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媛 牛煜 宋淑萍
摘要:目的 对消肿散结汤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治疗用药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将7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临床对照研究法分设治疗观察组与治疗比照组(每组39例)。治疗比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用药进行治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用药的基础上联用中医消肿散结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与治疗比照组患者相比较,由于中医消肿散结汤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中,消肿散结汤用药能够帮助改善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消肿散结汤;非哺乳期乳腺炎;療效
【中图分类号】R7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2-040-01
在各类乳腺疾病当中,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与哺乳期乳腺炎相比,其患者群体显然更加的广泛,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尤以20岁到40岁为发病高峰。该病会导致乳房结节、隐痛、肿胀等症状出现,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正常生活[1]。保守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能够减少对患者的治疗创伤,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长期临床研究发现,一般性的西医用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并不稳定。本研究则在西医用药的基础上,通过联用中医消肿散结汤,使39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取得了更加理想的病情治疗效果,具体的研究过程与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同意,研究对象共计78例,均为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取临床对照研究法,分设治疗观察组与治疗比照组(每组39例)。分组后,治疗观察组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51岁,平均(37.24±1.95)岁,最短病程3天,最长病程12天,平均(6.52±1.21)天。治疗比照组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50岁,平均(37.12±1.87)岁,最短病程2天,最长病程11天,平均(6.41±1.36)天。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基本一致(P>0.05),可比性充分。
1.2 方法
对治疗比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用药进行治疗,即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用药剂量、用药次数,视患者病情而定。
对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西医用药的基础上联用中医消肿散结汤进行治疗。方剂如下:肉桂5g,夏枯草、醋柴胡、熟地黄、鹿角片、白芥子、炮姜、川芎各10g,土茯苓20g,生麦芽、蒲公英、瞿麦各30g。气虚加黄芪、党参各15g,血虚加当归、白术各10g。用水煎煮取汁,分早晚2次候温服用,每天1剂。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均依据以下标准: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组织完全恢复正常,为显效;相关临床症状可见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明显缩小,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治疗比照组患者相比较,由于中医消肿散结汤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表1)。
3 讨论
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长期临床治疗经验总结显示,单纯的西医抗生素常规用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稳定,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依然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因此其治疗用药方法还有待改进。
中医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也有自身的理论认识和用药方法,在中医领域当中该病属“乳痈”的范畴,发病机制主要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及“热腐成脓”[2]。消肿散结汤中,蒲公英、土茯苓、夏枯草,能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川芎能散结通络、活血益气,生麦芽、醋柴胡在疏肝解郁方面颇有功效。其与鹿角片、熟地黄、肉桂以及炮姜、白芥子等,则共有活血、散结、消肿、行气、通络等效用[3]。全方正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机制,将其辅助性的应用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可使疗效更加的稳定和理想。
通过本文的临床研究结果也证明,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中,消肿散结汤用药能够帮助改善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的临床工作当中,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严敏文,孙斌,汪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及治疗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7):3197-3199.
[2]张军,张卫东,闵美林.清热化痰散结方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炎性腺体组织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0,42(01):22-26.
[3]张玉杰,韩兵,黄浩然,等.消肿散结汤联合平消胶囊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因子的影响[J].医学综述,2020,26(09):1856-1859.
1:昆明市东川区中医医院 654100 2昆明市中医院 6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