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23年,他累计走访牧民23万人次,记录民情日记50余本;他自绘地图,把辖区荒山、河槽、一草一木都刻进脑海。他,是全国管辖服务面积最大的片警、牧民心中的“赛因察戈答(好警察)”宝音德力格尔。
他心系群众甘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在工作中,宝音德力格尔坚持多走、多看、多问、多记、多想,每年平均行程6万多公里,先后骑坏了8辆摩托车,辖区哪个矿点新进了危爆品、哪位牧民家来了亲戚、哪个孩子快上学了等情况他都一清二楚,民警同行和牧民群众都称他为“活档案”。针对牧民与民警联系不便的现状,他专门自备了移动和联通两部手机,全天候开机,确保随时能够接听到牧民的求助电话,并创建21个微信群,开展入户登记、告知提示和政策宣传等工作。辖区邮政物流条件落后,他申请设立专属邮箱,每次下牧区都要帮助牧民购买生活物品、带送报纸书刊和快递邮件,成了草原上的“警察邮递员”。他先后资助20多名贫困生上学,收养3个困难家庭儿童,帮助30多个贫困家庭,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0多万元。同时,他还牵头建立了“草原民警互助基金”、志愿者服务协会,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劲头,绘制了辖区“分布图”。在地广人稀的牧区,没有道路,没有建筑标志,更没有地图可以参考,严重影响工作。从1999年开始,历时10年,宝音德力格尔在深入牧区调查走访的同时,把发现的路线、牧户、参照物等全部标记在图纸上,绘制了辖区的“分布图”。“分布图”被录入巴彦淖尔市警务平台,成为警务信息和人口管理服务的重要参考。
他以执法为民的公仆情怀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不断织牢“平安网”。根据牧区实际和工作经验,宝音德力格尔总结出“四个必访”(辖区单位、住户必上门走访,刑事解教回归人员必上门查访,群众发生矛盾必上门询访,居民留言求助必上门回访)、“三个一”人口管理法(“一嘎查一会”:在社区内每个嘎查成立一个治保会;“一长三员”:在治保会下设治安小组长,负起信息员、工作员、监督员“三员”职责;“20户一联”:治安小组内部根据地形地貌和居住分布情况,让每20户牧民组成一个联户群,每个联户群推选一名联户长),先后调解案件583起,查处治安案件165起、刑事案件6起,实现辖区可防性案件零发生。
“草原上的牛羊有多少,宝音德力格尔做的好事就有多少”。2010年3月,宝音德力格尔冒着生命危险,在气温零下十几度、沙尘肆虐的恶劣天气下,经过3个小时的艰苦寻找,成功营救了在外放牧迷路、差点儿被冻死的牧民梁茂祥。在一次出警途中,他的车轮胎被扎破,连人带车栽进了深沟,昏倒在半坡,被牧民救起。从救人到被救,从陌生到信任,宝音德力格尔和牧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用他的话说:“牧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