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推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环节。广西桂林市兴安县通过施战略、建平台、育主体、补链条、抓特色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从筑牢粮食安全生产线、增强畜禽生产竞争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服务保障水平三个维度来探索兴安县由农业大县向现代特色农业强县发展的路径,从而加快兴安县推进产业振兴步伐。
关键词:产业发展;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3-4374( 2021)06-0001-05
Leverag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a Case Study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in Xing' an County
Huang Hong-hin
( Laibin City CPPCC Vice Chairman,Memher of the Party Group,Guangxi)Abstract: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economicagriculture, and the key link to propel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clustry. Xing'an County of GuilinCity, Guangxi, promotes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y implementing strategies,building platforms, cultivating major industry, reinforcing chains and grasp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Xing'an County from a big agricultural county to a strong modern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county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hy building food safety production lines.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and enhancing the service level of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in Xing' an County.Keyword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the 14th Five -Year Plan,ruralrevitalization
“仓廪实而知礼节”,产业兴,则农民富、乡村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兴安县作为全区传统农业大县和农业品主产区,产业兴旺支撑和引领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兴安县依托良好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创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体系和田园综合体为切人点,同步衔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新型城鎮化示范工程等工作,抓产业、育品牌、促转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灵渠葡萄、红色湘江蜜桔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提质升级。灵渠秦风、陡江古韵等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农村电商建设步伐蹄疾步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兴安葡萄”“兴安蜜桔”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2020年荣获农业农村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同时还先后荣获了“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自治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县”等殊荣。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壮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形势新任务,兴安县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就必须坚持走产业振兴道路,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产业化优势,持续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全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实现由农业大县向现代特色农业强县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率先在广西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广西新样本。
1 聚焦产业化发展,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环节。当前,兴安县农业还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品牌化程度还不高,大而不强、散而不聚、粗而不精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应着力在夯实农业基础、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拓展农业产业链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进农业产加销现代化体系建设,真正让更多的乡村产业兴旺起来,不断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1 施战略,提质升级优势产业
“十四五”期间,兴安县将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2+2+10”战略,即做优做强葡萄、柑橘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充分用好“兴安葡萄”“兴安蜜桔”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名片,持续巩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一县一业”示范县优势,把持“广西葡萄第一县”优势地位,改良柑橘品种和生产经营方式,实现产业稳产高效。改造振兴银杏、毛竹两大传统产业,做强做活竹文化和银杏产业等森林生态旅游,加快建设竹木产业园,持续提高银杏酒、毛竹工艺品等中下游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扩大其市场规模,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全国知名的银杏深加工原材料基地。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重点引导壮大食用菌、罗汉果、西瓜、百香果、猕猴桃、草莓、高山蔬菜、桃、李、中药材等10个新兴农业产业,对标葡萄、柑橘产业,遴选出前景好、条件优、潜力强的产业,让其撑起兴安县农业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另一片天。
1.2 建平台,促进集约高效发展
持续强化农业核心载体建设,按照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目标,以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体系和田园综合体体系建设为抓手,将灵渠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提升打造为国家级现代农业(葡萄)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将红色湘江蜜桔产业核心示范区提升打造为国家级现代农业(蜜桔)产业和桂北现代智慧农业产业两大园;创建温克葡萄、鲜食玉米、毛竹等一批自治区级产业(核心)示范区和高山蔬菜、罗汉果、银杏、畜禽生产加工等一批市级产业(核心)示范区;坚持定位全域覆盖,在巩固灵渠秦风田园综合体、陡江古韵田园综合体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打造金满田园、翠珠红裳温克葡萄、红色湘江蜜桔、水韵华江等4个田园综合体,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国家级、区級现代农业产业园各1-2个,完成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创建6-8个。
