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作优秀剧目作品的要素

2021-04-06 19:35姚丁峰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花鼓戏花鼓剧目

姚丁峰

(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南 益阳413000)

从艺多年,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总是在不停的探究到底什么才是优秀剧目作品的要素,怎样才能创作出一台可让观众称之为优秀的剧目。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发现,一部优秀剧目作品的要素就是在我们所处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里,经过不断的深入观察体验生活,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充满趣味的,个人感触颇深的生活现象,经过慎重的分析、选择及编排,最终形成该剧目作品所需要的所有元素。优秀的剧目作品,必须透彻地理解剧目的艺术特性、表演形式、表现手法以及该剧目的类别等,要在掌握剧目创作的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剧目作品的编排。一台好的剧目作品要有完整的艺术结构,剧目的艺术结构要有明确的主题、合理的构图、标志性的动作和细腻的表演等要素组成。

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要创作一整台完整的剧目作品,首先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好的剧目作品想要表达出自己的中心思想,就是要看创作过程中这个作品的主题是否明确;是否能呈现出该作品的核心、主题。用具体某件事物、生活中所发生的真实情景来表现主题思想的材料就是剧目最好的“题材”。

个人认为,在剧目题材选择方式上,应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所见所闻所看的事和物,例如:由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彭自兴导演创作,获得田汉大奖剧目的大型现代花鼓戏《接来乡里爹和娘》就是反应现实社会题材,该剧主要讲述的是硕士毕业的国企职员丽丽和丈夫商量,把乡下她爹和他娘接到城里过舒适日子。她爹早年丧偶,在乡下独居;他娘老伴去世,孤单一人住在乡里。她爹和他娘被接到城里后,生活不适应,丽丽也因一些生活琐事和她爹他娘多次发生碰撞,他娘一气之下回到乡下。她爹感到无聊,便在小区收破烂,昏倒在地。他娘闻讯从乡下赶往医院,丽丽向她忏悔。在他娘和众人的看护下,她爹病好出院,他娘和她爹冲破世俗束缚,心手相牵,一起融入了甜美的新生活。本剧深刻揭示了城乡生活的融合关键在于心与情的融合这一现实的社会主题;

间接的比如由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出品,中央电视台夏雨导演创作的《花鼓春秋》就是富含了历史、神话、歌曲、科技的大型跨界实景歌舞剧,该剧以益阳地花鼓和花鼓戏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大量国际化、现代化元素。环形的LED屏幕,多视点、多手段的舞美构思,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功能机械舞台,让观众在立体化、全景式的视听体验中感受到神奇的艺术感染。音乐方面加入了大量的交响乐元素,以民族化、通俗化的音乐思维和现代的配器手法,让传统的花鼓戏唱曲雨现代元素完美结合,凸显了“现代流行花鼓风”的无限魅力。舞蹈方面,紧扣剧目主题并围绕千年花鼓戏经典元素的基础上,有机结合了武术、杂技等众多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一幕幕历史情景,舞蹈与音乐、歌曲、灯光地完美融合,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大气磅礴之势和轻盈优美之风,具有很强地冲击力和感染力。再如大型跨界情景歌舞剧《那山那水那乡愁》是以湖南省内首个大型智慧乡村剧院——清溪剧院为舞台,现场设计地域特色浓郁,演出唯美如画,全剧以益阳黑茶茶人开辟连接丝绸之路的万里茶道为题材,以对乡愁的追问为引子,讲述青年山哥与水妹因茶相识、相恋,又因茶相别、相望的故事,讴歌了益阳人民勤劳智慧的优良品德和不畏艰险、奋勇开拓的拼搏精神。逼真的声光电特效及绚烂的舞美设计,不仅再现了益阳秀丽的山水风光,而且展示了多彩多姿的风土人情,为益阳对外开放交流打造了一张独具魅力的“艺术名片”。

合理的调度是剧目体现作品内容、处理演员情绪变化、连接剧目剧情和形成剧目画面的关键纽带。在编导处理舞台调度中:在舞台上安排演员走直线会显得距离近、路途短则会表现直接;走曲线路程就会显得远而漫长;走八字显得距离无限;左右横穿用以表现眼前所发生的事物;自后向前显得由远而近;三角形向前有冲击压力之感;例如《花鼓春秋》第四幕“百花齐秀”,首先安排了32名演员带着荧光手套在6米长3米高的黑色箱体道具里表演,32双手在灯光的配合下变换出各种造型,让观众更能感受到箱体顶上表演的花鼓戏《生死牌》经典片段“三女抢板”演员情绪的起伏变化,演员们通过手势的不断变化,在一段“人间大爱”的音乐响起,全场灯光亮起,演员瞬间全部从箱体道具里扩散至整个舞台,完成了由密集到扩散的队形,瞬间给台下观众造成一种占领空间的势头,大开大合的队形调度可营造出一种势不可当的气势,与演员动作情绪融合,让观众更深刻的感受一种大爱涌上心头,这就是合理的舞台调度所拥有的独特魅力。

