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乌姆鲁勒·盖斯作为阿拉伯古典诗歌的诗王,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成就。他的《悬诗》之所以流传世界,誉满全球,跟诗人的多愁善感,经历丰富有关,更与诗人的天赋才情息息相关。贾希利叶时期的阿拉伯半岛上的自然物象不算丰富,描写这些物象的诗人也数不胜数,但是能取得如此成就的诗人,却并不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现实主义是大多数诗人的风格,但是这首悬诗中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却别具一格。普通而常见的物象,通过盖斯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童稚天真的感受,表现出如此的生动迷人,婀娜多姿,壮阔醉人,以至于与众不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关键词:乌姆鲁勒·盖斯;悬诗;浪漫主义
作者简介:王丹妮(1989-),回族,宁夏银川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阿拉伯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5--02
一、乌姆鲁勒·盖斯及其《悬诗》
诗歌是阿拉伯人的史册。一直以来,贾希利叶时期的文学被公认为阿拉伯文学的两座巅峰之一。而这一时期的最高成就便是悬诗,从悬诗中可以窥见古代阿拉伯诗歌走向成熟的巅峰,所以,“125位阿拉伯古典诗人的现存作品中,根据其对诗歌的价值,只有不到四分之一享有盛誉[1]。这四分之一的诗人中又只有12位被认为是佼佼者。他们绝大部分是悬诗的作者”。
而诗王乌姆鲁勒·盖斯(约500-540年)是公认的悬诗代表诗人,是阿拉伯国家最伟大的诗人之一[2]。作为也门贵族后裔,他自小过着奢侈的生活,年幼时便常常出口成章,其诗歌天赋已初见端倪,在长大后更是创作了大量的情诗。在被其父亲逐出家门后,时常在沙漠中与一帮流浪者吟诗、狩猎,过着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而在得知其父亲被杀害后,便决心为父复仇,在这一过程中不幸被毒杀。
悬诗是盖斯最杰出的作品,中世纪的阿拉伯人都认为这是一篇无与伦比的杰作,甚至把它作为艺术的标尺。当他们要评价某件诗作的优劣时,往往说:“这比‘停下吧,朋友,让我们哭泣更美。”
乌姆鲁勒·盖斯的《悬诗》是一首长达80个拜特的诗歌,其内容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八行,描写诗人在旅伴的相陪下,在情人的旧居前思念情人,回忆往日恋情。第二部分为9-42行,主要描写了诗人的爱情冒险故事,内容虚实结合、详略有当。第三部分为剩下的部分,主要描写了诗人的流亡生活,其中描写了多个场景,如夜晚、狩猎、闪电、洪水等。
二、盖斯悬诗中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原因探析
浪漫主义作为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在反映客观现实的时候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借助于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之中包含了其自身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特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了夺目的色彩,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乌姆鲁勒·盖斯的悬诗创作灵感来自于对身边真实的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童稚天真的感受,所以也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创作基调。但是之所以他的悬诗能成为享誉世界文学历史的绝作,笔者认为,与这首诗中蕴含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有着更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究其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的成因,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盖斯个人经历及其性格的影响
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流露(overflow)一词在英文中更确切的含义是溢出,溢流,在华兹华斯看来,诗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感激扬、充溢之后,自然外流的产物。赫斯列特写道“诗是表现狂热的情绪和最擅长创造的心灵的产物的最强烈的语言[3]。”拜伦则反复强调“诗是激情的表现”并且浪漫主义认为古典主义宣扬的理性束缚了文艺,于是把抒发个人的主观情感放于首要地位,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4]。
乌姆鲁勒·盖斯自幼即露有诗才,但他放荡不羁,纵情声色,贪图享乐,它通过诗歌来表现自己放荡不羁、热爱冒险的性格。但是,他的这种生活方式不符合宫中传统,于是父亲便将他逐出王宫,从此便开始了它的流浪生活。在父亲被杀以后,他满怀悲愤,蓬首垢面,决心为父报仇,曾多方奔走求助,皆不如意,据说在从君士坦丁堡归去的途中患疮死于安卡拉。
