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与做法

2021-04-04 18:35:17赵小荣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5期
关键词:西和县梯田项目区

何 栋,张 弘,赵小荣,张 文

(西和县水土保持局,甘肃 西和 742100)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全县总人口4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人。境内地形由西北向南倾斜,南部为土石质山原峡谷区,北部为沟壑梁峁区。土地总面积1 861.66 km2,水土流失面积1 519.6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1.6%,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民增收缓慢,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西和”作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根本措施,着力提高认识,规范发展,加大投入,严格监管,全县水土保持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 抢抓新机遇,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西和县抢抓“长治”工程、甘肃省实施500万亩(15亩为1 hm2)梯田建设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口粮田项目和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实施的难得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推行“1+4”工作模式(梯田建设+马铃薯、梯田建设+中药材、梯田建设+生态旅游、梯田建设+土地流转),探索和完善了“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模式,做到了“四个结合”,即水土保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坡面水系绕梯田,溪沟整治、谷坊工程套梯田,植物种植护埂,作业便道盘山转,立体化、多层次的防护体系,使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出“项目支撑、精品示范、规模治理、产业配套、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态势,有力助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程。西和县从“长治”工程开始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83.20 km2(“十三五”期间完成123.05 km2),其中:兴修梯田2.510万hm2、营造水保林1.590万hm2、栽植经济林0.190万hm2、栽植行道树7.58万株、种草0.380万hm2,封禁治理0.750万hm2,实施保土耕作0.412万hm2,配套生产主路104.5 km、田间道路1 211.4 km、截排水沟27.3 km,新修水窖 198 眼、谷坊565座、淤地坝2座、塘堰4座。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从2015年的30.28%提高到2019年的38.38%,提高了8百分点。 经测算:西和县梯田可增产1 125 kg/hm2,年稳定增产粮食2.82万t以上,每年可拦蓄地表径流585.17万m3,拦截泥沙 94.33万t以上,受益人口达23.4万人,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2 立足补短板,构建大水保生态理念

针对西和县坡耕地多、农业基础条件差的实际,按照“改土兴田、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层级开发、注重效益”的总体要求,确定了以“立足于水、突出以旱”,深化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着力构建大水保生态理念。

(1)高度重视,凝聚合力抓管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每年都和项目建设单位、涉及项目建设的乡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计划任务、宣传发动、协调配合、建后管理五个方面的指标进行了量化,进一步靠实了领导责任,明确了工作重点,细化了工作任务,强化了工作措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谋划项目建设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当作为民办实事之一,并通过每年的全县经济分析会进行现场督导,凝聚合力抓管理,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有力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明确思路,规划先行抓特色。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要求,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种、养、加工等各业协调发展的目标,力求将小流域建设成为既有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又是发展商品生产基地的单元,做到了保护开发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建成“五大”工程,即:在山顶撂荒地整地造林、零碎坡面种草,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在山腰坡耕地大面积开展坡改梯、配套地埂核桃,实施农业增效工程;在山脚适生区域大力发展八盘梨,实施果业富民工程;在项目区村庄,以巷道硬化,沟道、滑坡治理为主,实施基础民生工程;在项目区配套主干道路、截排水渠和水窖,实施雨水集流工程,构成田、路、渠、窖、林、草,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防治体系,使田、路、渠、窖综合配套,对位配置,形成雨水有序流动及有效利用控制模式,既防治了水土流失,又实现了综合治理和开发。

(3)科学施工,质量优先抓增效。一是在梯田建设中实行了“四早四落实”的工作措施,即:早选择项目区、早规划,落实任务面积;早部署,落实目标责任;早组织,落实机具人员;早检查,落实质量标准。二是落实了“六个一”的工作方法,即:任务一次到位、地块一次铺开、措施一次到位、质量一次达标、工程一次配套、战役一次完成。三是强化施工环节,严把工程质量关,提高了工程质量。在造林工程中,对水保林采取了高标准的网格整地和水平梯田整地,提高了工程质量及效益。始终坚持以规范促质量、以质量求效益,集中力量打造精品示范工程,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有效提升了工程效益。

