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美好生活实现的路径

2021-04-06 04:39徐立功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育强国美好生活供给侧改革

徐立功

摘 要: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从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四个维度进行审视,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要为美好生活的实现创造条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从中国目前的体育产业发展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并对美好生活的实现造成了阻滞,主要反映在异化的体育消费观制约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政策不完善及落地效果不强、体育产业发展空间无法匹配市场空间、体育产业供给与需求结构发展不平衡等四个方面。从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四个层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深化体育产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挖掘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新空间、加强体育产业的供给侧机构性调整,以推动新时代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将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发挥重要影响。

关键词: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美好生活;体育强国;供给侧改革;消费异化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sports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alization of a 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individual, society, nation and country, the key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s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 better life,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hape the spirit of spor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and build socialist modern sports Strong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and hinder the realization of a better lif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lienated sports consumption concept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and the imperfect sports industry policies and implementation. The effect is not strong,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the sports industry cannot match the market spa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s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is unbalanced.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from the four levels of individual, society, nation, and country,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the sports industry, tap new spac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and strengthen the supply-side institutional adjust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new era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sports industry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ealization of a 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ports industry; A better life; Sports power; Supply-side reform; Consumption alienation

伴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因此当今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体育产业作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2],是推动美好生活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健康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十三届全运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3]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产业发展肩负着重要使命,即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下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育精神,建设体育强国。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难题,如体育设施场地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业态发展不均衡等等[4],因此探索符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育产业发展的多维路径就尤为重要。

1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对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

1.1 个人之维: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社会物质财富取得了巨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与物质资料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相比,当前中国已逐步进入产能过剩时代,人民所渴望的不仅是物质生活资料的满足,而是追求高品质的美好生活。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变,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并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美好生活既是一种客观状态,同时也是一种主观感受。推动体育产业升级的目的就是为美好生活的实现创造客观条件,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让人们感受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对生活的巨大改变作用,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和更加持续。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能够为人民提供多元化的体育产品及体育服务,休闲娱乐类及竞赛表演类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能释放人民的现代化压抑情绪,体育运动项目的转型升级能让人们获得丰富的健身体验并保持身心健康,满足人们的多元化诉求。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产业升级,重点在于创新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提供现代化的体育产业服务和健生服务、体育产业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体育产业高质量的互动感和体验感,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的过程中提供更高层次和更有意义的体育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2 社会之维: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推动体育产业升级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自2006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步入快速增长期,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98289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 7 8114亿元,增长近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09%,远高于同期我国GDP的增速。”[5]这表明我国体育产业及体育制造业的规模持续增大,并且体育产业发展速度及发展潜力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可否认,体育产业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物质财富,而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将进一步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创造物质条件。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具有不可分割的逻辑同一性,改变传统的体育供需结构、淘汰落后的及不可持续的体育产能能够创新体育产品生产模式、体育赛事组建模式、体育竞技模式、体育运动消费模式及体育理念的革新更迭等等,而随着体育产业的升级也必然带来体育经济的井喷式发展,最终落实到人的发展及美好社会建设方面。特定时代条件下的粗放式体育产业结构对满足人们基本的体育健身、消费、休闲要求具有现实意义,但在追求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及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方面,粗放式的体育发展模式就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就成为时代发展的题中之意。从另一个方面讲,粗放式的体育产业结构只能推动体育事业、体育竞技及体育经济朝着中低端层次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及效率并不高,无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因此,转变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式并使其朝着高质量层次发展,既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诉求。

1.3 民族之维: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响应新时代的体育精神

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体育精神就是其中之一。体育精神是体育产业升级的精神支柱,注重人的自我发展和体现人的价值,倡导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促进身心发展和不断超越自我,以积极向上的姿态面对生活。中国体育精神“深受世界体育精神影响、植根于中国文化、以民族特有精神面貌表现的由人本主义精神、公平竞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诸多层面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精神體系。”[6]就新时代的体育产业发展而言,也必须以体育精神为价值导向。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要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休闲娱乐需要,还要以底蕴深厚的体育精神满足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需求。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体育精神为载体,而体育精神则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模式、途径和方向具有关键性影响,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精神具有内在的逻辑同一性。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顺应时代潮流和时代主旋律,深刻反映人们精神世界的内在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只在物质基础上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够的,还要在精神层面实现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7]可以说,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既响应了新时代的体育精神,同时体育精神也将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更为雄厚的内在精神支撑。

