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龙 王庆瑜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GB/T 23000标准族)是我国首套自主研制、实现大范围应用且成功向国际推广的管理体系类标准,对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效,但受到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贯标工作先后经历了“暂缓期”和“恢复期”,在贯标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评定机构等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重新回归正轨并进入“加速发展期”。企业通过开展贯标工作,构建起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协同管控、现代化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等新型能力体系,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产能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持续加快,面向产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逐渐成为企业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我国基于工业化尚未完成而信息化加速兴起的特殊国情,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发展战略,经过大量的研究探索与产业实践,形成了一套全面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大量企业基于标准开展新型能力体系建设,在提质降本增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按下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暂缓键”,也迫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推进暂时停滞。受疫情影响,企业普遍面临复工延迟、人员隔离、交通不便等问题,加快复工复产成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首要关切,一些数字化转型基础较好的企业,通过远程办公、在线研发、无人生产、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等手段,在较短时间内及时实现复工复产,有效降低了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相比之下,更多数字化基础较为薄弱的企业,在产品供给不及时、市场需求下降、供应链稳定性不足等多重压力下,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统筹部署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回归正轨,并且更加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建设和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常态化疫情防控又为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了“试验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在经过了短暂的停滞后,迎来了加速发展时期,这对于我国加快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通过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可构建起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体系,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协同研发、远程运营、在线服务、无人生产等新模式应用,为后疫情时期加速产能恢复注入新的动力。机制保障方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企业以数据为驱动、以综合集成为突破口、以流程化为切入点、以服务化为方向,持续完善战略管控、流程优化、组织变革、数据治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为企业数字化实践提供管理机制保障,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效率的全面提升。能力建设方面,企业通过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能够打通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的数据和信息双向传输通道,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综合集成,以及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全面协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打造研发创新、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经营管控、财务管控、用户服务等多方面的新型能力,为企业加强疫情防控、保持稳定供给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能力支撑。
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可针对各自特点和疫情防控需求,打造不同类型的新型能力。例如,批发零售、交通物流等行业企业,可通过贯标打造供应链协同管控能力,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技术应用,实现供应链快速响应、高效协同与持续稳定,为制造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保障。钢铁、石化、机械等流程型企业,以及轻工、纺织等离散型企业,均可通过贯标打造产业链协同管控能力,推广网络化协同研发、远程维护、在线服务等新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促进产业链整体的稳定与发展。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可通过贯标打造智能化柔性制造能力,逐步实现生产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通过推广“无人工厂”、“黑灯工厂”的生产模式,既能保证疫情期间的生产稳定,又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是生产制造型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疫情全面爆发后,全国各贯标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评定机构等纷纷响应国家防疫政策,创新贯标工作推进方法,通过延迟复工、远程办公等方式,减少人員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疫情对企业贯标的不利影响。
(一)贯标企业
在各贯标工作推进主体中,贯标企业受疫情影响最大,加快复工复产成为大部分企业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贯标工作暂时搁置。到2020年4月,国内疫情形式逐渐好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回到正轨,也更加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并开始加快推进贯标工作。疫情前已开展贯标的企业,通过召开线上工作会、在线协同编制体系文件、远程开发软件系统等方式,在遵守各地防疫政策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各阶段贯标工作;疫情发生前尚未开展贯标的企业,也开始谋划以贯标工作为抓手的数字化转型长期战略,力求通过数字化新型能力体系建设,提高生产、供应、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增强在面对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时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行业协会
为更好地帮助企业开展贯标工作,全国各相关行业协会通过线上专家讲堂、线上直播课程、线上研讨会议等形式,多渠道、多样化开展宣贯培训活动,促进贯标企业加深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解和认识,系统掌握贯标工作的基本流程、主要路径和典型方法,为推动下一阶段更多企业通过贯标加速数字化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例如,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发起成立“点亮学院”,推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助力数字化转型”大讲堂、线上公益直播课程等系列宣贯培训活动,为各级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推进贯标工作,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解和典型案例分享,有效帮助企业在疫情背景下多样化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中国企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也通过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培训讲座等方式,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贯标工作。
(三)服务机构
作为市场化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重要主体,全国2000余家贯标咨询服务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两化融合评估诊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规划咨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解决方案设计及实施、数字化新型能力体系建设等咨询服务,并组织开展在线课程培训和交流对接等活动,及时响应企业贯标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将疫情对企业推进贯标工作的影响降至最低,有条不紊地帮助企业应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开展数字化转型。一批行业领军的服务机构通过与行业协会及其他服务机构合作,联合组织开展课程培训、活动交流、贯标咨询等工作,共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出谋划策,实现了“合作共赢、共抗疫情、各得其所”的目标。
(四)评定机构
按照国家标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指南》(GB/T 23003-2018)的要求,评定机构的第二阶段评估审核应在企业现场进行,但在疫情爆发初期,国内人员流动受到严格限制,现场评估审核工作无法按期、按要求开展。基于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北京赛 等评定机构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对评定证书合理延期、评定申请受理、评估审核工作、评定证书发放等工作进行了细化调整,以确保疫情期间的评定工作能够及时有序开展。例如,通过采取全员远程办公的方式,开展文件审核、第一阶段评估审核等非严格要求现场进行的工作;对于第二阶段评估审核工作,则采取先行在线评审、待疫情解除后实施现场补充审核的方式,在符合国家和地方防疫政策的同时,尽量满足企业的评定申请需求。
截至2020年底,全国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达到31000余家,贯标达标企业超过14000家,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的企业超过18万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一年以来,在贯标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评定机构等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全年企业贯标情况仍然保持了近年来的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贯标企业增长近1万家,贯标达标企业增长近7000家,大量企业经过长期体系化的贯标推进工作,大幅提升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可持续竞争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疫情爆发后,企业贯标推进力度明显下降,贯标工作步伐暂时放缓。2020年2月,全国新增贯标企业数量仅有300余家,降至全年最低点;3月~6月,每月新增贯标企业数量开始大幅增加,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渐恢复,加之大量企业认识到数字化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全国贯标工作开始加快推进;到6月时,全国新增贯标企业数量超过1800家,再次掀起新一轮贯标热潮;2020年下半年,国内疫情形势愈加缓和,每月新增贯标企业数量逐渐回归平稳,全国贯标工作继续扎实稳步推进,如图1所示。
贯标达标方面,2020年2月- 3月,全国新增贯标达标企业数量呈现“断崖式”下降;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逐渐好转和国家防疫政策的逐步放宽,4月-9月,贯标评定工作逐渐恢复常态化;经过几个月的平稳增长,10月-12月,贯标达标企业数量开始大幅增加,大量企业推进的贯标工作进入收获阶段,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力实现全面提升,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如图2所示。
随着贯标企业和达标企业的大幅增长,大量企业建立起了数字化管理能力体系,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柔性化生产、协同化办公、平台化运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有些企业能够做到供应链快速响应,有些企业能够面向市场需求实现柔性化生产,有些企业能够依托平台资源开拓新的客户渠道,并保持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大量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现了新型能力“从无到有”的突破,或是实现了信息技术由单点应用向体系化、集成化建设的全面提升,为企业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贯标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评定机构等市场主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共同推动贯标工作有序开展,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许多企业基于贯标工作中打造的数字化新型能力,较好地应对了疫情对企业生产和供给的双重冲击,在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量企業也从疫情中得到启发,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力求转变旧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也为广大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路径和方法借鉴。未来,预期将有更多企业把数字化转型纳入到长期发展战略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和人才,以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方向、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为抓手,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构建数字化转型新生态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