1.3 育主体,构建多元联动格局
多元化的新型农业市场主体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化解农业经济体量不够、结构不优、质量不强等现实问题意义重大,对促进农业多元发展、提高应对风险能力的作用突出。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规模适度的农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加快建立多元主体、多方参与、分工协作的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通过推进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参与基地建设、订单经营、农技推广、流通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化服务的前端、中端、后端全过程,不断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的利益联结优势,以“龙头”带“龙尾”,化小散成规模,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规模饲养,提高产业整体规模效益。争取到2025年累计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家庭农场400家、专业合作社500家,培育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5个,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比重达到30%以上。
1.4 补链条,提升农业综合收益
大力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充盈乡村振兴产业之“实”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大力实施“农业+”发展战略,积极完善产加销现代化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原产地农产品转化加工,不断提高加工转化率;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启动桂北产品交易市场项目,打造桂北农产品电商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交易中心,全面提高兴安县现代农业市场化水平。积极推动与文旅发展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核心示范区、田园综合体创建为依托,大力发展集体验、康养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发展“桂林山水、灵渠农事”生态体验农业旅游、“桂北稻米菜花、湘源银杏老家”乡村休闲旅游以及“山林农旅、动静相宜”高山特色综合性康养休闲旅游;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乡村建设,深化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改革,积极探索和推广农村村屯生活污水小型分散无(微)动力处理模式,持续改进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挖掘自然村农产品品牌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村落文化及各类民俗文化元素,注重“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将品牌元素植入村庄建设,让乡村成为传播品牌的载体,打造提升灵渠流域“三乡七肆六十屯,一渠两岸百里画”胜景、漓江源地区“华江九寨”及红军长征文化遗产廊道等,建设美丽乡村。
1.5 抓特色,突出农业品牌化建设
兴安县农业产业资源丰富,通过标准化建设、品牌化打造,大力推进特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把示范基地、农民企业和农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打好打赢葡萄根瘤蚜、柑橘黄龙病防治战,促进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力争2025年,全县80%的优质稻、柑橘、罗汉果、葡萄(提子)和蔬菜等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30%以上。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种养业,扶持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积极创建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广西好嘢”农产品品牌;持续开展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完成创建“兴安甜玉米”“兴安银杏”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推进“三品一标”示范乡镇、村创建,到2025年,实现培育企业产品品牌30个,“三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占种植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
2 聚焦底线化思维,筑牢粮食产业安全生产新防线
仓廪实,天下安。兴安县作为广西重要水稻产区,县委、政府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2.1 积极探索种植新模式
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深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积极推广玉米、红薯、花生等旱地作物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科学谋划全县水稻生产布局,以高尚镇、湘漓镇、兴安镇、严关镇、崔家乡等乡镇为主,大力推广“水稻+秋马铃薯”“水稻+再生稻”“稻米菜花肥”“水稻+(鱼、鸭、蛙、鳅)共生”等高效综合种植模式,实现“藏粮于地”。
2.2 积极探索种植新品种
紧盯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新品种、新技术、良种繁育和推广,扎实推进新品种试验示范,加快培育和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粮油新品种,建立育繁推一体化机制。重点突出节本增效技术,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高产、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技术和模式,促进粮食生产向绿色、优质方向转变,真正做到“藏粮于技”。
2.3 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
坚持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粮食发展道路,聚焦农业技术指导,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水稻选育及水稻丰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做好水稻管理技术和病虫害等科学防治知识培训和宣传工作,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稳产标准粮田建设,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升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水平,实现整地、育秧、插秧、飞防、收割、烘干、保存等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农村劳力缺失问题,提高土地收益。
2.4 积极探索经营新方式
全面落实稳定和鼓励粮食生产的若干措施,落实好购置农机具补贴、支持耕地地力保护、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惠农强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推广良种、良法、良技,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多种地、种好地。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鼓励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粮食生产经营组织。
3 聚焦集约化经营,突出畜禽生产竞争新优势
