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影,孟 楠,闵冬梅
(亳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安徽 亳州 236800)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出现了具有红色旅游性质的活动,具体表现为瞻仰革命圣地、参观革命先烈遗址遗迹等。此后,一些重点革命老区被纳入国家旅游建设项目中,越来越多的红色纪念活动和节庆活动也在各地被举办。1999年,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这个概念,但是关于其概念的界定在学术界却有不同的表达。直到200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纲要》中,红色旅游被定义为“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这一正式概念为学者们进行红色旅游研究提供了参考。近年来,红色旅游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这一专项旅游形式。红色旅游不仅具有经济、文化、政治功能,还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感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借助可视化工具从整体上分析某一学科或知识领域的研究特点和研究现状等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2]。国内旅游研究领域的学者对于CiteSpace软件的应用逐渐增多,根据知网学术期刊搜索主题“旅游”,关键词“知识图谱”,从2004年至今,关于知识图谱在旅游研究领域应用的文献有150 篇。其中,曹辉、林慧等人运用CiteSpace进行了乡村振兴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3];张武康、杨舒然以CNKI数据样本为研究基础,运用CiteSpace绘制出国内全域旅游研究知识图谱[4];翟泽华、邵秀英、邬超、韩宸辰等学者则对国内古村落旅游进行了知识图谱的研究[5,6];张洪、石婷婷等人以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运用CiteSpace对于文化旅游热点进行了计量分析[7];关晶、张朝枝以Web of Science中收录的时间跨度为2000-2015年的1 540篇文献为研究基础,绘制了遗产旅游的知识图谱[8];雷婕、刘琴、贾斌等人则通过知识图谱分别对智慧旅游、美食旅游、体育旅游等新型旅游形式进行了分析[9~11]。综上,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涉及了旅游研究领域中的前沿热点,而少有学者在红色旅游方面进行知识图谱的分析。基于此,本研究试图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红色旅游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揭示出红色旅游研究发展历程,以供其他学者进行研究参考。
1.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文献为研究基础,数据采集时间为2020年3月7日,采用“主题=红色旅游”为检索式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03-2019年,在期刊来源类别上选择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共检索得到778篇文献。在经过筛选整理,剔除以“研究综述”“新闻报道”“会议”“发言稿”等为题材的102篇文献,最终得到676篇符合文献研究基础的数据信息。本研究即基于上述676篇文献绘制红色旅游知识图谱。
2.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5.5 R2版本进行文献数据信息的处理,CiteSpace是一种可视化计量分析工具,主要通过对于某个学科或知识领域的海量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信息处理以及知识计量,绘制出知识图谱,借助知识图谱中的节点分析出某一知识领域的主要研究学者、研究机构以及重点研究方向,而节点间的连线则表明学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关键词之间的共线关系。通过直观的知识图谱,可以得到某个学科或知识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从而为相关学者选择研究方向提供借鉴。本研究将通过检索整理得到的676篇文献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Refworks”格式导出,以“download_××.txt”文档形式储存并复制到“Input”文件中。然后在CiteSpace软件“Data”菜单中点击“Import/Export”,打开数据处理窗口,点击CNKI,分别打开“Input”和“Output”,点击页面上的“CNKI Format Conversion2.0”进行数据转换,使文献数据成为CiteSpace可识别的格式。打开CiteSpace5.5 R2版本软件,调整时间跨度为“2003-2019”,节点类型(Node Types)依次选择Author(作者)、Institution(机构)、Keyword(关键词),分别绘制出发文作者群、发文机构、关键词和关键词年度变化知识图谱,结合红色旅游相关高被引文献,分析国内红色旅游研究内容总体发展脉络以及变化情况。
1.发文量的时间分析
通过对所得文献数据的年度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2003年起关于红色旅游研究的文献数据呈现总体增长的趋势,表明红色旅游开始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见图1),而从发展脉络上看,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历程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变化。2003-2004年,在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之前,仅有不到5篇文献涉及到红色旅游;2005年,国家提出“红色旅游年”计划,相关文献数据开始迅速增长,2006年的发文量居历年发文量之首,约为85篇。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契机下,以及国家把5月19日定为“红色旅游日”,红色旅游研究文献发文量再呈现一个高峰期。可见,关于红色旅游研究的文献数量与政策导向紧密相关。2012年之后,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热度开始降低,发文量也开始减少。但总体上看,每年的发文量基本维持在30-50篇之间,显示出红色旅游仍然是一些学者们关注的研究领域。
图1 红色旅游文献年度分布
2.发文作者分析
利用CiteSpace对文献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绘制出知识图谱(图2 ),节点呈现散状分布,共有节点55个,23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5 5。从节点的大小看,节点越大,表明作者发文量越多。结果表明,在红色旅游研究方面,以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卢丽刚教授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其次是南昌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的黄细嘉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许春晓教授,显示出以卢丽刚、黄细嘉和许春晓为研究核心的红色旅游研究作者群。通过查阅这些学者发表的文献,发现卢丽刚教授的研究集中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以及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多重客体关系研究等方面[12];黄细嘉则通过个案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作宏观性的全局性的探讨[13];许春晓注重红色文化氛围、游客态度与拥护关系研究,以及从共生概念演变看红色旅游共生发展内涵研究[14]。方世敏、焦世泰、覃永晖等作者所关注的红色旅游研究领域则分别集中在红色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和基于SWOT分析法的革命老区建设研究[15~17]。但从节点连线的数量以及网络密度看,学者之间尚未建立紧密的联系网,多是以单个的研究团队为单位进行研究。
图2 红色旅游研究发文作者知识图谱
图3 国内红色旅游发文机构图谱
3.发文机构分析
对红色旅游文献中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通过CiteSpace绘制红色旅游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得出节点41个,连线6条,网络密度为0.007 3(图3)。从节点大小分析,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和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和南昌大学旅游规划和研究中心是红色旅游研究的核心机构。