在第一部分里,前两行写道:“朋友们,请站住,陪我哭,同纪念,忆情人,吊旧居,山丘中,废墟前。”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对自己的情感毫不掩饰,充分表达了对昔日情人的怀念,触景生情,不禁悲从中来,泣不可抑。第七八行又写道:“仿佛又回到了她们临行前一天,胶树下,我像啃苦瓜,其苦不堪言。”诗人通过回忆往事,直抒胸臆,用啃苦瓜来表达自己的痛苦之情。
别林斯基说道:“艺术是现实的复制。”而浪漫主义文学就是追求无限、追求自由的文学”。 正是盖斯的个人经历加上他自由洒脱、放荡不羁的个人性格,使其诗歌不受束缚,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于是,在第二部分的爱情冒险里,诗人多次大胆地描写自己吸引了各种类型的女人,未尝不是对自己个人魅力的一种表现,充分展现了诗人的主体个性,抒发其主体情感。我们看到诗人沉醉于声色犬马中,其放荡不羁的个性展露无遗,强烈的表现了诗人的主体情感。而在第三部分的流亡生活中,我们看到诗人惆怅、孤寂难耐,诗人写道:“夜幕垂下,好似大海掀起波澜,愁绪万千,齐涌心头将我煎熬。黑夜像一匹骆驼,又沉又懒,它长卧不起,使我不禁仰天长叹:漫漫黑夜啊!你何时天亮?尽管白昼的愁绪还是有增无减。”其中诗人运用大量的比喻形容骏马、羚羊等动物,运用的潇洒自如,这也与诗人自由潇洒、放荡不羁的性格息息相关[5]。
2.贾希利叶时期自然环境的影响
浪漫主义的作家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他们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精神境界的象征。寄忧思于自然,用自然美来对照社会的丑。
贾希利叶时期,阿拉伯半岛沙漠荒凉,大地干旱,烈日如火。当时半岛最著名的植物是枣椰,主要的野生动物有:羚羊、狼、狮子、狐狸、鸵鸟等,而主要的家畜则是骆驼、马、牛、羊等。自然,沙漠环境中人们所能见到的自然景物十分有限,并且荒凉空旷,除了无垠的沙漠,高山谷地也多是植被匱乏,雨水一旦来临便是暴雨倾盆,极易形成山洪。因此,沙漠、旷野、高山、谷地、闪电、暴雨、山洪便成为当时人们最常见的景物,简单、质朴,又形态宏大、气势磅礴。然而,由于白昼的炙热,所以人们更加喜爱夜晚的降临。
比如,诗人运用了大量生活中的动物、植物的比喻来描写女性。如:“足不出户,闺房深处藏鸟蛋,待我慢慢欣赏。”将女子比作闺中蛋,生动又形象。当在描写女性的外貌身材时,诗人将自己日思夜想的法蒂玛,比喻成像羚羊一样具有妩媚的眼睛、美貌与身材,随后又把发辫比喻成缰绳,把小腿比喻成树干,把十指比喻成嫩枝或青蚕。
由此可见,半岛上的动植物种种这些都影响着盖斯悬诗的写作内容,也对其浪漫主义美学特征的表现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诗人才多次用枣椰、羚羊来打比方,同时,诗人夸张的描写了马、夜晚等人们熟悉的物象。
3.贾希利叶时期阿拉伯民族性格的影响
贾希利叶时期的阿拉伯人主要以游牧生活为主,生活艰难,部落间冲突不断。在茫茫沙漠中,好战心理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心理状态;劫掠是有数的几种表现丈夫气概的职业之一。所以人们也经常处于战争的危险中,对豪侠、勇敢的品性加以赞赏,歌颂争斗、杀戮等行为。如: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描写“走过的谷地仿佛 野驴空腹,荒无人烟,唯有狼在嚎叫,好像赌徒在与家人争辩。我对嚎叫的狼说:咱们都是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你我到手就花,从不积攒,如今才会这样瘦弱;这样贫贱。”
同时,这些战争也提供了让各个部落的勇士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的机会,也为诗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以至于黑格尔说悬诗是“抒情兼叙事的英雄歌集。”描述所用的语调有时也十分的大胆夸张,并且,在盖斯的悬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强烈地表达着个人情感。
这首悬诗的灵感来源于现实,但是经过诗人的思绪,却又最终成就了如此的千古不朽的诗篇。由此可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不矛盾,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可以让现实更丰富,更有情感。
因此,研究乌姆鲁勒·盖斯的悬诗,不仅可以从中窥探到一千五百年前阿拉伯半岛的政治、地理、生态等方面的真实状况,更能从中得到美学的享受。因此,通过分析盖斯诗中这种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形成的原因,能够让读者对盖斯诗歌的艺术价值有更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古阿拉伯)乌姆鲁勒·盖斯,等.悬诗[M].王复,陆孝,修编译.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5.
[2] 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3]郑克鲁,外国文学简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孙宜学,中文浪漫主义文学导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3.
[5](美)希提,馬坚译,《阿拉伯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