(4)精品示范,技术引领抓服务。一是为了确保达到精品示范工程的标准要求,按照“全省有影响、市内创一流、县区树标杆”的目标定位,对所有工程实行跟踪指导建设,严格落实定领导、定技术人员、定任务、定职责、确保工程质量的“四定一保”工作机制和技术人员包规划、包设计、包质量、包验收、包管理的“五包”责任制,凡质量不达标、监理不签字、农户不满意的,一律不验收、不付款、不算数。二是由小规模向大规模、高标准转变。依据项目区地形、地质条件,建设梯田示范点,使其达到了田宽、面平、埂实、路通的建设标准,起到“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三是由分散治理向整流域梯田化转变。坚持“一面坡、一道梁、一座山、一条流域规模治理,整村整乡整体推进”的原则。比如,为了打造梯田建设精品示范工程,2012年10月,县政府充分发动干部职工,开展了万名干部群众崆峒山项目区梯田建设大会战活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1 000 hm2梯田的地埂完善和田面平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形成了集流域治理、田路配套、产业开发等为一体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精品示范工程。

(5)保障民生,及时跟进抓产业。按照“产业抓特色,特色抓效益,效益促规模”的发展思路,以培育和开发特色产业为抓手,县政府加大政策倾斜与投资力度,通过鼓励大户带动散户、企业联营大户、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成立产供销规模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及协会等,使项目区群众以坡耕地综合治理为载体、以梯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通过土地流转、农户间合资经营、租用等方式在梯田项目区建成半夏、马铃薯、党参及牛蒡子等种植基地,形成了“梯田+马铃薯”“梯田+半夏”“梯田+中药材”“梯田+土地流转”等多种产业模式,最终使项目区特色产业达到了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以马铃薯、小杂粮、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业为支柱的流域经济示范区和新农村建设典型区,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区基本形成了坡地梯田化、道路网络化、陡地林草化、梯田产业化、产业规模化,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

3 监管强手段,有效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近年来,西和县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现生态文明为目标,有效解决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1)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在水保监管工作中,强化机制创新,着力构建依法履职、执法严明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落实生产建设单位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

(2)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执行力。在工作中创新检查机制,强化检查制度的落实,规范约束各类生产建设行为,强化水土保持方案的刚性约束,严格把好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规范高效地为管理相对人提供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服务。加强了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和对水土保持方案的跟踪检查;加强了对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情况的核查,督促生产建设单位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全县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2个,通过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项目15个,开展例行监督检查720余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40多份,开具行政处罚决定书8份,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40余起, 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 320多万元,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都达到90%以上。

(3)提高监测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智慧水保建设。全面完成了生产建设项目数据录入,充分利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全面提升了水土保持监管水平。每年随机抽取4家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性监测,配合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为科学合理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提供了保障。

(4)重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水土保持意识。开展了水土保持宣传进学校、进党校活动,提高了全民水保意识。如今,治理区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身边的生态环境好了,村容整洁美观了,群众的钱袋子也鼓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像无数颗绿色的种子,在伏羲大地播撒。水土保持工程名副其实地成了生态建设的“助推工程”、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动工程”。

猜你喜欢
西和县梯田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陕西水利(2022年5期)2022-07-04 08:21:24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让每一位贫困学子都接受良好教育——西和县教育脱贫攻坚综述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2
《山区修梯田》
艺术品鉴(2019年12期)2020-01-18 08:46:52
秀美梯田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44
梯田之恋
民族音乐(2017年4期)2017-09-22 03:02:50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甘肃省西和县法镜寺石窟调查与研究
敦煌学辑刊(2017年3期)2017-06-27 01:07:00
西和县生态林建设成效显著
甘肃林业(2016年4期)2016-11-07 08:56:48
从江加榜梯田
乡村地理(2015年3期)2015-11-10 06:32:34