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畅 卿越雷 秦竹
摘要:通过对“肝主疏泄”、“肝克脾土”中医理论的思考探究,结合国医大师张震的“疏调气机思想”,提出“痛风”缓解期从肝脾肾论治的设想,并将国医大师张震疏调思想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探讨其理论机制及可行性。
关键词:痛风;缓解期;疏调气机;疏肝健脾益肾
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3-0013-02
痛风缓解期属于“既病防变,既瘥防复”的重要阶段,需兼顾患者症状、情志、预防复发等方面。张震国医大师认为疏调气机在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学术继承人秦竹教授认为疏调气机理论中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两翼的组方特点,符合痛风缓解期正气受损,脾失健运,肾气不足兼有情志焦虑或抑郁的治疗,因此将疏调气机法运用与痛风缓解期,并在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1 疏调气机理论与痛风缓解期的关系
1.1 疏调气机理论的相关论述 “疏调气机”理论由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提出,张老认为气机调畅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而人体气机运动即出入升降,消长化藏等,又是通过脏腑间相互协调的功能活动实现的。升降平衡则气机调畅,化藏平衡则脏腑和谐,消长平衡则形气相得。反之若气机郁滞,失其常道,则诸病易生[1]。正如《丹溪心法》中,丹溪所言,“人生诸病,多生于郁……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在此气机运动的理论认识前提下,张震研究员提出“欲求临床疗效的提高,需重视对病体气机之疏调”的见解,总结出疏调气机理论: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两翼,兼顾他证的治疗法则,其弟子继承此学术思想,并运用到临床诸症中,取得良好疗效。
1.2 肝脾不和在痛风再发中的理论探讨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肝脏的生理机能主要有两点:(1)肝主疏泄。(2)肝主藏血。肝与体的关系为肝在体合筋。脾脏的生理特性为:(1)脾气宜升(2)脾喜燥恶湿。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有:(1)脾主运化。(2)脾主统血。脾与体的关系为脾在体合肉,主四肢。从肝脾的生理特性可见肝脏疏调功能及脾脏运化功能的异常是导致痛风发作的重要原因,同时肝脏疏泄功能失调进而导致脾失健运,津液输布失司,而生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停滞体内。人体气机和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在于“脾升肝降”,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肝克脾土,脾失健运则致津行障碍,即肝脾不和而生水湿气痰饮,血运行不畅,痹阻于筋骨、经脉、关节,痰浊与瘀血互结,痹阻局部,而生痛风[2]。因此维持肝脾正常生理功能砌合“肝在体合筋”、“脾在体合肉,主四肢”理论,使得局部气血通畅,营养功能正常,无痰湿停滞之患。痛风缓解期多因脏腑失和而病情反复,从理论上来说疏调气机法(即疏肝健脾益肾)是能够用于痛风缓解期的治疗的。
2 疏调气机法在干预痛风缓解期中的作用
现代生活水平与饮食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痛风病人逐年增多并有年轻化趋势,我国痛风发病率为0.15%~0.67%[3]。痛风的疾病分期可分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期、痛风缓解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其中以痛风急性发作期就诊的病人为多。痛风缓解期是指在两次痛风急性发作之间,血尿酸升高,伴或不伴有相关炎症反应,因关节疼痛并不十分明显,患者未给予足够重视,依从性较低,相关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因痛风急性发作次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并伴有轻微炎症反应[3],加之痛风患者难免有预期焦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视痛风缓解期,舒缓焦虑情绪,降低急性发作率十分重要。因此在痛风缓解期时,运用疏调气机法,调畅患者情志,调节患者体内肝脾肾三脏津液代谢功能,延缓痛风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五脏生理机能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3 疏调气机法在防治痛风中的中医论述
3.1 理论思想 痛风急性发作多因饮食不当、饮酒、受冷等外因所诱发,急则治其标为基本原则。在缓解期,笔者更加注重内调脏腑,求其本。《金匮要略·痉湿·病脉证治第二》及《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等章节中,张仲景开始提出重视内伤致痹,在以上章节均存在因脏腑气机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寒湿痰浊等致痹证的论述。尿酸盐在关节间隙堆积,朱良春将其归类为“浊瘀痹”,朱老认为机体难以泄化阻滞在血脉中的痰湿,反之与血相结形成浊瘀,滞留于经脉,则出现关节处肿痛,日久畸形,甚至溃破或者渗溢脂膏;邪郁闭化热时,无法及时排泄,聚集而成毒,损及脾肾,此为痛风的发病机理;浊瘀内阻导致关节的病变,并非传统痹证所认为的风邪使然[5]。运用疏调气机理论治疗痛风缓解期,以疏肝为核心,取肝主疏泄,主藏血,为筋之宗的理论,上通下达,解关节之瘀滞;以脾肾为两翼,健脾化湿,去其湿浊,恢复机体津液输布;补肾固本,强筋健骨。
3.2 典型病案 王某,男,51岁,既往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2018年7月进食海鲜后突发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于当地医院就诊经相关检查为痛风急性发作。白細胞9.8×109/L 、血沉25 mm/h,血尿酸650 μmol/L,C-反应蛋白(CRP)25 mg/L。经使用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关节处疼痛明显减轻,但口黏身重,心中焦虑,唯恐再发。随后以疏调气机法为理论基础,予自拟方口服以疏肝行气,健脾益肾,处方:柴胡10 g,香附10 g,郁金10 g,川芎10 g,白芍10 g,白术10 g,仙灵脾10 g,茯苓15 g,薏苡仁15 g,薄荷6 g,甘草6 g,牛膝12 g,口服3剂后关节隐痛已不明显,但仍乏力便溏。秦教授于原方加以健脾化湿,加桂枝10 g,泽泻10 g,法半夏15 g,黄柏8 g,滑石10 g(另包)再进3剂,诸证缓解,复查白细胞正常,血沉10 mm/h,血尿酸400 μmo l/L,CRP1 5 mg/L。在痛风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随访三月未复发。
方中主药以柴胡、香附为疏肝行气之君药;郁金、川芎均归肝经,行气解郁、活血止痛并行;白芍柔肝止痛,缓四肢关节疼痛;仙灵脾、牛膝祛风除湿,补肾健骨;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化湿;滑石、薏苡仁利尿通淋。方中肝脾肾三脏同调,三焦通利,疏调一身之气,兼顾先、后天之本,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4 小结
笔者传承疏调气机理论,运用于在痛风缓解期,整体调节脏腑,疏调全身气机,健脾补肾,促进尿酸排泄,在病程的整体调理中取得良好疗效。从中医基础理论:肝主疏泄,促机体血液津液的全身运行,促脾胃降浊升清[6]。在现代医学理论中:发现气机运动在全身内分泌系统中发挥着细胞水平的调节作用[7]。痛风患者多喜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健脾化湿则标本兼治。反复发作则伤肾,肾气足则阴阳调和升降有度。疏调气机法兼顾缓解期气滞血瘀,脾肾两虚之证以达到整体调理,降低血尿酸,降低痛风急性发作率。
参考文献:
[1]田春洪.“疏调气机”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2):3-5.
[2]胡荫奇.简明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917-918.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3.
[4]Klippel JH.Primer on the Rheumatic Diseas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0,20(8);1525-1525.
[5]朱婉华.国医大师朱良春浊瘀痹(痛风)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C]//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年会论文集,中国,2013.
[6]李建平.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防治情志疾病的理论基础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7]王义安.脏腑气机升降说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6,36(8):765-767.
(收稿日期: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