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物流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探究

2021-04-06 14:29郭潇潇汪传雷钱文俊李逸龙李慧
中国市场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安徽

郭潇潇 汪传雷 钱文俊 李逸龙 李慧

[摘 要]随着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大力推进,物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推动枢纽经济加速增长。文章以安徽省物流枢纽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物流枢纽建设状况,发现面临的突出矛盾,提出弥补短板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安徽;物流枢纽;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4.162

1 引言

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物流枢纽是辐射范围区域更广、集聚各种资源要素效应更强、物流服务功能体验更优、配送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活动组织中心。伴随着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的推进实施,枢纽经济跃然变成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安徽省有合肥、芜湖、安庆、蚌埠、阜阳5个城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标志着安徽在全国物流业布局中占据一定地位。安徽如何迎势顺势借势,加快发展物流枢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省、连通公铁水空管的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发挥枢纽的经济集聚效应,加速激发物流及相关产业集群经济价值提升的新动能,构建基于“干支仓配”一体化衔接的物流产业发展形态,促进物流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有机融合,打造安徽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新高地,推进安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枢纽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当下讨论的热门话题。仝新顺(2019)指出枢纽经济是当今信息社会培育新型发展动能的重要手段;高传华(2019)指出提升中国枢纽经济竞争力需要在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要素资源配置能力、构建枢纽偏好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枢纽区域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现有127个城市列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各个城市纷纷紧锣密鼓推动发展物流枢纽经济,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目前为止关于安徽物流枢纽经济发展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通过剖析安徽物流枢纽状况,发现枢纽经济发展问题所在,进而提出应对之策。

2 培育发展新动能:枢纽经济

2.1 概念界定

枢纽经济是以物流枢纽为载体,以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媒介,以优化协同运输方式、共享仓储空间为手段,以聚集各种特色产业为特征,进而提升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枢纽经济应紧扣物流枢纽为核心发展相关产业,打造枢纽产业生态圈,保障城市发展持久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枢纽经济具有三个典型的特征。第一,资源要素的强聚集性。通过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集聚更大范围的资源,以弥补城市自身资源要素的残缺,并与其他区域城市产业实现共同发展。第二,产业的强扩张辐射性。城市可以通过物流枢纽供应链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系统和稳固的金融体系为支撑,产业辐射其他区域城市。第三,全链条的强策划性。產业发展培育具有强烈的策划性,枢纽经济依托物流枢纽培育枢纽产业生态圈,实现全产业链的整体引进和培育。

2.2 发展模式

枢纽经济发展模式是指通过协同城市枢纽布局与产业布局,依托物流枢纽,集聚各种资源要素优势,聚力聚焦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三流合一,进而弥补城市自身资源要素的短缺,培育发展壮大枢纽偏好型产业,最终形成各种资源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大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

3 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物流枢纽

安徽物流枢纽节点建设是安徽协调加强和促进发展物流业及相关衍生产业的关键时机,通过紧抓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着力提升安徽软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将安徽枢纽承载城市打造成大聚集、大流量、大消费的枢纽经济节点。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选择,安徽共有五个城市入选,其中合肥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芜湖、安庆入选港口型,合肥、蚌埠入选生产服务型,合肥、阜阳入选商贸服务型。安徽精准施策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着力提升物流网络布局和服务质量,为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3.1 合肥枢纽建设

合肥市集陆港、生产服务、商贸服务之枢纽于一身,重点保障推进商合杭、合安高铁建设,规划设计推进安九高铁、合新高铁,谋划合肥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铁路枢纽“米”字形快速路网;合肥依托火车北站倍增物流货运量、引进岗集宝湾产城国际物流产业园项目打造陆港、提升出口加工区和恒通铁路及派河港的生产服务物流、加速华南城的商贸服务物流等,同时结合2020年1月9日中国民航局签发的《民航局关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修编的批复》加快建设发展合肥机场,把合肥机场建设成长三角区域的重要枢纽。合肥市着重通过陆水空方面的系统化建设,加速打造富有特色的国家重要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3.2 芜湖枢纽建设

