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彪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新疆总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区域矿产资源较丰富,但地质工作程度较低。通过1:20万区调工作,共发现和评价了15种矿产,共75处矿床和矿点(不包括白云母、绿柱石、水晶、冰洲石、褐帘石、含铌钽钛铁矿及放射性异常)。黑色金属有铁、锰、钛磁铁矿;有色金属为铜;非金属矿有长石、石英、石榴子石、石盐、芒硝、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石英岩、花岗岩、蛭石等。区内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产主要为铁矿、磁铁矿、石盐矿、白云岩、大理岩、脉石英和石英岩等矿产。
调查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JxKW)、下寒武统西大山组(Є1x)、第四系(Q),调查区地质特征见图1。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图1 调查区地质图
分布于调查区内大部分范围,是调查区的主要地层,呈北东向到近东西向带状延伸,呈向斜或单斜层状产出。为一套变质碎屑岩(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岩相复杂,变质程度极不均衡,从中等变质程度的黑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大理岩到深变质的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沿倾向彼此交替。与上伏地层下寒武统西大山组(Є1x)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该层为脉石英的主要含矿层。
遥感影像特征:白色-灰白色、灰色-深灰色、浅灰黑色,色调不均匀,影纹较粗糙且杂乱,斑块状、不规则条纹状影纹图案为主,平行状、梳状水系较为发育,植被不发育。其中以不规则白色色调条纹影纹图案为主,深灰-浅灰黑色色调,影纹混乱界线模糊。
主要分布于调查区的北部和西部,呈狭长条带状或彼此孤立的透镜体状产出。它以断层或平行不整合覆于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JxKW)之上。由于古地形起伏不平,故剥蚀后往往形成孤岛状零星出露。出露的主要岩性有黑云石英片岩、石英岩、黑云二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属浅海相页岩-硅质岩建造。该层为石英岩的主要含矿层,脉石英的次要含矿层。
遥感影像特征:浅灰白色、浅灰-深灰色色调,色调较均匀,山脊多数呈浅灰白色影纹且近东西向定向性和连续性较好,其它以斑块状或不规则条纹状影纹图案为主,局部树枝状水系发育,植被不发育。
分布于调查区西南部和低洼处。主要由砾石、砂、亚砂土组成,砾石成份复杂主要由片麻岩、片岩、石英岩组成,呈棱角状或片状,厚度小于3m。
遥感影像特征:影像图上以均匀的灰色-深灰色色调为主,植被发育区阴影较为明显,水系不发育。与周围地层接触关系清晰;第四系洪积物广泛发育,以为灰色-深灰色及浅青灰色色调,条带状、扇状均有体现,稀疏树枝状及马尾丝状水系均有发育。
分布于调查区中东部的低洼处,表面为盐类沉积所形成的硬壳,盐壳为粒状或致密块状,呈灰白色,厚度仅数厘米。其下部为深度盐化的灰黄色砂质垆坶。可视厚度2m~4m。
遥感影像特征:第四系全新统化学堆积主要见于东盐湖,影像图上以均匀的灰色、淡蓝色色调为主,呈湖状,湖中有明显栅格状为盐田,建筑呈红色或黄色,与周围地层接触关系清晰
调查区岩浆活动较强烈,以侵入岩、脉岩为主,区内侵入岩为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花岗岩侵入体,主要出露于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JxKW)中。区内脉岩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调查区侵入岩分布。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
主要分布在调查区中部和北部,由20个大小不等的岩株组成,出露面积0.04km2~3.5km2,规模较小,地表风化较为严重多呈大小在5cm~20cm的碎块状,未见完整基岩出露,色差变化较大。出露的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由于岩浆化学活动性较大,引起围岩广泛的接触变质,形成各种接触变质片岩、片麻岩等。
遥感影像特征:调查区内侵入岩较为发育,且绝大部分规模较小,呈小岩株状及脉状,岩性较为复杂,仅部分较大花岗岩岩株较为清晰,其它解译程度不高。花岗岩岩株以浅蓝色-浅灰黑色条带为主,其它岩脉地表颜色与地层颜色较为相近,不易与之区分。
调查区内脉岩分布广泛,从基性到酸性脉岩均有出露:
(1)基性岩类:主要为辉绿岩脉,分布于调查区的中北部,多呈细长的脉状,局部有少量呈X形交叉,长一般在20m~300m,个 别 达3km以上,宽 一 般 在1m~10m,产 状107°~249°∠53°~75°。
