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古堡习艺堂

2021-04-06 03:48石映芳
闽南风 2021年2期
关键词:武德鼓点舞狮

石映芳

红灯串串,摇落了一地七彩的阳光;花伞朵朵,撑起了一片缤纷的晴空。鹅卵石的小路蜿蜒进时光的深处;古城墙的纹理刻录着历史的华章。风情万种的蔡家堡是一本厚重的大書,家风馆、绍庆堂、村史馆、好事厅、古渡口、习艺堂……是大书里的一页页故事,等你去翻阅、探究。

追寻的脚步匆匆,踏踏的跫音在古堡里回响。风拨拉着树木的浓荫,与绿草香花袅娜共舞。花山溪哼着欢快的歌儿,奔跑跳跃。蝉鸣声声,游人笑语喧哗。爱武桥畔奏起了美妙的《田园交响曲》。披着一身炽热的阳光,有着武侠文化情结的我,在隆庆村村长蔡炳生等几位向导带领下,走进了桥头那棵大榕树旁的武术馆……

龙腾虎跃扬武魂

武术馆,又名习艺堂。馆内场地十分平整开阔。刀、枪、剑、棍、戟、锤等武器一应俱全。大厅的正中供奉着一尊关公神像,神像威严肃穆。“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习武之人最重武德,武德是习武之人的行为、道德的规范标准。所有的门派都不约而同把培养武德作为习武者的首要任务。武德已经成为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拜师前得先在神明面前烧香、明礼、学德、立誓。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学员们从四面八方赶到了习艺堂,在师傅的引领下排兵布阵,井然有序地开始了每天雷打不动的训练。

学员们主要学习的是南拳拳术,如五步、连枝、梅花等。他们的拳法快、稳、准、狠,连环出击,“目、手、身、法、步”环节相融互通,动作环环相扣,刚柔结合,动静分明。套路令人眼花缭乱,但其阵势却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配上雄壮的呼喝声,则有风云变色,山岳倾崩之势。

徒手练拳者是“出手软如棉,沾身硬似铁”,持械操练者则是“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只见他们手握武器,刷地亮开架式,双目如星子般闪烁,眼波随着手势流转,气宇轩昂地舞起来:枪棍时而轻如翩鸿,时而骤如闪电;大刀习习生风,像银龙绕身,上下翻飞,左右盘旋;银锤寒光闪闪,如猛虎下山,似蛟龙出海;宝剑如白蛇吐信,嘶嘶破风,又如飞鱼穿梭,游走四身。真是“数道银光院中起,万里山河豪气吞”!

男队员虎步生风,英气逼人,势如破竹;女队员身轻如燕,又似风摆杨柳,柔中带刚,不逊须眉;老者道骨仙风,老当益壮;稚子是初生牛犊,勇猛无惧。

习艺堂的学员们在师傅的带领下勤学苦练,传承中华武术,把南拳发扬光大,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美德,为中华武学的繁荣复兴增光添彩。

威风醒狮舞翩跹

习艺堂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舞狮训练。

馆内的一角摆放着好些舞狮的行头——锣、鼓、铙、钹、彩旗、各种面具、道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大小狮子的面具披挂。我们这里舞的是南狮,又称醒狮。北狮的造型像真实的狮子,而南狮更注重于写意。它的头脸借鉴于戏曲脸谱,花纹五彩斑斓,制作考究,眼帘和嘴都能活动,毛发色彩艳丽。整体造型威猛,又不乏喜庆之感。

舞狮是一项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也是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它集武术、音乐(锣鼓)、舞蹈于一体。武术作为舞狮的基础,学习者必须先学会南拳,以各种招式表现南派功夫。扎马步是南拳的重要招式,舞狮的基本步也是以马步为主。舞狮者通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

每天练完武术后,学习舞狮表演的队员还要接着舞狮动作的操练。只见刚入门的小队员举着小狮子头,配合着锣鼓的节奏,变换着马步,一步三晃,有板有眼,十分顽皮可爱。而技术娴熟的老队员操练起来,则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彩的演出。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一个手持彩球的队员欢蹦雀跃,逗引着由两个人扮演的大狮子。只见那大狮子一人舞狮头,一人把好狮尾,踩着鼓点,追逐着彩球。时而暴跳,时而文静,或立或行,或蹲或卧,或挠痒,或舔毛,闪、扑、挪、腾、滚等纷繁多样的动作,把平时练就的高超舞狮功底发挥得淋漓尽致。