芜湖市重点发展港口型物流枢纽,依托安徽省港航集团着力推动实施长江下游集装箱转运中心、大宗散杂货集散中心和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的“一区两中心”建设,以高质量的港口建设,促进港口经济发展,推进芜湖港业务转型升级和功能拓展掘深,依托港口综合基地,打造煤炭、农产品等零散商品的重要储存、二次加工和转运中心,加快商合杭高铁芜湖段、芜湖至黄山高速、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园等建设,联动区域商贸服务、制造业能级提升。

3.3 安庆枢纽建设

安庆市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重点将安庆港打造成为长江黄金水运通道和连接东西部地区的物流枢纽。以安庆港物流枢纽为依托,提升畅通水运做大做强货运,贯通安庆港与商贸流通业、农业、工业等产业结合,推进安九高铁特别是龙山隧道工程突破铁路瓶颈,扩建安庆天柱山机场航站楼等设施提升空运能级,全面壮大开放安庆市经济,做实做强区域枢纽产业。

3.4 蚌埠枢纽建设

蚌埠市重点发展制造业综合物流、信息化物流、综合口岸物流三个重点,持续推进服务业集聚区、示范物流园区等平台升级迭代,以平台为枢纽,推广“互联网+物流”服务项目扩面掘深,打造基于物流协同化配送的服务基地,借助物流枢纽的强集聚性,促进蚌埠市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蚌埠市生产服务型枢纽建设。

3.5 阜阳枢纽建设

阜阳市商贸流通量大质优,引致商贸物流节节攀升,开通商合杭高铁、郑阜高铁及阜阳西站,实现阜阳铁路向环形放射式的转变,重点推进阜阳农产品物流中心、阜阳铁路物流港、淮河阜阳港、阜阳机场飞行等级由4C级提升至4D级等物流枢纽项目规划建设工作,完善阜阳“井”字形绕城高速公路枢纽网络结构,提升公铁水空多式联运能级,以多式联运枢纽为依托,提升物流运输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带动发展阜阳市区域产业。

4 敦本务实、实事求是:梳理发展状况

4.1 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

2019年安徽省生产总值3.71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第二產业、第三产业均比2017年增长显著,安徽经济在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征途上迈出新步伐。安徽以13项获得国家科技奖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成果正助力加快安徽科技创新由顺应潮流向引领潮流转变,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支持。

4.2 安徽省物流业现状

2018年安徽物流成本平稳下降,物流效率有序提升,物流需求加速增长,物流结构持续改善,物流业规模迅速扩大。其中:消费成为物流需求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再生资源物流和进口物流需求延续扩张,快递、跨境电商等细分市场表现突出。物流环境日益趋好,受各项引导政策支持作用效应惠及,安徽物流业产业升级加速,物流基础设施投入超计划完成,互联互通网络日益完善,物流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物流园区集聚功能绩效凸显,农村电商全覆盖加快推进,物流扶贫成效显著。

随着安徽经济的快速壮大,物流业在不断发展中融入更大更广更深的领域,虽然物流业发展稳中有序,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物流企业管理思想观念落后、规模偏小、管理层次偏低、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业的需求等制约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影响物流枢纽经济的转型升级。

5 探本溯源,追根究底:探求问题根本

5.1 地理位置先天不足

从地理位置上看,安徽虽然临近长江三角洲地区,但却非重点发展区域,这样的地理位置导致安徽既难以像苏州南京地区一般享受上海的产业带动,又被其他发展先发的城市吸走部分宝贵的资源要素。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安徽除了长江沿岸城市和津浦铁路沿线地区,其他众多地区处于不被重点重视的尴尬地位。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安徽奋起直追,依托借助长三角地区科技资源多、创新能力强的环境,具备增强与上海、江苏、浙江等超级省市合作创新的机会条件,积极瞄准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发展前沿并规划实施建设。但是,如何加强与沪苏浙的合作效度,如何完善安徽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壮大安徽枢纽经济体量,力争将安徽打造成长三角经济带的主力军,值得深度思考。