表1 红色旅游发文量前10的机构
从发文频次上分析,取发文量前10的机构(表1),湘潭大学发文量最多,为27篇,其次是南昌大学和华东交通大学,分别为22篇和20篇,湖南师范大学和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分别是15篇和14篇,遵义师范学院的文献数也超过了10篇。从结果看,研究机构呈现区域内合作模式,跨区域研究偏少。而且发文机构主要都是处于红色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表明了各区域对于红色旅游研究的关注度与红色旅游资源数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4.红色旅游关键词以及关键词年度变化分析
学者们在研究某一学科领域时,主要通过关键词的分布及频次来了解学科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5.5对红色旅游关键词进行分析,绘制出关键词知识图谱(图4)。由于本研究是利用红色旅游为主题进行检索,所以在图谱中红色旅游的节点必然是最大的,与其他关键词的连线也最多,这会导致图谱中的节点过多,网络结构杂乱,因此在生成图谱时,剔除掉红色旅游这个关键词,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红色旅游关键词具体内容。从图谱看,共有110个节点,14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4 2,网络结构较为松散。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以该关键词为主题的文献的发文量的多少,节点间连线表示其共线关系。从图5可以看出,红色文化对应的节点最大,表明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其次,红色旅游发展对策、红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对应的节点相对较大,显示这些关键词是红色旅游研究的热门话题。此外,红色旅游的现状发展和面临的问题,红色旅游景区和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生态旅游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图4 红色旅游关键词知识图谱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各个时期红色旅游研究热点的变化,通过CiteSpace生成关键词年度变化图谱(图5)。
图5 红色旅游关键词年度变化图谱
结合图1红色旅游文献年度分布,将红色旅游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04年以前):缓慢发展阶段。在2004年之前,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已经出现,但这一时期,没有形成研究热点,文献数据也较少。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一些革命老区为载体来探索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保护。白珊以太行革命老区黎城为个案进行红色旅游潜力挖掘的实证研究[18]。方世敏、罗茜则对于韶山红色旅游产品的打造提出了战略性思考,提出应当从红色文化的回归、文脉的揭示和延续、主题产品的延伸等方面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和创新[19]。
(2)第二阶段(2005-2011年):快速发展阶段。2004之后,红色旅游的概念正式确定,2005年,“红色旅游年”计划的推出,都为红色旅游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背景。此后,发表的关于红色旅游研究的文献数量开始迅速增加,历年发表文献数的总和占到总发文量的三分之二,说明学者们对红色旅游研究持续较高的关注度,而且研究方向呈现出多视角、深挖掘的态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营销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应的对策,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都是这一时期研究的热点。卢丽刚等对革命摇篮井冈山的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进行了探索[20]。阎友兵、肖瑶关注了红色旅游的开发,提出要把红色旅游作为区域旅游新的增长点来进行培育[21]。杨晓华、党星提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公共设施落后、服务质量低下是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22]。陆军针对红色旅游目的地营销,提出了整体联合推进策略、旅游直销方略、旅游产品动态营销方略、主题特色化营销方略和名人波动效应方略[23]。而徐和清、郑振华则研究了红色旅游市场可持续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24]。
(3)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进一步深化阶段。2011年之后,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热度开始降低,发文量也有所减少,但对于红色旅游的研究却更加精细和定量化。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红色旅游共生发育水平的测评、红色旅游的品牌提升研究等都是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符涛以海南省为例分析以红色旅游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制约因素,探索实现路径[25]。周美静、许春晓则以韶山为例分析了红色旅游共生发育水平的测评维度和指标[26]。宋伟、李钧以赣南红色旅游品牌为例探讨了红色旅游品牌发展和提升的具体路径[27]。
1.结论与讨论
文章运用CiteSpace5.5这一科学计量型软件,对2003-2019年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核心期刊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红色旅游研究的676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合历年发文量,绘制出发文作者群、发文机构、红色旅游研究关键词以及关键词年度变化的知识图谱。
文章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2003-2019年,关于红色旅游研究的发文量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2004年以前,每年的发文量平均不到5篇;2005-2011年,发文量迅速增加,占据总发文量的三分之二;2012年至今,每年的发文量虽有所减少,但仍维持在25篇以上。结合发文量高峰期时间节点,发现红色旅游研究发文量与政策导向有一定的关系。其次,从学者及其共线关系看,卢丽刚、黄细嘉、许春晓、方世敏等学者在红色旅游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红色旅游研究的核心力量。再次,从发文机构来看,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和南昌大学旅游规划和研究中心是红色旅游研究的核心机构,是颇具规模的红色旅游研究团体。这些研究机构大多是处在红色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区域,表明对于红色旅游研究的关注度与红色旅游资源数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跨区域研究较缺乏,未来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扩大研究团队规模,集合群体的力量共同发展红色旅游。最后,通过对红色旅游关键词图谱、关键词年度变化图谱进行分析,发现对于红色旅游的研究经过了缓慢发展、迅速发展和进一步深化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出现不同的研究热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的对策,面临的问题,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红色旅游景区和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红色文化的价值分析等都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2.不足与展望
文章所摘取的文献是2003-2019年的有关红色旅游研究的文献信息,文献数据不足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后续可以利用Histcite软件对红色旅游研究作补充分析。由于国外的红色旅游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今后可以利用WOS的文献数据对国外的红色旅游研究作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