1.4 国家之维: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产业的发展程度深刻表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程度,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必须依托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转变传统的体育发展模式,实现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深刻指出:“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实现了全国人民的百年奥运梦。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8]同时,实现体育强国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一方面依赖于全民的体育素质发展,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体育产业、体育结构、体育文化的发展。实现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为体育强国建设至少能带来下述几个维度的转变:其一,体育产业升级能够为大力发展全民体育健身、提升全民体质提供基础和保障,为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条件;其二,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后能够进一步承担国际性的体育赛事,让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拥有更高的境界、更广的视野、更大的国际格局和更加深厚的人民情怀,塑造大国体育形象,取得相应的国际体育影响力及话语能力。其三,体育产业升级能够彰显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体育赛事、国际体育品牌、体育产业集团实现合作,推动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进而在世界范围内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传播好中国体育文化、适应并引领国际体育发展。其四,体育产业升级能淘汰落后的体育产能,实现体育产品、体育竞技方式、体育组织形式、体育消费模式等的变革,打造符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育产品及体育服务,为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2 新时代体育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

2.1 个人层面:异化的体育消费观制约体育产业发展使美好生活的实现遭遇“困扰”

异化的体育消费观导致异化的体育产业发展,处于异化状态的体育产业既不能合乎理性的实现转型升级,同样也不利于美好生活的实现。消费主义思潮泛滥,导致人们体育消费的异化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偏离理性的轨道。伴随中国的国际市场化程度日益深入和人民从物质匮乏时代走向相对过剩时代,为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乘机进入中国提供了可能。在此影响下,人们为了彰显自己的财富地位和实现社会认同,往往被符号化、贵族化、精英化及势力化的体育产品、体育运动、体育赛事、体育明星所裹挟,用体育产品的价格和符号来体现自我的社会优越感,进而导致了跟风式盲目消费、攀比式炫耀消费、符号化垄断消费等体育消费异化问题。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改变必然导致体育产业发展的改变,以此便催生出诸多不和谐、不合主流价值观、不合乎社会真正需要的体育产业,这些体育产业以实现资本增殖为轴心,根本不在乎体育场域内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尤为突出的是,消费主义思潮侵入体育领域“导致人们不断追求物质享受、物质快乐,不断追求消费欲望的满足与快乐至上,追求过度消费、奢侈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出生态破坏性、直觉体验性和物质功利性”[9]。因此,一旦体育产业被消费主义思潮所主导和操纵,美好生活的实现就会遭遇巨大的困扰。纯粹的体育产业是不存在的,但凡体育产品、体育品牌、体育赛事、体育运动、体育休闲、体育健身等都会带有特定的符号标记和历史文化,甚至是意识形态层面的价值观和政治层面的“势力”。当前中国的体育产业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同时还要创造出人们真正所需要的体育产业,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消除异化的体育产业。

2.2 社会层面:体育產业政策不完善及落地效果不强使美好生活的实现遭遇“黑箱”

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既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同样也需要相应监管法规的约束。完善的体育产业发展制度能够唤醒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意识,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为美好生活的实现贡献力量。其一,体育产业发展的监管法规不完善,阻碍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相关法规数量较少,国家层面有关体育产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还不能满足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合规、不合法问题的监管还存在诸多空白场域。其二,体育产业政策的不完善直接导致资本操纵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出现,导致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偏离人民性的轨道。我们知道,资本的秉性在于实现价值增值和获取剩余价值,为了最大化的获取利润,资本对体育产业唯一要求就是朝着挣钱的方向发展,而不管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否产生社会效益并给人的发展带来好处。不仅如此,一旦体育产业被资本所主导,就力求以经济力量寻求政策力量的扶持,为获得发展的优势及红利,就以各种形式进行资本渗透,不仅是商业渗透,还包括对政府官员的侵蚀,滋生腐败问题。其三,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产业运行机制上看,政府部门已经转变为体育产业市场化的推动者和管理者。经过40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实现良性化发展,但由于政府和体育市场间的信息流通机制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还没有有效发挥”[10],进而导致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运行机制不能及时跟上市场的发展节奏,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其四,体育产业政策的落地效果不理想。尽管党和国家为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制定了诸多法律法规和政策帮扶,但由于各行各业的具体情况不一,并受到国际化、市场化和思想领域内不确定性的影响,以往的政策法规无法及时应对这些突发的问题,导致处理结果和体育产业发展结果不理想。