5.2 枢纽网络不够完善

对安徽的物流枢纽网络建设而言,商合杭铁路、北京香港高速铁路合肥段、合肥武汉高速铁路合肥段等铁路仍在建设中,合肥铁路枢纽“米”字形快速路网拼图完善尚有空间;安徽的港口功能结构较为单一,虽然地区部分大中型港口企业注重提升功能,逐步开展保税、仓配一体化、保理、物流金融等增值服务,但是总体尚处于较低层次,港口仍以装卸、储存、运输作业为主,增值服务功能还较弱;合肥新桥机场扩建、黄山机场迁建、阜阳机场改造升级、安庆天柱山机场设施完善、芜宣机场建成使用等提升空运能级项目尚在推进过程中,加速形成以机场区域性枢纽为中心,覆盖安徽甚至其他地区的航空网络尚待时日;物流园区枢纽建设在物流园选址规划、物流园内软硬件设施配备、适用物流园的平台运营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缺乏标准化、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较普遍、服务功能有待完善等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不齐、互联互通不足、智能化程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导致整体物流成本增加和社会资源浪费,影响经济发展。

5.3 政策支持链条不紧

政府的区域政策对于某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起着难以忽视的引导作用,物流业更不能独善其身,虽然近年陆续出台若干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但政策力度和形式难以匹配物流枢纽之需求,特别是政策之间涉及物流业上下游链条内容不够紧密,一定程度上影响物流枢纽进程进而制约枢纽经济做大做强。

6 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创新发展新策略

6.1 加快织全织密物流枢纽网络

从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方面加强物流枢纽建设,涉及商合杭高速铁路、芜黄高速公路、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中心、安庆港、芜宣机场等方面的交通枢纽建设。在此基础上,借助发挥陆港中欧班列、国际航空货运、水铁联运、水水联运、跨境电商等对外开放平台作用的引致需求,逐步加速完善安徽物流枢纽建设,奠定物流枢纽经济根基。

6.2 积极做大做强物流枢纽特色产业

积极对接支柱产业、市战略新兴产业、县特色产业集群、生产制造业基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商贸服务业聚集区等,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要素保障,做足物流枢纽特色产业,放大优势,加快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品牌、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支撑带动力强的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针对合肥市智能制造、智能家电、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光伏新能源等制造产业和商贸流通业以及中欧班列、国际货运等,芜湖市以智能制造为重点附加智能装备,安庆市重点培育的零部件特色产业、石化产业、轻纺食品、商贸流通等,蚌埠市重点发展生物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同时,培养生物医药等新型制造业等,阜阳市的现代农业、现代医药与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一批枢纽特色产业经济。

6.3 大力开创物流枢纽服务新模式

“通道+枢纽+网络”的发展模式正在成为物流企业竞争的焦点,将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物流领域,在加快物流业发展时,带动新的产业形态和运作方式争奇斗艳。依托物流枢纽广泛应用流程可视化、操作自动化和决策智能化,实现“互联网+”物流促进“协同化”模式创新,逐步推广无人技术在物流领域的使用,实现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大力发展增值服务,使整个物流供应链逐步向智慧化、智能化、多元化演化,向数字经济方向迈进。

6.4 强化建设物流枢纽新生态

打造枢纽产业生态圈,是将各个物流系统要素衔接、均衡发展的过程,以实现设施、需求、服务三者协同。物流枢纽生态圈以物流枢纽为依托,衔接交通企业、物流商、制造商、销售商、金融企业等,发挥物流枢纽网络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发展与之相关联的产业链。根据物流枢纽的强集聚性,打造基于“干支仓配”一体化衔接融合的物流枢纽发展空间;结合物流枢纽的功能强衔接性,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按照物流枢纽的产业强辐射性,构建枢纽产业生态圈,使其成为物流及其他产业集群经济价值提升的新动能,贡献于枢纽经济发展,带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Z].2018-12-21.

[2]汪鸣.国家物流枢纽高质量建设与发展探讨[J].大陆桥视野,2019(9):57-60.

[3]仝新顺.加快发展枢纽经济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5):32-33.

[4]高传华.提升中国枢纽经济竞争力探讨[J].区域经济评论,2019(4):78-83.

[5]何黎明.何黎明:打造高质量物流服务新体系迈向“物流强国”建设新征程——2018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9年展望[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8):15-21.

[6]张喜才.物流生态圈发展战略[J].企业研究,2017(6):12-16.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安徽省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10357277),安徽大学物流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高厅函〔2019〕46号)。

[作者简介]郭潇潇(1999—),女,安徽阜阳人,安徽大学2017级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枢纽经济。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安徽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5.回声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