(2)酸性岩类:广泛分布于整个调查区范围。①花岗岩类:主要由23条大小不等的花岗岩脉组成,主要分布于调查区的北部,多呈细小的脉状,长10m~300m,宽1m~5m,产状114°~195°∠60°~84°。多呈平行岩体和主构造线分布,受明显的次生裂隙及小断裂所控制。②伟晶岩型脉石英:分布于整个调查区范围内,呈脉状、串珠状或巢状产出,规模大小不等,长一般15m~300m,宽一般0.2m~8m,个别宽度可达10m,产状0°~357°∠72°~85°,局部受构造控制较为明显。③混合岩化热液型脉石英:主要分布于调查区的东南部,呈脉状,共发育4条,出露长度一般在30m~300m,宽在0.5m~3m,产状为100°~208°∠69°~81°。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较为明显。
遥感影像特征:本次脉岩规模较小,遥感图上未解译出脉岩。
调查区变质岩分布广泛,从变质作用来看,分为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
为调查区主要变质作用。调查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JxKW)和下寒武统西大山组(Є1x)其出露岩性均为变质岩。其特征为:大面积的岩石经历了程度不等的变质作用,普遍具有一定的定向性,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伴有大量的岩浆岩活动侵入。呈中-深变质程度的区域变质岩。从变质程度来看,从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逐渐过渡,形成的区域变质岩石主要为斜长角闪岩。
接触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华里西期岩浆侵入活动,此种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多见于侵入体的周围及脉岩密集地段,接触变质带一般不规则,呈带状或不明显的接触晕圈,形成的接触变质岩石主要为大理岩。
区域动力变质作用范围小,主要见于3条断层周围,区内动力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为糜棱岩化黑云二长片麻岩,该片麻岩局部硅化现象较为明显。
调查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交界处的那拉提-红柳河板块缝合带东段及南天山东西复杂构造带的东段。调查区构造特征。
调查区位于阿齐克库都克深断裂带以南,整体处于褶皱带。受构造影响,调查区范围内岩石挤压破碎,产状变化较大。局部揉皱构造发育。大量的花岗岩、基性、酸性岩脉沿着断裂及其它构造薄弱部位侵入,形成大量的脉石英等矿床。
遥感影像特征:褶皱构造主要为东盐湖的西北部,影像图上山脊形成的影纹呈明显的“S”形弯曲,主要发育中震旦统卡瓦布拉克群地层中,脉岩同样具有明显的弯曲,浅灰白、灰色、深灰色色调相间出现。另外调查区中部有一处明显的环形构造,其中部色调呈深灰-暗灰黑色,边部浅灰色-深灰色色调形成的环形影纹较为明显。
主要产于下寒武统西大山组(Є1x)地层中,石英岩与黑云斜长片岩呈厚度不等的互层状产出,其出露长度在数十米至十几公里不等,出露宽度在数米至数百米不等。从野外实地观察除调查区北部有一条石英岩呈近东西向不规则的条带状的单斜层状产出,出露长度大于11km,宽度在50m~120m,产状135°~190°∠59°~71°,矿体顶底板围岩均为黑云斜长片岩。从前期化验结果看SiO2含量在93.92%~97.35%之间。其余地段石英岩暗色矿物含量较高可到10%以上,矿石质量较差,未进行取样及下一步工作。
位于调查区西北部一带,赋存于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JxKW)灰色黑云母二长片麻岩中,出露长度约100m,宽度约5m,产状为30°∠76°。该黑云母矿西段为长约50m,宽度约7m的脉石英,脉石英北部与围岩接触部位有宽约2m的黑云母,东部以黑云母为主,矿石类型为黑云母,呈薄片半透明色,具玻璃—珍珠光泽,薄片具有弹性,片径大小一般在10cm2~35cm2。局部沿裂隙有少量脉石英充填,宽度小于0.1m,周围均被第四系覆盖。该云母矿产于伟晶岩脉中,属混合岩化伟晶岩型。
分布于调查区北中部一带,赋存于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JxKW)斜长角闪片岩中。地表呈黑色结核状或球状散落,大小约3×5cm,散落面积约3m2,周围可见少量斜长角闪片岩溶蚀残留物。经快速检测仪检测发现Fe含量约30%左右,Mn含量约35%左右。
资源量估算公式:
地质块段法:Q=V×d=S×h×d
其中:Q——为块段矿石量(t);V——为块段矿石体积(m3);S——矿体出露面积(m2);h——矿体的推深(m);d——为矿石的体重(t/m3)。
平行断面法:Q=V×d=S×h×d/10000
其中:Q——为块段矿石量(万t);V——为块段矿石体积(m3);S——为块段对应两断面的平均面积(m2);L——为工程间距或外推间距(m);d——为矿石的体重(t/m3)。
调查区及周边以采矿业为主。居民主要为维吾尔、汉族等。调查区内无常驻居民点,雅满苏镇是距离调查区最近的居民点,主要从事采矿业和服务业。调查区南北两侧附近有开山铁矿、玉山铁矿等矿山企业。调查区内大部分区域都有手机通讯信号。生产、生活物资可由哈密市、雅满苏镇等地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