演员在台上的位置或调度所形成的的队形组成了剧目作品的画面。不同的舞台画面能给观众不同的观感:圆形使人感觉丰满;方形显得严肃和整齐;而三角形介于两者之间,比较灵活,易组成多种图像的小单位等。合理的调度应如行云流水般,不拖沓,化繁为简,顺应剧情发展,通过不同的队形变化,将观众带入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里。

剧目的构图是不能孤立设计的,需和编排的动作结合起来,且与服装和道具、舞美也密切相关,例如《花鼓春秋》第五幕“推崇出新”就是利用大型机械臂,激光灯等大型道具把花鼓戏《刘海砍樵》以现代化、多样化、大众化、娱乐化的表现方式呈现,同时运用了在舞蹈技法中的“卡农”“复调”“同点配合”等技术技法,例如由王小元导演的大型水上实景歌舞剧《印象洞庭》的上篇“碧荷仙子”中的采莲姑娘的舞段就是用到“交响编舞法”呈现出主线清晰,多路并进的特点。作为剧目创作者,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发现、创造出更多新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手法,但很多技法要根据剧目本身的主题来合理运用,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

演员的动作,编创者首先应设计出符合对应该人物的表演、形象的基本动作,然后特别要注意的是演员表演动作的空间、节奏及力度,缺一不可。其中,空间改变动作方向;节奏改变动作速度;力度改变动作质感。而动作的创新和发展要注意“陌生化”,把原有诠释的动作,用新的肢体动作延展,让观众观赏起来觉得既“是”既“不是”,破旧立新才是创作者对自己作品应有的责任和基本的态度。

演员的动作中总少不了几个标志性动作,它们成为作品中的基础和反复贯穿的元素。代表性动作不同于生活动作,要有艺术加工的造型感,把美化后的动作和富有特点的动作按剧目主题连接起来,就是“动作组合”。连接动作组合的还有“动作步法”,动作步法帮助或突出肢体语言的轻重缓急。演员的动作更重要的还是塑造人物形象,而技巧动作也是塑造剧目中人物性格或表现特定情节的主要“语汇”,例如由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马波导演创作提质复排的大型剧目《那山那水那乡愁》中运茶男主女主从初相识时的羞涩,热恋中的甜蜜,到归来时白发苍苍的相聚,每个阶段都是用不同的动作及表演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演员表演是剧目演员通过身体呈现的语言,既有节奏和表情地对客观事物形象和主观心理世界的模仿与表现。它不光只是脸部表情、眼神的传递,只有表演者真正融入到编创人员所规定情境里,用心去体会所表演的人物情绪,演员的整个身体都可能是表演的方式。优秀的演员表演应是身与心合一、技与艺统一、形与神兼备、虚与实结合、表情与动作高度完美配合的体现。

剧目作品的创作中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索创新、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要能从不同角度去寻找和发现自己作品所需要的东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升、创造出独具个人艺术特色的队形、画面、语汇等,更加合理地运用灯光、道具、视频、舞美等舞台要素使创作的作品让观众感受到真正独特的个人艺术特征。

剧目在舞台上是直观的艺术,不像阅览书籍和吟诗作画,可供人们不停的翻阅,反复的琢磨和研究,如果表达的太过于复杂,会使观众难以理解,就会严重影响观众的观演情绪,更多的时候应该让自己的作品赋有通俗性,要始终牢记“有时候难懂的并不是高级的,容易懂的并不是无趣的”。在现代舞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随着观众的审美品味不断攀升,声光电已经不能满足于观众的艺术需求,也是不断的在时刻提醒我们创作人员,我们的思维要紧跟时代步伐,通过不断学习的知识,充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吐故纳新,熟练的掌握并创新更多新的剧目要素,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优秀剧目作品。

猜你喜欢
花鼓戏花鼓剧目
舞台剧目
淮岸花鼓情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幸福花鼓
花鼓灯小唱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