融资能力也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第二,融资理念僵化,融资模式简单。自大数据时代以来,新型的融资方式逐渐进入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在传统的股权融资、内源融资、债务融资、销售自产融资等方式上,又出现了网络金融、众筹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型融资方式。但大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较为落后,融资队伍资质不高,无法适应外部市场变化,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
第三,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过高。国有企业虽然具备资源优势,还有政策扶持,但由于企业更倾向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使得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大规模负债也会给企业的偿债环节和资金管理带来风险;同时,企业融资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融资决策信息数据采集存在不全面、不精准等问题,无法支持企业的融资决策方案制定。
第四,资金管理不严,安全防护缺位。国有企业缺乏较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例如企业资金支付程序不规范,部分项目支出没有按照预算计划和审批流程进行规范支出,越权支付现象依旧存在;企业尚未针对资金拆借环节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和信用评价体系,拆借额度设计缺乏依据,造成企业资金沉淀现象较为严重[2]。
3 国有企业优化融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深化体制改革,下放融资权力
国有企业应当积极顺应外部政策环境,加快体制改革,转变管理职能,建立现代化的内部管理体系。通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得企业的投融资决策都能够在董事会、监事会的参与下完成;同时,政府部门也要放松对国有企业的资本管制,让国有企业能够充分结合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打破以传统银行融资、财政资本债务融资等方式的局限性,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新型融资模式。此外,国有企业还需要加强银企关系建立,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形成市场化的契约关系,借助银行的资源优化解决企业内源融资不足的问题。
3.2 探索融资模式,满足资金需求
由于国有企业通常在地方区域内发挥着经济主导的作用,因此,其融资规模普遍较大。伴随着利率市场波动,市场上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长期贷款风险,紧缩中长期贷款业务办理渠道,更偏向于短期贷款。这使得国有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业务差异化加深,国有企业必须要调整融资方式,以资本市场为基础,采取境外贷款、保险债权投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私募基金、私募股权、定向增发、IPO上市、PPP项目等多种融资方式。另外,國有企业还要采取长短期贷款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将政策性融资、银行贷款与债券、股权融资、私募资金等融资方式相结合,使企业的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所占比例能够更加趋于对公司有利的方向发展,也能够及时弥补企业的资金缺口[3]。此外,国有企业还需要及时更新融资理念,瞄准国内国外的资本市场,采用线上融资与线下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满足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融资需求。
3.3 健全管理制度,提升融资水平
伴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对资金需求也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为了规范融资环节的操作手段,国有企业需要建立现代化融资管理制度,包括融资业务流程规范和组织体系权责体系,以融资事项集体联签制度、融资决策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融资信息管理制度、担保与反担保制度为基本内容,对融资涉及的各个业务程序进行明确规定。另外,国有企业还需要重视融资发生之前的资金预测环节,通过对项目资金到位时间、资金支出计划、建设项目投资现金流、项目投资风险等内容的预测和分析,编制资金预算计划,初步确定融资规模,并提交至融资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在评审委员会的牵头主导下,结合企业战略规划、资本结构、融资规划、项目开发成本、财务风险控制等指标内容,联系当前的政策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合理评估融资方案,并编制相应的年度资金计划,提升企业的决策科学性。
3.4 创新管理模式,支持融资决策
对于具备规模化效应的国有企业来说,为了强化资金集中管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统贷统还、集中支付、实时监管”的方式,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统一的资金账户、核算口径、支付流程,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财务结算中心,采取“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开展资金结算工作;同时,加强与银行等第三方金融机构的联系,签署第三方协议,即在统一的资金结算账户中,采用电子核对账单的方式处理支票、银行卡等结算工作,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另外,国有企业无论是制订融资计划、预测融资规模还是分析融资利息节税效应,都需要对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及获利能力进行全面评估,这就需要充分的信息数据作为支持。因此,国有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及融资信息平台,为融资计划编制、融资渠道选择等提供全面翔实的信息数据。
3.5 加强融资监管,规范融资行为
针对国有企业融资市场中存在的拆借混乱、担保不严等现象,国有企业需要对融资行为进行内部监管,尤其要注意贷前申请、方案审批、实地调研等环节,严格贷款信用评级和授信审批程序,并对贷后的资金管理及信用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以保证国有企业的融资工作能够更加规范有序;同时,为了降低融资主体双方因信息沟通不畅而增加的管理成本,企业还需要与融资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提升融资效率,并降低企业风险,保证国有企业安全稳健运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融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也影响着国有资产的价值管理。国有企业应当逐步完善企业的融资管理体系,为国有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邓艳菊. 国有企业融资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 2019(4):65-66.
[2]芮守红. 国有企业融资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途径探究[J].时代金融, 2019(29).
[3]邓艳菊. 国有企业融资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 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