2.3 民族层面:体育产业发展空间无法匹配市场空间使美好生活的实现遭遇“缺口”

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包括多重维度,既可以从属地原则将其划分为国家、世界二重维度,也可以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维度进行阐释。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所占有的市场空间而言,其无疑还存在巨大的“缺口”。其一,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无法匹配巨大的国际体育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学徒状态”,吸收借鉴西方体育发展模式的优点来发展本国的体育产业,关键是中国体育产业还未完全在本国的具体国情下形成“自我主张”。这客观导致,体育发达国家一直在追求体育产业的创新并不断开拓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而我们却只能作为赛事的参与者或体育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在国际性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占有很少的份额,体育产业的发展既没有原始的创新和符合本国特点的国际性体育产业,相反本国的体育产业发展空间还被其他国家的体育产业所挤压。其二,我国体育产业仍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基础上深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这里所说的国际市场化并不是说体育产业的发展完全自由化,而是体育产业的发展的国际化市场占有率不高,体育产业的国际市场化转型程度还有待加强。其三,体育产业仍需在文化、社会、生态等空间进行发展。体育产业不仅是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推动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途径。当前中国体育产业的国际文化品牌影响力还不强,凝聚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体育产业发展方面较弱,健康体育产业及可持续体育产业发展仍需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型,中国的体育产业还有巨大的国际发展空间。其四,从人民群众对体育市场发展的反映来看,体育产业在融入日常生活空间方面的强度及影响力还不够,体育健身依然没有成为实现美好生活的主要形式,体育产业发展的观念形式没有从根本上响应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2.4 国家层面:体育产业供给与需求结构发展不平衡使美好生活的实现遭遇“短板”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整体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也就日益凸显,客观导致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遭遇“短板”困境。其一,体育产业发展的供给规模不足问题突出。据国家体育总局资料显示,我国2019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为 11 248亿元,在国民GDP中仅占114%,我国的体育规模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供给规模不足必然导致体育产业资源短缺,无法满足人们的健身、竞技、娱乐、休闲等要求,进而阻滞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其二,体育产业发展的供给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受制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我国体育产业在东中西部地区、城镇乡村间发展极不对称,经济发展迅速的东部地区、城镇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及体育资源投入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不仅如此,我国在体育产品供给、体育服务、娱乐性体育产业发展、健身性体育产业、体育运动项目、职业化和市场化体育赛事发展等各类体育产业发展中也呈现出供给不合理的问题,其中娱乐性体育产业、体育产品、体育用品业发展等明显优于健身休闲业、职业化体育产业及体育产业服务的发展。其三,高质量的体育产业供给不足,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当前中国的体育产业大多集中在中低端供给,而高端的体育运动、体育产品、体育时尚、体育品牌、体育赛事等方面的发展依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制约了美好生活的实现。其次,体育产业发展人才供给不足,严重制约着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数为4439万人,距2020年的规划目标仍有约156万的人才缺口[11]。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释放消费潜力和打动体育产业新动能具有特殊意义[12]。但作为赛事核心的体育裁判员、运动员和教练员等人力资源规模受限,尤其在国际性体育赛事上,篮球、足球、沙滩排球等运动员、教练和裁判员难觅踪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竞赛表演业的全面健康发展,不利于体育产业实现质的飞跃。体育院校作为体育产业各方面人才培养的基地,也尚未发挥出应然实力。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中国目前包含公办、民办独立、专科院校在内共计33所“体育类院校”,每年输出3~4万名毕业生,数量远不及体育产业发展需求[13]。且从质量方面看,在体育类院校中,唯有北京体育大学以“大学”为后缀命名,说明人才质量也不足支撑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另外,2018年末,体育产业法人单位达到238万个。在体育产业公司数量日臻增长的情况下,急需数量庞大、专业化、精细化、多样化的体育人才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可见,中国目前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储备明显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 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多维路径

