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辩式思维培养下的高中篆刻教学的探索与发现

2021-04-06 03:31曹超
考试与评价 2021年2期
关键词:篆刻评价思维

曹超

【摘 要】 审辩式思维是一种通过理性达到的合理结论的过程,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会用自己的头脑独立进行思考和探索。在当前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本文就如何合理地利用审辩式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高中篆刻的学习效率,促进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顺利发展,也有利于篆刻这一传统文化得以良好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 审辩式思维  篆刻教学

篆刻艺术完美结合了书法、章法、刀法,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独立人文艺术。篆刻涵于大美术范畴,然而较于其他美术门类,在学校的学习中还处于边缘化。首先,很多学校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能力;其次,学生对这一传统技艺也很陌生,从小到大的美育学习中基本没有这一类型的学习。即使有开设这样的课程,但是很多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书本框架内容进行教学,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阶段。种种现象表明,当前的教育形式距离我们五大核心素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当前的高中篆刻教学中,本人最成功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在审辩式思维的培养下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通过对比论证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会用自己的头脑独立进行思考,不懈质疑。对于问题他们会想:我应该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学识、情感、经验和理性作出独立的判断。

如何更好的培养审辩式能力,笔者做到以下:

一、审辩式思维的培养——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和理论修养。

教师要不断加强技能水平、学习新的教学理論知识,将课程知识渗透在学生学习中,所以对当前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篆刻教学中,笔者不断提高自己,通过研习篆刻理论知识、篆刻技法,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和理论修养,并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

二、审辩式思维的培养——教师必须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并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审辩式思维的培养为学生铺设“三步走”的道路:“质疑—体验—感悟”。我国古代大文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① 教师要为学生勇于质疑提供条件。如,在学写篆字过程中,笔者先不做任何分析和讲解,而是提供早已准备好的篆字和楷体字的对照版本的字帖让学生书写。通过书写、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篆字的结构和楷体有什么区别?篆字的笔画有哪些?和我们写楷书相比,你的书写作品中有哪些毛病?学生通过问题的铺设找出篆字的基本特征,篆字笔画的几种结构。② 教师为学生体验构建知识结构,搭建学习平台。在篆刻学习中会遇到比较枯燥的过程,如何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很重要,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体验”环节,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体验篆刻知识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③ 教师要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如,在临摹汉印的时候很多学生很机械地理解只要把文字刻出来就好了,殊不知,临摹一枚印章之前,得先认清这件作品运用的刀法、章法等所表达的视觉效果,感悟作品内在特征才可以较好地临刻。在临刻印章前,我先让学生用签字笔在纸上尝试临写一遍,然后再谈谈这件作品运用的刀法,在接下来的临刻中你要注意哪一些等等。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从而很好地把握篆刻作品的内在精神。

三、基于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学生运用审辩式思维在学习中“吸收内化”。

当前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而是学生基于与教师或同学之间平等交流而实现的知识吸收和转化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参加到老师的课堂活动中。如:学生篆刻过程中的一些技法性的问题,教师先不做解读,让学生尝试,在尝试中产生问题,教师再根据小组之间的问题逐一示范解决问题。在课堂作品分析中,教师将一部分有特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利用PPT将学生的普遍问题集中讲解,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就会少出现或者不出现同类的问题。

四、基于审辩式思维的培养——与时俱进的篆刻教学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课堂活动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⑴ 在篆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写出非常完美的作品,笔者在课堂评价中带有鼓励性评价——只需掌握篆书的基本笔画;明白篆字有别于其它字体的书写方式;⑵ 在篆刻肖形印、边款的学习评价中,削弱篆刻图形专业性的特点,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图形带到篆刻肖形印、边款中,跟随时代的变化,不拘泥于传统图样,可以按照自己喜爱的卡通等图形进行取材变现;⑶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多样性,笔者跟紧时代脉络,利用美篇等时下流行的图文传播软件,将学生的作品制作出来并在网络展览。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利用网络进行展览,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教学评价和交流,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他们都可以利用网络给予评价,这种方式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为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臂之力。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审辩式课堂文化的构建和实践应用研究”(立项批准号:2019XB0604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篆刻评价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