兴安县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已连续11年获此殊荣。当前,畜禽生产面临着非洲猪瘟等各类季节性疫病防治的严峻形势,必须通过产业化路子,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增产丰收稳定性,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县域发展和市场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3.1 突出产业增产增效,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和改造升级,重点开展畜禽品种改良、养殖设施完善、防疫水平提升、生产规范管理、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禽养殖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提升养殖业抗风险能力。以高尚、溶江、湘漓、兴安、界首等镇为主,重点发展瘦肉型生猪,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牛羊的饲养,积极发展家禽养殖,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年出栏规范养殖生猪基地和肉联加工厂,以溶江镇为中心,建设一个30万羽肉鹅养殖及初加工基地,实现畜牧业建设现代化。
3.2 突出产业绿色发展,全面推广生态养殖
围绕“生态引领、绿色发展”要求,全面推进养殖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落实畜禽规模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力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大力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技术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渔牧结合等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推进畜禽品种优良化、养殖方式标准化、生产经营绿色化、畜禽产品品牌化,引导养殖业向控量提质方向发展,实现养殖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3 突出产业集约发展,构建现代养殖体系
以全产业链开发为主线,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广深精”的产业体系。引进双胞胎等国内饲料生产龙头企业,建立饲料生产企业,为畜禽养殖解决饲料等上游成本不稳定带来的风险;建立规模繁殖母猪生产场,提高良种良品率,有效控制仔猪成本。大力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积极推进“饲料厂+生猪养殖+肉联加工”产业链项目,在全县建设年出栏60万头生猪的产业链项目(包括存栏4万头的母猪扩繁场和一个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肉联加工厂),创建桂林市家畜禽生产加工产业示范区。
4 聚焦科学化支撑,提升服务保障新动能
農业产业化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而科技、产业、经济、资源、人才等方面的集中度,决定着乡村产业振兴的深度和广度。要大力强化科学化支撑,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建设服务保障水平。
4.1 强化技术支撑,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贡献力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鼓励农技推广部门与科研单位及农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立技术实验基地,大力开展葡萄、柑橘、玉米、水稻等农业新技术培训、新模式试验推广、新品种引进示范,联合攻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畜禽良种选育。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精准选才、着力育才、高效用才,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提供人才保障。鼓励农业部门组建农技人员服务小分队,探索一线农技人员合理取酬机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把本土人才培养纳入培训计划,深化产教融合,加大“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力度,培育一批既懂标准化专业知识、又懂农业生产技术的专业人才和乡村带头人。
4.2 强化基础支撑,提升农业产业发展保障力
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此,要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乡村道路、通讯设施、电网改造、冷链物流等项目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667公顷,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通讯设施全覆盖,物流设施大提升,到2025年基本完善村际联网公路,农村公路密度提升3%以上,全面形成城乡互动、县乡村互联、畅通高效的物流网络体系,重点解决物流入村“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农村物流网络引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继续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农改超”等工程,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政策,深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积极营造良好农产品市场化环境。积极发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险种的农业保险,建立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形成有财政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减少白然灾害及市场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3 强化组织支撑,突出“五级书记”抓振兴的领导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通过“五级书记”一起扶贫等机制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当前,广泛借鉴、充分运用脱贫攻坚形成的先进理念和积累的成功经验,必将为各级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工作借鉴和实践动力。要把基层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推动“五级书记”抓扶贫转化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严格落实脱贫摘帽后的“四个不摘”政策,持续推进“一巩固三结合”工作,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改善升级,逐步缩小脱贫村与面上村的发展差距,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加强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形成以党建引领群众发展富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4.4 强化机制支撑,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要下好乡村治理“先手棋”,以德治“春风化雨”,以法治“定分止争”,以自治“共治共享”,夯实乡村振兴硬基础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一约四会”乡村治理机制,提高“公约”的公信度。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婚丧礼俗改革,倡导红事俭办、丧事简办,倡树文明节俭新风尚。要充分发掘身边典型,积极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改厨改厕示范户”等先进典型评比活动,用身边榜样激励、凝聚向善力量。要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理论小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作用,使其成为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根据地。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经济建设的核心.更是新时代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兴安县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汇聚各方要素,加快推进产业振兴步伐,全力奏响乡村振兴时代最强音。
作者简介:黄洪斌,男,现为广西来宾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曾任中共桂林市兴安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