3.1 个人层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为体育产业升级提供价值导向

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价值导向。其一,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服务于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进程。国家的壮大不仅取决于物质生产力层面的发展,同样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包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必须达到的物质层面的要求,同样也包括建设精神层面的要求。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服从于“中国梦”和“体育强国”的建设。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导向是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指向,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在物质层面上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财富价值,也要在精神层面响应国家发展规划的大政方针,总而言之,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向同行。其二,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服务于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在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优良环境,相关体育行业可以创造性的发挥发展潜能,不用担心恶性的资本市场竞争、不平等的发展政策、不公正的发展待遇和没有法治保障的发展环境,这是中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独特优势。但另一方面,中国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必须积极响应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导向,约束不法及不合理的发展欲望,秉持市场法治契约精神,不留给不良发展企图以任何机会,使体育产业成为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行业标杆。其三,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服务于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要求。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中华儿女普遍的道德约束,同样也是对体育产业相关的企业家、从业人员、行业引导者、体育运动员、体育健身爱好者的基本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体育价值观、体育人生观和体育世界观,把体育行业的作为推动人民热爱祖国、敬业工作、诚信待人和友善处事的产业载体。

3.2 社会层面:深化体育产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美好生活的实现创造和谐环境

完善体育产业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同时也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實现提供了制度规制。其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在宏观层面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政策、体育产业组织政策、体育产业布局政策来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约束体育市场行为和解决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强化政策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在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同时又将其约束在制度政策的规制之下;在微观层面主要是“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制定合理的税费减免政策、保障体育产业用地供给、培育体育产业复合型人才、加大金融扶持力度”[14]等政策措施,为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财政支撑及其政策扶持。其二,要推动体育产业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强化体育产业制度的落地效果。一方面,政府要放权,给予体育产业自由发展的权利,减少中间环节,只要符合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社会发展要求和国家大政方针,就应该弱化条条框框的束缚。另一方面,还要们建立多部门的联动监管机制,加强体育赛事的事中和事后监管,在体育行业中设置黑名单和信用体系,建立体育产业发展的激励制度,为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国内市场环境和国际竞争环境。其三,要强化东中西部、城镇乡村、国内外格局之间的体育产业布局政策,使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我国当前客观存在着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推动体育产业资源的跨域流动和国际性交往,中西部地区及村镇可因地制宜并结合民族特色为优质体育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国内可参照、借鉴国外成功案例来推动体育运动项目、体育竞技项目、体育赛制设定、体育人才引进、体育品牌塑造及体育健身模式等实现进一步发展,并在此出发点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

3.3 民族层面:挖掘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新空间,为美好生活的实现贡献物质力量

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挖掘民族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新空间,必将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实现。其一,挖掘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强化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运作。当前,中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运作成效并不显著,尽管我国举办了诸多国际性体育赛事,但体育竞技经济、体育消费行为和体育职业化作用还有待加强。这说明我们不仅要改变体育产业的运作模式并使其与市场化规律相适应,同时也要找准体育产业发展的合理定位,打造高质量的体育赛事事件经济,不断与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及其模式接轨,开辟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其二,挖掘体育产业发展的绿色经济空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生活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民心,在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导向,淘汰“高污染、高能耗、底效益”的体育产业并使其朝着“低碳、环保、绿色”的方向发展,向大众提供具有资源消耗低、覆盖领域宽、产品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绿色体育产业,开辟体育经济发展的绿色空间。其三,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挖掘精品体育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工程发展的新空间,不断满足人民多元化的美好需求。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产业升级诉求改变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模式,组建智能化体育产业研发集团,重点打造具备现代化科学技术加持的体育产业,提供更加多样化同时现代意味浓厚的体育产品,这既能满足人民的需求,还能使中国的体育产业占据国际体育产业“资源链、产品链、服务链、价值链、创新链”[15]的关键环节,推动实现体育强国。不仅如此,还必须注重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对关联度强、融合性高的体育行业进行资源整合,发展“体育+”和“+体育”的模式催生体育新产品和新业态,对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特殊意义[16]。如利用“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形式实现体育旅游、体育健康、体育生态等多方面融合[17],将加大推动体育经济发展并为美好生活的实现贡献物质力量。

