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2021-04-06 19:02彭兰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优势信息技术

彭兰

摘 要:信息技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它使得学科教学手段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及“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把信息技术恰当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那样自然,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 深度融合 优势 问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势

(一)让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使静态课堂变为动态课堂,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及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材料,通过图、形、文、色、声等技术手段,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多途径、全方位地接受教学现代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后,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远程资源的接收利用以及日益发展的互联网,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把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渗入我们的课堂。例如,教学《年月日》时,课前让学生利用电脑或手机查阅关于“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就得心应手了。现代信息的运用让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得到很好的锻炼。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教学辅助软件和平台应运而生,我们在教学中常常用到的如:几何画板、101教育PPT、希沃授课助手……让我们以更好的形式组织实施教学,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学生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对不清楚的问题进行反复的学习,对新知识进行了解、预习,这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三)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益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时期,与数学的抽象性发生矛盾,在教学中,总会有一些重点、难点之处,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难以让学生尽快理解掌握,如果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的情景,出示必要的动态效果,呈现详细的过程细节,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得到较高的学习效益。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教师有效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先出示几个标有长、宽、高的长方形,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体积,再用拼组的方式,动画演示把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一个一个填在其中,让学生观察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分别是多少,然后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学生在直观的学习过程中,轻松地观察到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从而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在数字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注意的问题

(一)目的性原则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我们必须从教材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教材的重难点,适当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延伸,让信息技术的使用成为学生学习、理解教材的画龙点睛之处,更不能完全依靠技术的展示代替学生的思维,这样得不偿失,反而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简单性原则

简单性原则是使数学教学在最简单的技术条件下进行,从而使数学教学以最方便最简洁的方式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应优先选用简单的技术形式,并不是越高级、越复杂的教学辅助软件越好,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现代化,远胜于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三)实效性原则

数学学科教學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其主体仍然是学科课程,而非信息技术。数学知识的生成建构,往往需要学生的实际操作、丰富的想象、积极的探究,有时使用实物展示、分组实验等形式远远比使信息技术手段的效果来得更好。我们要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取得良好效果时,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改进并丰富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融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教师自身应当加强学习,提高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学科课程教学中,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2012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版)》

[2]皋海楼.《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4)

[3]吕武相.《运用多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9)

[4]张帅.《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第11卷第3期

[5]陈晓贵,郭世平,方明华,栾庆芳.《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原则与模式》——《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1月第30卷第6期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葫芦镇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优势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画与话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