“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这是古代诗人白居易对舞狮生动的描写。只看热闹,不谙门道的人,如果不细细品味,就会感觉舞狮人无非就是上窜下跳,摇头晃脑这几个动作不断重复。留心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动作的变化都不一样,都有不同的寓意:鼓点轻、快,醒狮眨眼,轻摆头,微张嘴,轻跳转身,这表演的是“喜”的神态;鼓点快、急、重,狮头用力抖动,怒目圆睁,这是“发怒”的样子;鼓点轻、慢,狮眼半开半合微抖动,精神迷糊垂首拖步,这是“醉”的表现;鼓点轻重缓急交替,醒狮眼、嘴随鼓点一开一合,狮身一进一退,前掌或后腿或一伸一缩,或一擒一纵,这是醒狮“嬉戏”的情景……除了主角狮子的精彩表演,猴子扮演者跳桌角的表演也十分吸引眼球,大头娃娃(也称大头佛)走场、引路憨态可掬,深得大家喜爱,逗引狮子“抢彩球”“采青”的表演十分惊险刺激、扣人心弦……所有扮演者静若伏虎,动若飞龙,缓若游云,疾若闪电,端庄而不失流利,刚健却蕴含柔美。

据了解,舞狮队员们每天坚持练功两个小时以上,从学马步、练跳跃、踢腿,到学习南拳及各种招式,都要进行一丝不苟的训练 ,力求达到最完美的艺术境界。

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避鬼,所以每逢节庆节日、乔迁新居、开张庆典,都喜欢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舞狮以示庆祝。

习艺堂的队员们就经常应邀参加一些节日庆典活动,如山格镇政府组织的“五四青年节”晚会,每年新春过节及绍庆堂神明出巡,到县城街道,到村民家门口表演节目等,以求“破邪气,谢平安”,望来年风调雨顺,合家平安,财源进广,生活更美满。特别是隆庆村一年一度的“走水尪”,有了狮队表演的加入,就显得更加热闹、喜庆,更加精彩,成了远近闻名的重大民俗活动。

习艺堂的醒狮舞出了蔡家堡人的勇者气度,舞出了积极向上的精气神,舞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历史悠久传美名

蔡家堡的习艺堂创办于民国18年(1919),至今有101年历史。原馆址在隆庆村“追远堂”(蔡氏祠堂)。解放前及解放初期, 习艺堂颇有名气,演绎了许多武术传奇。舞狮、跳桌角、丈二锤、七尺锤、打五步仔、拳击术、棍棒、刀、剑等武术表演项目远近闻名,深得民众喜爱。当时的学员曾参加市、县武术表演,获得很好的名次。但“文革”期间至1981年,习艺堂停止活动。直到1982年习艺堂才恢复活动,聘请了来自于小溪镇坑里村的宗亲当武术师傅,并把馆址迁到隆庆村“绍庆堂”,后来又迁到了爱武桥边。

重新组队的习艺堂人员,发挥武术的优良传统,既传武术,更传武德,把强身壮体做为练武的宗旨。他们曾到隆庆村小学传授武术,学习的学生达60多人。如今最鼎盛的时候,学员曾高达100多人,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童,男女老幼,个个习艺热情高涨。队员精湛的武术及舞狮表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隆庆村民俗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站在习艺堂另一处训练场地——隆庆村村委会前的那片空地上,望着地面上那个巨大的、遒劲有力的“武”字,听着蔡炳生村长详细不乏生动的解说。恍惚间,我仿佛觉得眼前的“武”开始动了起来,幻化成了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不停地欢腾跳跃,越跳越高、越远……

在一代又一代智慧勇敢的隆庆人的努力传承下,习艺堂的武术及舞狮表演必将演绎出更多精彩,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猜你喜欢
武德鼓点舞狮
“双减”政策背景下武术套路课程改革研究
鼓魂
迷宫弯弯绕
水下舞狮
舞龙舞狮进校园
雨天
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为春天加油
深山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