3.4 国家层面:加强体育产业的供给侧机构性调整,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

在体育产业领域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来适应人民群眾对体育消费的高质量需求,在于处理好体育产业供给端和体育产业需求端之间的关系,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消除特定体育产业供给过剩和补齐需求不足的短板,为美好生活的实现贡献力量。其一,要扩大体育产业的供给规模并淘汰过剩产能,不断调整供给结构来适应人民的需求层次。在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引领下,我们要不断扩大体育产业的供给规模和供给质量,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休闲健身及娱乐培训等服务业,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弥补需求端的发展短板,在满足中低端体育产业需求的基础上发展高端体育产业,打造智能发展、创新研发、国际影响力强、品牌市场效益突出的体育产业结构。其二,要以体育运动项目为核心,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注入新血液。以体育运动项目产业辐射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这对刺激体育消费和打造高质量的体育产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国家相继出台了有关水上运动、马拉松运动、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航空运动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对实现体育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体育运动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三,体育产业的供给侧调整要注重区域协同发展,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不同地域间的体育资源实现跨域流动,打破“条块分割的格局,逐渐缩小地区间的差距”[18],逐步实现城镇乡村、东中西部体育产业的平衡充分发展。其四,强化体育领域内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美好生活的实现夯实人才基础。一方面,必须扩大体育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服务员及其相关人员的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专业化、高质量化、精细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体育专业人才培训。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体育人才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发展激励制度,让更多的人为体育运动发展、体育服务业发展、体育健身发展、体育产品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结 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当前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客观而言,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不仅制约了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不利于塑造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为此,我们有必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前提条件下不断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从消除体育产业的异化、供给侧机构性调整、打造中国体育的国际形象、完善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强化体育产业发展。在此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使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推动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 任波,孙建刚.我国体育市场结构的界定与优化路径——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6):42-49.

[3] 李中文.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N].人民日报,2017-08-28(001).

[4] 魏闻声,李荣日.上海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测评体系与实证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6):50-56,61.

[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新中国体育产业工作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10):8-18.

[6] 刘艺芳,张志刚.论中国体育精神涵养中国精神[J].体育文化导刊,2018(3):8-12.

[7] 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3-09-01(01).

[8] 习近平亲切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N].人民日报,2014-02-08(01).

[9] 王永友,阳作林.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特征、消极影响与引导策略[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6(4):59-64.

[10] 任波,黄海燕.基于补短板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诉求与路径选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3):220-226.

[11] WEsport微动体育. 从“学体育的”到“搞体育的”,这一路到底要走多久?[EB/OL]. https://www.sohu.com/a/436156236_488056. 2020-12-03.

[12] 易青蕾,张宝雷,等.我国运动项目产业链的内涵与特征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4):65-69,73.

[13] 440万人体育从业人群背后仍有160万人才缺口,体育人才何处寻?[EB/OL]. https://m.sohu.com/a/216528221_138481. 2018-01-13.

[14] 任波,戴俊,黄海燕.中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与改革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5):407-411.

[15] 沈克印.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J].体育学研究,2019,2(5):56-64.

[16] 宋冰,耿瑞楠.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下足球小镇的当代价值、实现机制与发展策略[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1):14-20.

[17] 王姝,李荣日.“互联网+体育产业”融合的发展脉络、前沿议题与演进趋势述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2):63-70.

[18] 程文广,李帅.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需求供给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6):13-18,31.

[19] 付群,王雪莉,郑成雯.全面深化改革:我国体育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10):8-15.

猜你喜欢
体育强国美好生活供给侧改革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卖套房子半生无忧?谁摧毁了北京精明夫妻的“美好生活”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崔龙海被安排主抓“体育强国”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